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讲丨“无林不开榜”的故事

 乐水无涯 2023-07-11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晚上好。

从上节起我们正式开始学习《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第一节“因果不爽第十一”的内容,讲到我们只要努力积善,就一定会获得福报。在这一节里,了凡先生通过十个故事为我们讲述了积善得福、因果不爽的道理。上节我们讲个故事下面我们看第个故事: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求取即与之,无倦色。

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

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

其子依所点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

这是讲到福建莆田林氏的故事。莆田是现在福建的一个地级市。莆田林氏是当地一个非常有名的姓氏,出了很多名人,比如说林则徐,还有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林纾,都是福建林氏的后裔。

莆田林氏祖上有一位老太太非常喜欢做布施,经常做粉团布施给人吃,只要是有人来要,老太太就给他,一点也不厌烦。于是就有一个神仙化成一个道长,每天早上来索取六七个粉团,这个老太太就天天供给他,一直这样,一直供了三年。这个神仙觉得这个老太太真的是以至诚心在做布施。因此就跟这个老太太讲:“我吃了你三年的粉团,怎么报答你呢?你们家府后有一处风水宝地,你将来老了之后就安葬在这里,你的后代子孙做官的会有一升麻子那么多的数目,就像一升芝麻粒那么多。”

后来老太太去世了,她的儿子就依照当初这位神仙的指点安葬了老人家,结果他们家第一代后人,就有九个人登第,就是考取了功名,之后林家世世代代成为达官显贵的人很多。福建到了凡先生那个时候,还有“无林不开榜”的民间传言。

莆田林家的故事,了凡先生他没有讲具体的年代,如果是根据原文里面“初世即有九人登第”,这个林氏指的应该是福建莆田“九牧林”的故事。

“九牧林”,这是莆田一个姓林的世家,他们的始祖是东晋时期的林禄公。当时东晋的皇帝派林禄公镇守晋安,后来林家就从中原迁到了福建。当时的晋安,现在是福州的一个区。到了唐代,林坡公共生了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当了刺史,在当时都是属于封疆大吏。因为刺史又叫州牧,所以他这一支林姓被称为“九牧林”。现在的后裔非常多,在福建、台湾、两广、韩国、日本都有,他们林氏宗祠上一般都写着“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或者是“一门九刺史,三代五廷魁”的对联,说的就是九牧林这个家族。清代名臣林则徐就是这个家族的后裔。

这个家族非常重视教育。为什么说“无林不开榜”,这是说明当时明朝林姓的人,考取科举的人很多。有人曾经统计,从明朝到清朝五百多年里面,殿试举行了201科,一共录取进士51,624名,林姓金榜题名的有183科,考中进士的一共有644名。这个数量非常多,要知道中国这么多姓。在明朝宣德五年,状元、探花都是福建林氏,所以说林氏家族确实是人才济济。

这个家族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在明朝的宣德年间,福建莆田九牧池的莲塘里面开了九朵莲花,一般莲花总是在夏天的时候才开,这一次在清明节之前就开了,不但开花,而且还有一朵莲花开得特别鲜艳。林氏的族人就说:“看来这一科,我们这个家族会有九位进士,其中还可能有一个人会高中状元。”这个话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朝廷主考官的耳朵里。

这个主考官有点不信邪,他就把林姓举子的考卷,他都给挑出来,压在砚台下面,不放在一甲的挑选之列,“看你怎么能考上状元”。结果也挺奇怪的,据说那天晚上贡院起了火,原来计划要给皇帝看的一甲试卷全部被烧了,反而林姓举人的这些试卷因为压在砚台之下,没有被烧掉。

第二天主考官也没办法,因为要交差,只好又把林姓举子的试卷一并呈上,结果这一科皇帝钦点了一名状元、探花,都是林姓的人,其他的人也都中了二甲进士出身。后来考官私下里面就感慨,真的是“无林不开榜”。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真假也没法考证,但是林氏家族历代人才辈出,在朝为官的确实非常多。这个其实也是这一个家族长期积善的原因。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