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是一场思维的冒险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7-11 发布于甘肃

图片

把语文学习只是当作“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也是无法应对高考的。想着不动脑子就能把语文学好,是不可能的。

语言的背后是逻辑与思维。设想一个人思维水平不够,那么难一点的文章,他是读不懂的。如果一个人逻辑混乱,那么他所说的话,所写的文章也必定是前言不搭后语,漏洞百出的。语文的四大要素“听说读写”,实际上对思维都有所要求,听和读的要求稍低一点,说和写稍高一点。新教材的变化,我总结为两点,“学术训练式阅读”和“积极的语言实践”。这种变化,就是从思维层面对听说读写有了新的要求。新高考的趋势,我认为也是基础知识的直接考察越来越少,而思维含量越来越高。有些学生,特别是一些理科学生,总以为语文是抄抄背背,枯燥无味,不爱学也不想学。这种认知是有偏差的,如此对语文的理解也很难学好语文。

与思维训练相反,语文教学的积弊不可忽视。学生从小学语文就是背题,背答案,背应试套路与模板。这种学习方式很危险,它是用标签式,口号式,套路式的语言取消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再想让学生深入文本,就很是困难了。当然,应试套路与模板并非一无是处,面对文本无从下手之时,它也可以提供若干角度。可是一味倚靠它们,就好像一个人拄着拐杖总也不愿撒手,那么他永远也学不会走路。近年来,高考题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就是要反套路。如果还抱着“背多分”的心态,不愿在思维上下功夫,应试技巧究竟能在应试中起到多少作用,我想是可以商榷的。

说语文是思维的冒险,是因为语文学习总的趋势,是不断地从已知迈向未知。只有语文考试,会让人遇见完全陌生的文本,甚至没有任何单词,句式,课本上的理论能帮到你。你需要把自己完全扔出去,去体贴作者的思路,不断地归纳,总结,分析,联想,把未知化为已知。这种转化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冒险中锤炼而成的。如今的新教材给了学生更多锤炼的机会。大单元教学和多文本阅读是语文的必然趋势。因为不管哪一个专业,阅读多种文献都是最基础的学术能力。大单元教学,不必摆弄概念吓唬人,理解地多么艰深,同一个主题的几篇文章,精读一两篇,剩下的就让学生去冒险吧。新教材有些单元的编排,我以为还值得讨论,不过它的思路,我是认可的。新教材没有必要篇篇都讲,很多文章讲的时候也不需要面面俱到,需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冒险的习惯。在未知的文本中读出自己的东西,这才是关键的。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思维,我有这么几个认识。首先,不能畏难。从高一开始,有必要让学生接触难一点的文章。我很喜欢余党绪老师编的《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余老师最近又编了一本《学术文章的论证魅力》,里面的很多文章,可以结合课本给学生选读。”整本书阅读”要求的《乡土中国》也是一个很好的文本。而且越是难一点的文章,越是有必要花时间来精读,讨论。一篇有思维深度的文章读通了,胜过读无数平庸的文字。其次是在平时的授课中,要把课程问题化,一篇文章就解决一到两个核心问题。问题化,是逼着学生去动脑子。核心问题,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把核心问题搞明白,文本也就通了。比方说鲁迅的《祝福》,我看网上有学生吐槽,说语文老师讲《祝福》,结果讲了一节课如何搞好婆媳关系。这样的课是名副其实的“水课”,对理解文本没有一点用。《祝福》的核心问题,比如说为什么要写“我”,写祥林嫂的故事就好了,为什么要花不少的笔墨写“我”?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深刻的理解,那么对《祝福》主题的认识就是不完整的。

听和读是冒险的第一站,接下来还有说和写,前者偏重的是理解力,后者偏重的是创造力,尤其是逻辑建构的能力。能在学习中自由地表达观点,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创造力是别的学科不具有的。而创造力就是在未知领域的建构能力。并且,读和写一定是一体的,读出自己的东西,再用恰当语言表达出来,本就是完整的一件事。“写出”比“读懂”的难度要更大,它不仅是已知逻辑的检测,还是自我逻辑的建构。所以我一直认为,语文最好的练习就是写作。新教材对写作有重大调整,原先的写作单元没有了,写作任务分解到了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这个意图是非常明显的,读完了就写,否则学习任务是不完整的。比如诗歌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中建议写文学短评,今年新课标1卷的小说题就让考生写了文学短评。又比如小说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建议发挥合理想象,虚构一篇故事。这种趋势,我也称之为“积极的语言实践”。语言学了不去实践,学了白学。想起刚参加工作时,说到学完诗歌,我会鼓励学生写新诗,结果被批评是教学脱离高考目标。我只想说,教学一定是建立在本学科的认知之上,而不是对高考题的浅薄模仿。那些粗劣的模仿,看似没脱离目标,实则毫无用处。

如果问现在的语文教学最缺乏什么,我想就是“思维的冒险”。这种匮乏在学生写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背了不少作文素材,可是仍然觉得作文里无话可说。这不是因为学生背的少,而是学生没有从思维的高度把握素材,没有更深一步地发掘,读出自己的东西。没有以上这些工作,他也就无法建立起已知素材和未知作文题之间的联系。而且学生写完一篇作文,看着也是八百字字挨字,实则是东拼西凑,处处割裂。论点写完了,接着一大段例子,之间没有联系,论点和论点之间可能也没有联系,这就是缺乏自我逻辑的建构。如果说写作是语文素养的最终呈现,那么可以见出,缺乏思维含量的语文会沦落成什么样子。

强调思维,实则是提高了教学的难度,这对程度稍弱一点的学生并不友好(仍然是有办法的,不必过分担心)。但是,很不幸,目前的新教材新高考的难度就是不断提高的。与其抱怨,不如先做好准备,至少对语文学科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不闻斋主人启厚

2023年7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