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犹不及之——溺爱和不爱孩子

 李爽爽姐 2023-07-10 发布于河北
◆ ◆ ◆
日更写作852篇

《论语》先进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翻译: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个更好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头,子夏不及。"子贡说:"子张更好吗?"孔子说:"过头如同不及。"

孔子说,子张老来问孔子问题,这些问题都特别的急功近利,就是这个人特别有野心,特别想进步,然后整天的努力奋斗。

子夏这个人,整天讲没关系、无所谓、不要紧,没那么严重,往后撤,缺少了一定的原则,他经常会给自己要求不高。

"然则师愈与?"——愈是超过的意思,那么这么说子张积极进取是不是更好一些?孔子就讲了一句"过犹不及"

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也就是说太过和不够都不好,这两件事是一样的。

在生活中,处理事情就要讲究一个度。

就如我们见到的螺丝和螺母一样,只有合适的螺丝螺母配和才能丝丝入扣,严丝合缝。

还有我们的中医配药,体现一个中医的水平就在于配药的计量上,量不够就会不管用,量太大就会中毒。

最近在读一本书《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作者林紫老师是一位心理咨询的先行者,25年专注个人及家庭心理咨询。

书中一开篇就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位女士来求助林紫老师,原因是自己不能够走入正常的婚姻关系。

在她描述自己童年时,我们就发现这个女孩目前遇到的问题在来自童年的伤害。

她出生以后,爸爸妈妈总是吵架,爸爸有了"第三者"后就提出离婚,两个成年人就彼此分别,她被判给了妈妈。

而妈妈却总觉得因为她,夫妻二人才到最后这个地步,于是总是拿孩子出气。

她被随意丢给妈妈的姐妹去看管,有时候妈妈都会忘了放在哪个姐妹在帮忙照看。

从小这个孩子就深深的缺乏安全感,总是日日恐慌,最后她来到了外婆家,由外婆照看。

最后通过努力学习,终于离开了家,也有了自己的事业。

这期间也因为她的优秀交往过男朋友,但是她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爱,对方的爱也会一段时间就消失。

她谨慎小心,不敢靠得太近,有时候会想只有对方死掉了,才是永久的属于自己。

而外婆那边,年事已高,最后离开之际却把她拉到床边,让她不要恨自己的妈妈。

因为她的妈妈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自幼被外婆溺宠,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从没有"共情"能力。

从来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理解别人,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处理好自己跟女儿的关系。

无论溺爱还是不爱,都不会让这个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樊登老师讲过: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如果度掌握的不够好,就变成了"溺爱"。

溺爱就是"过",就是什么都由着孩子,怎么都可以,怎们都行,没关系。

"不及"就是没有爱,就和案例中的女孩一样,缺少爱,甚至是生活在母亲的暴脾气当中。

忽视孩子、溺爱孩子就是事情的两个方面,但最终都会走到一件事情,两种人生都不幸福。

度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中国人总是讲"中庸之道"就是寻找那个最佳的度,最好决策,叫做过犹不及。

一个人勇敢好么?那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个人过于勇敢,动不动就跟人动手打架,难道是一件好事么?而一个人不勇敢而变得懦弱,也不是一件好事。

任何一种美德如果失去了合适的度,你就发现就会跑偏,所以"过犹不及"就是中国人的智慧。

也希望我们在评判一件事时,能过建立批判性的反思能力。

当我们只有不断的反思自身的时候,我们的行为才能越来越趋近那个合适的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