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艰难查询徐文科烈士牺牲时的具体情况

 女兵讲历史 2023-07-11 发布于海南

徐文科烈士

上篇 采访赵金安老营长

徐文科,1942年出生,1965年3月入伍,原铁道兵十师四十七团五营22连战士。1965年9月3日在成昆线大桥湾隧道严重塌方中牺牲。(摘自中铁二十局大事记)


徐文科烈士牺牲后,师党委批准徐文科为中共正式党员,并授予“模范团员”光荣称号,决定在轸溪车站建立徐文科烈士纪念塔;师政治部以“伟大的战士,真正的英雄”为题,通报了徐文科的先进事迹,号召全师官兵向英雄学习;团中央书记王道义在十师参加团代会期间,到烈士纪念塔鲜了花圈。(摘自中铁二十局大事记)


在此次大桥湾隧道塌方中,铁十师47团22连有徐文科等6人牺牲,有副政指张保祥等3人负伤。


据说:徐文科在塌方中被坍石埋了半截身子……他为了战友们的安全,不再冒着塌方的危险继续抢救他,就用石头砸头,自己把自己砸死了。

林建军战友为了寻求历史原貌,特请求战友们帮助寻找徐文科烈士牺牲经过的知情者,寻找在塌方中抢救过徐文科的副指导员张保祥(据说在山东省单县商业局退休)。

11月12日中午,我先联系了时任47团作战参谋的付业春同志,付业春同志在原铁道兵学院休息,是我的邻居。他知道徐文科烈士是在大桥湾隧道施工中因塌方而牺牲,但是由于年龄大了,记不清具体的情况了。徐文科所在连队是22连,是五营所辖连队,于是他给我提供了时任五营营长赵金安同志的电话号码。

傍晚,我拿到电话号码,立即给赵金安老营长打过去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的小儿媳妇。一听说打听徐文科,赵老营长和老伴立即说,知道呀,徐文科是隧道塌方的时候牺牲的。

赵金安老营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兵,现住北京。他老人家今年已经90岁了,耳朵有些背,但是反应敏捷,思维清晰,声音洪亮,隔着老远我就能从电话里听到他洪亮的声音。

老营长明确的否认了徐文科是为了让战友们先去救其他战友,自己用石头砸自己的头,把自己砸死的说法。

他说:徐文科是他们营的烈士,是在大桥湾一号隧道塌方中牺牲的。他记忆非常准确,因为大桥湾有三个隧道,徐文科就是在大桥湾一号隧道牺牲的。

他说:当时由于塌方,徐文科和其他几个战友都被土埋到腰部了。他要其他来救他们的战友先不要救自己,先去救其他同志。

电话中毕竟说不细致,为了了解到更详细的情况,我和赵老的大儿子赵昆约在周六(11月16日)专门登门拜访。


等车、转车,大约经过两个小时才到达赵老家,赵昆到公交车站接我。


听说我要亲自登门,赵老兴奋了两天,见了面,握着我的手就不放了。


本来我是想听听徐文科牺牲的情况,赵老却早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我们还是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听吧:


我认识你爸爸呀!在朝鲜就认识了!


第一句,我就惊讶,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是1945年参加抗日,是华东部队的。抗美援朝我们去朝鲜修铁路,那时候是穿着便衣去的,是保密的。


我们都不懂得修铁路呀,那时候从铁道部调了好多技术干部到我们部队,教我们怎么修铁路。


我在当排长,你爸爸给我们排以上干部讲课,教我们怎么修铁路。那时候我年轻,你爸爸喜欢和我们开玩笑,说我:你年轻,聪明,将来有发展。


赵老是不是真的认识我父亲?当时我有些质疑,因为我父亲在朝鲜的时候是在三十团,三十团回国后改编为四十九团,而赵老是在四十七团。


赵金安老营长自述:他是1945年入伍的抗战老兵;


抗战胜利后他们部队编为华东警备第五旅,他在三零三团二营五连任排长;


于是我根据赵老自述查询了《中铁二十局大事记》里的有关记录:


1950年11月7日华东警备第五旅改编为步兵一零一师;


1952年2月步兵一零一师改编为农三师,其中303团改编成九团;


1953年1月3日农三师入朝担任铁路抢建抢修任务;


