分享

说一下“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的前提条件:

 风声之家 2023-07-10 发布于江苏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2023-07-10 00:31 发表于福建

阴阳转化,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都是有前提,有条件的。如果离开前提条件,来讲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就会掉进机械论的陷阱里去,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现在试把其中道理详加阐释,以免生搬硬套,闹出笑话来。

有人说,“热极生寒,寒极生热”。说热证会变为寒证,寒证会变为热证,有这样的事吗?热极一定会生寒吗?比如白虎汤证,承气汤证,肠胃热极,会生出寒证来吗?不会,只会生出真热假寒、里热外寒的“热厥证”——白虎汤证。倪海厦大师在这个问题上,就犯了错误。他说原来的热证,用石膏知母不能退热,后来用了附子干姜,才把发热退下来,说这是因为“热极生寒”的缘故。他这种解释是错误的。热极也会死人,是因为热邪耗尽了体内津液之故,也叫做阳盛伤阴。所以阳明内热,用石膏以清热,知母以滋阴。如果高热伤津,引起大渴引饮,还要加入善于生津止渴的人参,才能一战而胜。

同样,寒极也不会生热。寒证所生之热,为假热,为表面假象。四逆汤证,永远不会变成白虎承气之热证。就象当今的假专家,假货币一样,看来象专家,象真货,实际上是假货。无论它再假,也不会变成真货。又如赤道高热,不会因高热而忽然变寒冷。南北极终年积雪,昆仑山千里冰封,不会因寒极而忽然变成高热。

也许有人要问,夏天高热之后,不是变为秋霜冷冽之寒吗?冬天寒极之后,不是又转为温暖炎热的春夏吗?这个是季节寒热的替換,这里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季节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在运行轨道上的位置在移动,太阳照射地球的焦点在不断移位;第二个条件是地球上所处的地理位置——亚热带,才有四季气候的明显变化。前几天还是很冷的冬天,立春之后,交了春天节气,气温可以忽然升高。在中国的中原亚热带地区,才有这种明显的气候变化。这不是寒极生热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光线对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引起移位变化的缘故。时间和地点,就是节气由寒变热的两个前提条件。所以不能把这个寒热变化的现象,硬套到病理的寒热变化中去。

热证过用寒凉,可以由热证转化为寒证,条件是寒凉药用量过多过重,叫做药过病所,才引起由热变寒。同样,本来只是体内微寒,却用了过量过久的热药,才会由寒变热。这叫做由量变引起质变,过用热药引起由寒变热,不是寒证极寒之后,会自然变为热证。

寒热之辨,是中医诊断的首要问题。因为症状表现往往寒证似热,热证似寒,真相假相,颇能惑人,让人真假难辨。所以寒热之辨,就成了考验医师水平高低的试金石。经验水平稍差的中医,在这骨节眼上,就容易败下阵来。西医不会治病,容易把小病治成大病的原因,就是西医没有寒热概念,不知道寒热辨证之故。

比如微细之脉,本主虚寒,但是许多时候,却主实热。“脉微细,但欲寐”,多主虚寒,但是内热太盛,热闭心包,也能见到“脉微细,但欲寐”的脉症。这个问题,杰出医家张锡纯在他的书中有详细论述,还附有医案,大宜参观。

又如抵当汤条文,“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抵当汤主之”。见到“脉微而沉”,如果误为虚寒而予以热药,就坏事了。至于数脉 ,本主热证,但是也有属于寒证的。论中“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今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说明胃中虚冷,也能产生数脉。

《内经》教人“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有人却过分夸大脉诊单方面的作用,忽视舌诊的重要性,不能色脉结合,这都是不符合中医诊断原则的片面行为。

要想提高中医的诊疗水平,必须先在理论上下一番功夫。只会死记几个偏方秘方,企图守株待兎,到头来只会失望而归。

宣传中医真理,保护人民健康。欢迎好友转发。

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3.7.9.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