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次考证周易的命名

 暮秋晚雨 2023-07-11 发布于江苏

笔者虽然早已探究过《周易》的命名问题(旧文:《易经》为什么叫“周易”?——《易》的命名之义),但是水平有限,第一次考据的材料和分析不免粗浅,也过于主观。故而重新整理资料,再一次探求《周易》的命名之义。比起一口咬定个人认为的所谓“结论”,笔者更希望将各种资料如实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为大家抛砖引玉,让大家对各种解释方法都能准确了解,以便做出自己的判断。

《周易》一词,最早记载于《左传》。如: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

《左传·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

《左传·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

这些材料都可证明,在春秋时代,就已有《周易》的书名了。

那么,这本书为什么要称《周易》?古人对此讨论颇多。

早在汉唐时代,仅《周易》的“周”字就有两解。

据《周礼·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东汉人郑玄在其《易赞》中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郑玄解《周易》的“周”字为“易道周普无所不备”。这与《系辞》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及《韩非子·解老》所说“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是相一致的,因而在唐人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得到进一步确认:“周,……,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

郑玄的看法很明确,“周”字的意思就是广大、完备、面面俱到,意思是《周易》这部书讨论的范围涵盖天地万物。

但是,唐代学者孔颖达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在《周易正义》序文里说:“郑玄虽有此释,更无所据之文……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是也。”

孔颖达解《周易》的“周”字为“代号”,是指的周朝。这种说法影响很大,直到现在,很多人一直都以为《周易》就是周朝写的《易经》。

再说《周易》的“易”字。

《易纬·乾坤凿度》:“易名有四义,本日月相衔。”

郑玄注:“易者,日月也。”

《说文》:“秘书说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参同契·乾坤设位章》:“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经典释文》:“《易》,经名也。”

虞翻注《参同契》云:“字从日下月。”

虽然《说文解字》里对“易”的解释是蜥蜴的象形,字义来自蜥蜴变色,故而有变化的含义。但是令笔者意外的是,汉人在注解《周易》时,多主张“日月为易”,少有直接将“易”字注释成“变化”的。为了检验这种注解方式,我们不妨参考《周易》的《系辞》:

“《易》者,象也。象者,像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仰则观象于天。”

……

可见,《系辞》认为“易”成于“象”。又是“在天成象”,天象莫大于日月。故“日月为易”的说法,正与《系辞》符合。对“易”字的这种解释,因而是可取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类比上古三易——《连山》《归藏》和《周易》的命名。

按《周礼·太卜》贾疏的说法,《连山》以《艮》卦为六十四卦之首,艮为山,故称《连山》。郑玄说:“《连山》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即指此。

《归藏》以《坤》卦为六十四卦之首,坤为地,万物以地致养,又回到地中去,因此,郑玄说:“《归藏》言万物莫不归于其中。”

所以,《周易》以《乾》卦为六十四卦之首,乾为天,“易”字又为日月。所谓“周易”者,即日月之道普照周天。故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这样,“周”“易”两个字的意思就联合起来了。

《周礼·太卜》贾疏也认为:“《连山》《归藏》皆不言地号,以义名《易》,则'周’非地号,以《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于四时,故名《易》为'周’也。”这就反驳了孔颖达认为《周易》的“周”字,是“取岐阳地名”。指“周原既既”和周人国号这些说法。

综上所述,各个说法其实都有道理,但是笔者更倾向于立足《周易》本义,将学者们的注解作为参考,多一点“我注六经”,少一点“六经注我”。按照《周易》原文和意旨,将“周”字解释成“周普遍备”,“易”字解释成“日月辉光”。同时将“易”字“变化”的意思作为日月这个本义的延伸来看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