1月29日改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九团改为三十团,驻地龙城里。


1952年底,我的父亲王文波跟随郭维城司令员入朝,1953年元旦跨过了鸭绿江,编入了三十团担任技术员。


这就对上了,三十团技术员、工程师王文波和三十团排长赵金安在这里发生了交集。赵老说认识我父亲没错。


赵老说:1953年部队回国,改成铁道兵了。又动员你爸爸他们留下。他说的没错,和我父亲说的一样。


1953年11月11日铁十师将未完成的工程交给铁九师回国。


1953年9月9日志愿军6个铁道工程师归建军委序列,编为铁道兵。


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改编为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三十团为三支队。


1954年7月31日,原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团依次编为四十七团、四十八团、四十九团(线路团)、新组建46团(桥梁团)。(以上部队改编的内容摘自中铁二十局大事记)


我好奇三十团后来改编成了四十九团,赵排长怎么又去了四十七团?我希望确认赵老是否真的认识我父亲,关系到此文的准确性。


又于两周后(11月28日)微信给赵老的大儿子赵昆请他问问老人家。


11月30日赵昆微信答复了:


赵老说:抗美援朝回国后调到四十六团。


这就对了,1954年7月31日铁十师整编,新组建四十六团,那时候赵老就调到新组建的四十六团去了。那怎么后来又在四十七团了呢?


赵老说,1956年春天到石家庄铁道兵学校,可能是1958年夏天离开石家庄铁道兵学校分到在浙江金华兰溪的四十七团。


喔,明白了,可以确定赵老是认识我父亲的。因为后文中赵老再次提到了我父亲,我得确实他没有认错人。😄








赵老继续说:


1954年就让我去唐山铁道学院学习,我年轻呀。我学习了桥梁,隧道,学习了土木工程。


回来后当了47团作战科参谋,负责各个连队的调度。


我还去石家庄铁道兵学校学习过。后来当了47团作战股长。


1964年修成昆铁路,新组建五营,让我去当五营营长。


那时候我很紧张,担心干不了。


因为我虽然在唐山铁道学院和石家庄铁道兵学校学习过,但是没有直接指挥过部队施工,当作战股长和组织施工不是一码事儿。


我去找尚志功副师长,我说我干不了。


尚副师长问我:你说,在部队是上级听下级的,还是下级听上级的?


我说那当然是下级听上级的。


尚副师长说,那不就得了,是我听你的还是你听我的。


你爸爸鼓励我说:你年轻,聪明,你能行!

  

我们五营承建的管段是大桥湾一号隧道、一座小桥、对面就是土坟包隧道、再过去就是一座很高的大桥。


赵老担心我听不明白,让赵昆找纸来给我写画。我们的对话,他不许赵昆插嘴,😄

  

考虑到一般读者可能不太了解成昆线的地理,我也根据1965年1月12日铁十师各团施工任务分配记录画了一张简图。


1964年9月,铁十师移防四川,承建成昆线北段的从距离成都只有125公里的夹江县吴场镇至大凉山进口的峨边县金口河段。


这一段沿着大渡河往西南方向前进,桥隧相连。


以徐文科所在的47团为例,该团承建的20公里管段中,就有隧道19座、大中小桥30座、涵渠17座、挡土墙10处。(摘自中铁二十局大事记)。


平均每公里一座隧道、每0.66公里一座桥、每0.71公里一座涵渠,真正是桥隧相连。


赵老介绍大桥湾一号隧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大桥湾一号隧道出口(昆明方向)是悬崖峭壁,隔着一座小桥又是另一个隧道,此处无法安置部队施工。进口方向有100平米的坪地,可以安置前线指挥所、卫生所和风机等设备。


如果大桥湾一号隧道打不通,成昆铁路以南的施工就无法进行。


赵老初任五营营长,就住在前线指挥所,每天早上拿着手电筒,大家都不舍得穿军装,穿着施工用的军用棉衣,蹬着长筒水靴就上工地了。

  

大桥湾一号隧道石质不好,是五号以下的碎石。


1965年4月1日四十七团五营承建的大桥湾一号隧道正式进洞施工。(摘自中铁二十局大事记)


赵老说:隧道施工从进口开始,分成上导坑和下导坑。


赵老给我画图。


因为石质不好,容易塌方,先打上导坑。


边掘进边修筑拱顶,拱顶顶住了上方的石头,就不会塌方了。每掘进3米就需要修筑拱顶,因为太容易塌方了。


上导坑前进了大约七十米,开始打下导坑。上导坑在前,下导坑在后。

  

