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气郁结用方(处方)

 中山堂 2023-07-10 发布于广西

肝气郁结证有什么临床表现?

肝气郁结证常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畅,善太息,神情沉默,不欲饮食,或见口苦善呕,头目眩晕,容易引起失眠,脉弦,舌苔白滑。妇女则有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痛经,经行眩晕、经行不寐等月经不调症状或经前乳房作胀等症。

春季容易出现肝郁的症状,如何调整抑郁的情绪,开心地享受春日的阳光?中药治疗有办法,下面就由逸仙药师来告诉您如何使用中药疏肝解郁!

调和肝脾的经典中药方剂:

1、四逆散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是治肝脾气郁证的基础方,由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6g)组成。

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匕(6g),日三服。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理脾。

主治: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或手足不温,脉弦等。

2、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由四逆散中枳壳换枳实加陈皮,川芎,香附组成。

功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使用注意:里热炽盛之热厥,真阳衰亡之寒厥忌用。

3、逍遥散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疏肝养血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由炙甘草(15g),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30g)组成。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虚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4、黑逍遥散

黑逍遥散出自《医略六书》,由逍遥散加熟地黄组成。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证。经前腹痛,脉弦虚。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者。

使用注意:阴虚肝阳上亢慎用。

5、丹栀逍遥丸

组方:牡丹皮、栀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当归、白术(土炒)、茯苓、薄荷、炙甘草。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方解:本方在逍遥丸基础上增添栀子(炒焦)、牡丹皮二味中药,其中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二者连用,在逍遥丸的基础上增添了清热的作用,更适用于肝郁脾虚、化火生热患者。

6、滋水清肝饮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清热疏肝。治阴虚肝郁,胁肋胀痛,胃脘疼痛,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弦或细软。

分类

补益方-补阴

出处

《医宗己任编》卷六

处方

熟地;当归身;白芍;枣仁;山萸肉;茯苓;山药;柴胡;山栀;丹皮;泽泻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清热疏肝。治阴虚肝郁,胁肋胀痛,胃脘疼痛,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弦或细软。

7、大泻肝汤:

注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者。

眼睛或胁肋发胀、牙痛、头晕等问题。

大泻肝汤,六味药,白芍、枳实、黄芩、生姜、生甘草、大黄。其中白芍是君药,是所谓泻方里的根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芍药可破肝、破血化瘀、活血、柔肝;炒枳壳,可通利全身各处气机;黄芩清肝火;生姜可散寒、行淤、行水;生甘草主补脾,促进身体的消化和吸收,辅助扶正,泻中有补;大黄,帮助身体排掉以前留下的淤阻。

知母百合汤结合大泻肝汤,对解决心神受扰、肝气郁结、肝经阻滞等方面有实效。

8、龙胆泻肝汤

龙 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 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用量

龙胆草(酒炒)6g,黄芩(酒炒)9g,山栀子(酒炒)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酒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剂,每服6-9g,日两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方义

本证多由肝胆实火上炎,肝胆湿热下注所致,治疗以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为主。肝经绕阴器,布胁肋,连目系,入巅顶。肝胆实火上炎,上扰头面,故见头痛目赤;胆经布耳前,出耳中,故见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均为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故见阴肿,阴痒,阴汗,妇女带下黄臭。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清利肝胆实火,又能清利肝经湿热,故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共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导热下行;实火所伤,损伤阴血,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邪去而不伤阴血;共为佐药。柴胡舒畅肝经之气,引诸药归肝经;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

调和肝脾的中成药:

1、舒肝和胃丸(醋香附、白芍、佛手、木香、郁金、炒白术、陈皮、柴胡、广藿香、炙甘草、莱菔子、焦槟榔、乌药。)

功效: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肝胃不和 。两胁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呕吐,胃脘疼痛,大便失调。

2、加味逍遥丸(柴胡、当归、白芍、麸炒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姜炙栀子、薄荷。辅料为生姜)

功效:舒肝清热,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证。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3、舒肝颗粒(蒸当归、酒炙白芍、麸炒白术、醋香附、醋炙柴胡、薄荷、炒栀子、牡丹皮、甘草)

功效:舒肝理气,散郁调经。

主治: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思乱,口苦咽干及面部黧黑斑。

4龙胆泻肝丸

功效: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

主治: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在临床上,龙胆泻肝丸除用于高血压、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急性盆腔炎、尿道感染、外生殖器感染等症以外,现在也常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他一些慢性病的治疗。

疏肝理气中成药久用有耗气伤阴之弊,故宜短期使用;且因该类成药大多含行气通利之品,故孕妇常须忌用或慎用,老弱患者亦须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