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安时期条件虽然艰苦,但伙食很周到,不光有米有肉、还有牛奶

 月上柳梢头2xs3 2023-07-10 发布于湖北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南泥湾、三五九、大生产……它们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延安时期我军的生活条件,尽管对比国民党主力以及其他参战国的军队,还是显得很艰难,但战士们的伙食堪称周到。米和肉都有供应,甚至连牛奶也不缺。

影视剧中的大生产运动

温饱问题亟待解决

自从1938年10月侵华日军占领武汉后,日军决定改变侵华政策,将军事力量投入到针对各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行动中。日军的蛮横封锁让我军的处境日益艰难,但好在国民政府会供给我军军饷,这让我军可以勉强与日军周旋下去。

但是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几次会战损失惨重,这让国民党的抗日积极性迅速下滑,加之有日本人在渗透搅局,国民党很快开始针对中共军队。

国民党封锁陕甘宁边区

除了在政治方面呼吁和支持反共以外,国民党开始断供我军的军饷、向陕甘宁边区四周调遣部队,对我军实施军事封锁。1939年11月以后,国民党变本加厉,多次蓄意制造反共摩擦,迫使我军不得不一点点缩小边区控制范围——

原本陕甘宁边区的面积有12万余平方公里,人口大概200万,可在日军和国民党的双重压迫下,陕甘宁边区的面积减至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少了50万左右。

陕甘宁边区示意图

这还不算完,1940年以后,蒋介石调集大批部队,分驻在陕甘宁边区的四周,构建了五道封锁线。进出边区的路口处,无一例外地可以看到国民党设立的哨卡,蒋介石通过这样的手段,几乎断绝了边区与外界联系的可能。

再加上国民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严令国内各界人士将棉花、布匹、药品以及电讯器材等一系列物资输送边区。随着边区内物资的不断消耗,我军连保障温饱都变成了一个大难题。

国民党的封锁让我军一度温饱堪忧

老一辈人在回忆那段岁月时表示:

“(八路军)连旱烟也吃不上,吃的就是那芥黄黄苗子,好多那种都是。(后来)住下和老百姓惯了,问老百姓寻上些旱烟,纸烟根本没有。后来部队生产自救,在粮食问题上才缓过来。那会儿就是吃煮黑豆、煮荞面,那可是艰苦咧!”
积极发起大生产运动

对于整个陕甘宁边区而言,大生产运动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它不能让我军彻底摆脱艰苦的生活,但是对伙食的改善相当显著。

大生产运动开始了

大生产运动的宗旨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从1938年开始,留守兵团的一些部队日常除了训练和战斗,开始种菜以及养猪,毛主席认为这种做法应该推广开来。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会经验总结,到1940年2月上旬末,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这标志着大生产运动正式拉开序幕。前期大生产以农牧业发展为主,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整个边区垦荒达170余亩。

毛主席和农民了解情况

除了粮食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以外,牛羊驴等牲畜的数量也有明显增长。

1940年结束时,边区部队已经可以自己解决一个半月的口粮,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装备补充的问题。

基于此,中央决定扩大大生产的规模,从中央、边区领导人,到勤务员、青年学生,几乎都在完成当日工作、训练的前提下,跑到山上去种地。当然了,仅靠农牧业发展边区经济不现实,所以边区还在同步进行工业建设。

大生产运动主题的绘画海报

并且随着工业建设的一点点完善,边区大生产运动的重点也开始逐渐由农牧业向工商业转变。

从《陕甘宁边区史》等资料来看,虽然在农转工商的过程中受到经验缺乏的影响,我军吃了不少闷亏,但在艰难的探索后,我军取得的成绩也相当喜人。如:

“1941年上半年,后勤各机关喂猪得肉56814斤,照当时市价值170440元,平均每人每月多吃了1斤肉,全年约植35万元。”

大生产运动老照片

再比如:

“全边区机关学校饲养牲畜一项生产,照此计算,总价值当在400万元以上。”

这些成绩充分证明了大生产运动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大生产运动中,同时也为了促进大生产运动朝纵深发展,边区我军开展起各式各样的相关比赛和活动。一批批先进集体就此诞生。

漫山遍野都是垦荒人

其中表现格外出色的还被评选为当年的英雄模范人物,比方说著名的359旅旅长王震。

总的来说,大生产运动让陕甘宁边区可以基本无视来自敌对方的重重封锁。

延安的伙食到底有多好

诚然,因为长期的劳作,陕甘宁边区将士身上补丁摞补丁的形象,总给人一种他们日子过得格外艰苦的感觉,但看看他们的伙食,当真不得不感慨一句“周到”。

大生产运动改善了伙食

曾志女士回忆自己1939年去延安的经历时表示,延安的生活要比她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还要好。虽然延安种菜的群众并不多,但像白菜、萝卜、土豆这样的北方菜,市场上常能看到。

而像猪肉、鸡蛋一类的“奢侈东西”,延安不仅不缺,还比外面便宜得多,像猪肉一斤只要两角钱。

大生产运动让我军不缺肉、菜

从敌后来延安学习或汇报工作的八路军干部在延安留一阵后,也经常为延安在伙食方面大手笔感到惊讶,他们在党校每天都能吃到四菜一汤,那一大盆一大盆的红烧肉,毫不吝惜地往桌上端。

而当询问党校的学生,知道这还是考虑到节俭和物资囤积,减了四个菜的结果。有米有肉也就算了,早上食堂还会时不时地供应牛奶,简直与其他根据地的将士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生产运动改善了战士们的伙食

许是因为差距过于巨大,也有人为此发起牢骚,直言后方的同志日子逍遥,他们在前方和敌人拼命可是吃了不少苦。

不过客观来讲这种抱怨也是正常的,自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开始以正规军的标准要求将士,这就导致指挥领导人员与普通战士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后勤工作文献》有记录,1937年-1939年间团营级干部的每月津贴标准为4元,普通战士则只有1元。加之不同根据地因为经营的重点不同、所处的地理环境承受的来自敌对势力的压力各不相同,他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

各机关生活津贴示意图

即便我党当时一直在尽可能平衡各大根据地的力量,但还是没有办法彻底消除根据地之间的差距。

更别提根据地之间的优差对比只发生在内部,放眼整支中共抗日军队,贫困艰苦、物资匮乏才是普遍现象。哪怕是伙食那么好的延安,也会为了装备和弹药不足而忧心忡忡。

参考资料:

[1]《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日常生活》 黄道炫.《抗日战争研究》[2020年第1期]

[2]《大生产运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陕甘宁边区史》 雷云峰,闫树声,胡民新,李忠全,朱凯,郭林,吴璋[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