经过了五个月的努力,当上导坑掘进到100米的时候,下导坑掘进到了30米。


1965年9月3日,这一天,上导坑往里掘进了大约3米,突然发生了大塌方。


赵老激动地给我比划。


碎石突然塌了下来,先是没住了徐文科的小腿,这时候如果他要跑出来是来得及的,因为只要跑出三米就是拱顶了。但是他没有跑,而是把其他被埋的战友往外拉,一个一个往外拉。

  

赵老激动地站起来给我比划。


塌方在继续,碎石埋到了徐文科和其他几个战友的腰部。


这么突如其来的大塌方,确实把一些连队干部给镇住了。副指导员张保祥很勇敢,顶着塌方的危险爬进去,帮着一个一个的往外拉出战友。


紧随其后,赵金安营长也往里爬,帮着往外拉战友。

  

这是赵老画的图,标示当时他们所处的位置:


徐文科和几个战友被埋在了里面,不能动身了。


张保祥副指导员离被埋住的徐文科烈士和几个战士最近;


赵金安营长就在张保祥副指导员后方不远,


他说:“距离大约从这里到那里。”


赵老用手比划着,他家两对面的沙发隔着一个茶几,大约是茶几和两个沙发与茶几的空间的距离,赵老说,也就一两米。

  

张保祥副指导员把自己的藤条安全帽递给徐文科,让他戴上。徐文科说先想办法救其他战友。


塌方的砂石渐渐埋到了徐文科的胸部,他感觉到呼吸困难,让战友们不要救他了,先把其他战友救出去。


一开始张宝祥和赵金安可以站着,然后只能趴着。因为碎石离拱顶距离越来越近。


这时候,由于塌方的碎石继续往外滑,赵金安营长也被碎石往外推。他们试图把战士们拉出来,但是伸手已经够不着了。


赵老说,徐文科烈士牺牲前是说了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和成昆铁路的话。


据有的战友说,徐文科问张宝祥副指导员:我们在这里,毛主席知道不知道?


张副指导员回答:毛主席知道!


  

突然,几分钟的时间,更大的塌方下来,瞬间就把徐文科和几个战友埋没了。


赵营长的眉角被落下的碎石划伤,流了很多的血,那时候都顾不上了。直到他们被碎石流推到拱顶外面才安全了。

这是赵老在给我看他眉角的伤痕。

  

赵营长往外滑的过程中,腰部也受了伤,后来评了因公伤残,三等乙级伤残。

  

赵老说,一开始碎石埋到徐文科小腿的时候,他本来是可以跑出来的,但是他没有跑,留下来救其他战友。后来越埋越深,我们在外面被塌方的碎石越推越远,够不着他们了。

  

说着说着,老人家伤心的地流泪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劝他。

  

赵老又画图了。


他说,最后这几分钟塌方把洞顶塌穿了,有六米高!成了这种尖尖的斗笠形。


根本不能救了,不断的塌方,一耙碎石就继续塌方,一耙就继续塌方。后来请了铁二局有经验的老师傅来指导。


老师傅来观察之后,找到了规律,发现每隔几分钟,塌方的顶部由尖尖的斗笠形成为比较平的圆拱形的时候,塌方就会停止几分钟。


要我们就趁着暂停的这几分钟赶紧往外耙。


就这样,耙耙停停,用了一周的时间,才把塌方的小碎石清理干净,赶紧的打上拱顶,才把塌方止住了。

  

这次牺牲了六个人。


赵老说:我去找尚志功师长,说:大塌方,死了人,处分我吧!把我降级,降到排长,降到战士都可以。这个营长我干不了了。


尚师长说:我还不想干了呢!我问你,你打仗的时候,当排长,那时候死没有死人?


我说,打仗当然要死人。


尚师长说:施工也是打仗呀,施工也会死人呀。


又问我,打仗的时候你们排死了人,你有没有说不干了?


那倒没有。


就是嘛!死人了你就不干了?那我还不想干了呢!


大桥湾一号隧道终于打通了,铺轨了。轨道车要开过隧道试试安不安全,他们说,赵营长,你坐上来试试吧?


试试就试试,我坐在车上面,轨道车安全的通过了隧道。我高兴地跳下来,马上跑到师里报喜:大桥湾隧道打通了,打通了!我亲自坐车试过了!


