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与恶的距离:问题少年或许都是那些需要被拯救的“缺陷者”

 平凡女子游书海 2023-07-10 发布于广东
(图片来源:当当网)

前阵子中考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

一个考场的监考老师发现,有一位学生到了九年级还不会写名字,所以需要监考老师现场引导。

这不禁让人唏嘘,毕竟很快,这些个孩子之一便要踏入社会开始谋生了。然而,却连最基本的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不禁让人担忧。

因为随着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我们不难想象,未来,他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入到社会这个大集体中。苦力吗?如果他是一个勤快的人还可以;如果不是,那么又该如何呢?

当一个人来到社会,却老是找不到一个属于他的位置,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其他的问题,比如犯罪。

在日本的立命馆大学教授宫口幸治的这本《少年与恶的距离》书中,讲述了未成年犯罪的真相,其中也包括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是如何把需要救助的孩子推向深渊的。

原来,那些未成年犯罪的孩子身上,都存在着“认知性障碍”的问题,然而比较单一的评价标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忽略,让这些孩子失去了特殊教育的介入。甚至,他们曾经发出过求助的信号,只不过被我们这些大人们给忽略了。

(图片来源:当当网)

01 大多数未成年犯罪孩子都存在“认知障碍”

当你被问道:1007等于多少时?”你需要多长的时间可以回答问题呢?

当你被要求说,模仿照片上的一朵花,把它画出来,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当有人对你说,把蛋糕切成四份,分给其他的小朋友,你是否也可以顺利完成这件事呢?

有人会说,上面的这些问题太简单了,只要是个人都会,然而,当你在少管所遇见那些未成年的犯罪孩子时,当你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或许,你便会明白,在他们身上,他们完成不了这些事情。

当看到这个结论时,有人又会说,由此可见,这些孩子智力有问题。

然而,我们当下对“智力障碍”的评估标准是智商低于70分的人群,通过官方的测验之后,这些孩子的智商又恰好在70分以上。

所以,这就郁闷了。其实,这里还有一个评分标准,那就是智力在7084分之间的人,他们是属于“边缘智力人群”的。

而那些在少管所里的犯罪儿童,恰恰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

当他们因为做错事被抓进少管所的时候,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者是改正错误的想法,几乎都是他们努力的方向。然而,教官们也会发现,这些孩子在少管所也会存在屡教不改的情况。

而当心理医生开始介入他们的教育时,却发现这些孩子,普通的算术不会,临摹不会,说好的事情一会儿就忘了,通过韦氏智力测验才发现,原来这些孩子都是存在着认知障碍的。

我们都知道,认知能力是我们习得一切能力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老是听不懂别人的话,看不懂别人的表情,那么在和他们社交的过程中,他们根本就不会懂得,如何与人沟通,那么他的人际关系就会出问题的。

当他们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自己也不会判断事情的是非对错,你想想,你要他好好地接受你的教育,可能吗?不可能的。

(图片来源:当当网)

02 那群被遗忘的人

然而,正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是长大后才会这样的吗?据研究表明,并不是。他们最早可能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相关的信号了。只不过,我们所有人都不曾留意过,因此也不曾拯救过那个弱小的他们。

因为认知障碍,所以这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表现出与普通孩子不一样的特征。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或许还不是很明显,毕竟那个时候的学习任务并不重。

随着年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放在孩子面前,如何正确地分清主次要,又或者是安排好时间学习,甚至在课堂上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举动。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展现给所有人的。孩子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的,也学会如何融入到一个集体中。

这个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样样都好,也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和羡慕。而总有那么一个群体,反应比较慢,作业又不按时完成,上课总是各玩各的,甚至有时候没法控制情绪暴走。

在老师们的眼里,这样的学生自控性差,学习能力一般,多次教育无效之后,就给他们贴上了“教育无效”的标签。

在家长眼中,他们没法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同时自己又没法教育好他们,久而久之就随他去了。

在社会人士眼里,时不时地拿他们与别人比较一下,然后进一步贬低他们的价值。这些孩子每次被提起,都不是大伙眼里的焦点。

所以,他们渐渐地被遗忘了。

直到什么时候才被记起呢?多年以后,他们长大了,然后做出了一些比较出格的行为,他们再次回到大众的眼里和嘴里,只是这一次,依旧得不到别人的关注,依旧是别人的谈资。

时间往回看,这样的一群孩子,在变成未成年犯罪之前,他们其实是有很长的时间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而恰恰是这一份遗忘,促使他们没能受到遗忘而选择做一些别人理解不了的事情。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 每天五分钟带来认知改变

追根究底,事实上,若是我们想要解决未成年犯罪率的问题,我们更应该把精力放在那些存在认知障碍的孩童身上。

在当下,学校的教育,还是普遍偏向于文化教育,而文化之外的东西,比较少涉及,我们的教育评价方式还是比较单一化的。

就像前几年学生之间老是在说着学数学无用,一开始我觉得挺纳闷的,明明数学对于开发我们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用的。后来才看到他们说的段子内容:“我们去买菜又用不到二次函数”,这么一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有些学生,来到学校读了十几年的书之后,踏上社会,他依旧不知道如何与社会相处,也不知道该如何融入进去。

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如何适应社会生存。这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比较容易。然而,对于那些有认知障碍的孩子来说,比较难。因此,改变他们的认知现状便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在作者的摸索过程中,他发现,发现自我以及提升自我评价是让这群孩子产生心灵触动的契机。

如何发现自我呢?在书中,作者介绍了“情绪瓶”的使用,教会孩子正确看待我们的每一种情绪,同时通过实操教会孩子,学会放下,然后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训练,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的很多东西。

提升自我评价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单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说,这些孩子有可能走得比较慢,所以周围的人的评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没用。而一些特殊的评价模式的出现,其实是可以改变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比如,这一类型的孩子,有可能在劳动方面表现得更好,所以给予他们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得到表现。慢慢地,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会提高,这样,当他们踏上社会,他们也能有信心和其他人一样去面对更多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我们对很多问题的研究才越来越深入,我们对事情的了解也才越来越全面。那些我们曾经认为的道理而今看来,也是有待我们的进一步了解的。而对孩子进行转变教育的关键却在于,让这群孩子看到他们的自己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

希望在未来,越来越多类似的孩子可以及早被看见,然后及时得到干预,也期待所有的少年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少年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