大桥湾一号隧道打通,成昆铁路后面的施工就可以继续前进了。


大桥湾隧道一共牺牲了七个人,土坟包隧道牺牲了一两个。


我回来查了《铁道兵英名录》,赵金安老营长90岁高龄了,记忆真不错,大桥湾一号隧道确实一共牺牲七人。其中,这次大塌方六人,他们是:徐文科、金仕元、张志勤、刘继智、吴义明、李华春六位烈士。1966年4月26日21连战士熊华树在大桥湾一号隧道施工中因触电牺牲。


土坟包四号隧道牺牲了两人,分别是21连副政指李先勤、25连战士李再江。


赵老说:大桥湾一号隧道和土坟包隧道有了经验了,后来移防到成昆铁路南段的德昌县小高镇打的是新房子隧道,就好多了。


我查了一下《铁道兵英烈录》,1967年7月28日,新房子隧道,五营22连牺牲了一位烈士夏正昆。

  

赵老说,张保祥副指导员表现不错,很勇敢,后来给他提了指导员。让我想办法帮助他找到张保祥。


赵老还提到了后来调到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的胡在洛主任,说:胡在洛是和你爸爸一起从铁道部去的朝鲜,分在我们排,教我怎么施工,对我帮助很大,我要找到他。


徐文科烈士是许许多多铁道兵烈士的杰出代表。牺牲的是英雄;没有牺牲的,关键时候勇敢向前冲的也是英雄!


最后,请看到这篇文章的战友帮助寻找在山东单县退休的张保祥副政指和在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休息的胡在洛主任,谢谢大家!


林建军战友很快来电,告诉我,胡在洛主任已于2016年去世。


向把一生献给铁道兵的胡在洛叔叔致敬!谢谢林建军战友的及时寻找帮助。


对赵老的采访文章写出之后,我将文章发给赵老的儿子赵昆,请他给老人家看看有无记录失误。


赵昆回复:文章我拜读了,大姐那种对历史负责的韧劲,让我深受感动。作为旁听者,我认为内容与事实没有出入,当然,抽空我让父亲再确认一下。大姐娴熟的笔法和超凡的记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十分感谢你,能为半个世纪的烈士正名立传,为铁道兵的精神而弘扬。


我仍然希望赵昆再请问一下老人家,这是

11月19日赵昆的微信答复:


我刚回到单位。早晨起来就你的问题和父亲做了简短的交谈。


他说,在铁道兵一直从事铁路修建,都是修路建桥,在成昆线上则是第一次打隧道。


大桥湾隧道塌方后,用了一周才处理完。徐文科是在塌方后经过三天时间才扒出并进行安葬的。


最重要的是,在处理塌方过程中,尚师长在现场蹲点,由王总工(你父亲)牵头组织来自铁道部两个局的有经验的老工程技术人员对塌方事故进行调查,汲取教训,查找原因,做出分析,寻找对策和解决办法。


并由师技术科(你父亲负责)召集下属各团工程技术干部和行政干部召开了现场会。会上请上述铁道部老工程技术人员就塌方原因,应对措施,汲取的教训做了详细的报告。


至此往后,从成昆北线到德昌南线,47团这几个营再没有发生过大的伤亡事故。另“小碎石"可去掉“小”。


另本周六上午我去顺义参加战友孩子婚礼,要下午晚一点才能到我父亲那里。还有本周四中午我过去。今天大妹值班我已交待把文章给父亲看看进行确认,有问题可写下来。另外我认为既然有另一种说法,就应该保留,人们自有分辨能力。


赵老夫妇俩年大体弱,由子女们轮流值班照顾,近日赵老感冒了。这种情况下,我一次次的叨扰,十分抱歉!谢谢老人家及其全家人的全力支持!



  

这是赵老看过我写的文章后,又亲自写了一段用作补充:


徐文科在大桥湾隧道塌方抢救战友时,将自己的安全帽给压在塌方的战友的头上袋(戴)上,而后就在这一顺(瞬)间一起被塌方埋在隧道里。

  

并且找出来一张大桥湾隧道施工的照片。


真为老爷子的认真感动!

时代需要英雄,成昆线上牺牲的烈士很多,他们都是英雄,徐文科是他们的代表。讴歌英雄,战胜困难,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徐文科烈士牺牲的时候,张保祥副指导员离他最近,我还是想找到张保祥副指导员,了解更加详细的情况。


不久之后,梅梓祥主任给我发来了张保祥副指导员的电话。谢谢梅主任!请注意看下篇,我采访张保祥副指导员的记录《就是我们死了,也是光荣的——来自五十四年前的一篇报道》。


赵金安老营长的大儿子赵昆也是军人,给予我很多帮助,谢谢赵老全家人的支持和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