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漠问天六十年,神秘铁路一线牵,十八忠骨沿线埋,其中六座在哪边?

 女兵讲历史 2023-07-11 发布于海南

  (一)慧空想要去寻找烈士亲属

2020年10月26日,我根据铁五师战友王援朝的讲述以及他提供的资料,写了《他有三个父亲,两个牺牲在朝鲜战场》这篇文章,获得了广泛关注。

三天以后,2020年10月29日,一位网名慧空的读者在文章后面做了留言。

由此得知慧空的父亲张兰亭老同志也是铁十师的,他们原部队志愿军后勤部二分部1958年由朝鲜回国后编入了铁十师,参加了酒泉基地铁路专用线清绿支线的建设。

2020年11月25日,我根据慧空(真名张联国)提供的父亲张兰亭老同志的回忆录,铁十师的史料以及我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文章《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赞誉了张兰亭同志的如松高洁。

2020年12月15日,原《中国铁道建筑报》驻中铁二十局(陕西)记者站站长王觅汀发表了文章《清绿铁路 新中国航天史前所未闻的故事》,介绍了清绿铁路建设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将这篇文章推荐,发布在了新华网上。

清绿铁路是我国版图上唯一一条军用秘密铁路,南自清水站,北至额济纳旗绿园站,后建联络线与嘉策铁路赛罕淘来站相接,共有大小43个点号。主要车站点:清水站、下河清站、南泥湾站、石泉子站、石梁子站、金华站、河东里站(曾叫红旗站)、大树里站(曾叫大团结站)、东风站、七号站、井冈山(4#)站、......建国营站(赛汉桃来站)。东风站因位于东风场区十号站点,所以当地称为十号站。

清绿铁路开通后,军列301/302次随即开始运营,早晨7点半由东风站发车,中午12点半到达清水站,整整5小时,这个时刻半个世纪没变过,中国最固定的时刻表。东风站的列车时刻表只有两趟列车-军301/302,早上从这里始发,5个小时抵达酒泉市下辖的清水镇,傍晚从清水镇返回。

清绿铁路为军用铁路,全部由军人管理,开火车的司机、机修、驻守点号的、巡道、信号工、以及客车的服务员都是现役军人--士官、士兵、干部。在通往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公路未通车前,清绿铁路是到达发射中心的唯一途径。过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需的生活用品等物资,几乎全通过这条铁路运输进来。现在这条铁路除了保障沿线官兵生活,最神圣的使命就是担负着发射中心航天发射所需火箭、卫星的运输任务。

这条全国唯一保密的军管铁路——清绿铁路即为铁道兵第十师修建。

王觅汀的文章中记录了九位烈士的名字。

文章介绍了铁二代张闽和项伟东费尽周折找到了以上列名的九位烈士之中的两位烈士(辛洪明和陈南潮)的亲属,在央视某栏目记者陪同下前往东风陵园扫墓的感人故事。

2021年2月14日,铁二代慧空发现这九名烈士名单之中的闫殿庆和张效范是山东东阿县人,正巧他父亲的战友,目前还健在的一位老同志也是山东东阿人,他联想到不知道二位烈士的家人是否知道亲人牺牲后安葬的地点,于是萌发了通过那位老同志寻找烈士家人的想法,决心学习张闽和项伟东,加入到寻找烈士后人的队伍中。

2月14日晚10点他很激动地给我说了他的想法,第二天清晨我一睁开眼就看到了他的信息,于是立即请《清绿铁路 新中国航天史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王觅汀同志帮助查找二位烈士的具体情况。

  (二)找到了两位烈士的亲属

慧空还真是个说干就干的急性子,春节期间,很多单位还在休假呢,他第三天就告诉我:

他原本想通过朋友帮助找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后又想不如自己直接去找效果更好,于是他于2021年2月16日晚上19点就打了山东省东阿县当地的12345市民热线,请求转退役军人事务局或者是民政局帮助查找烈士的家人后代,通过和接线员的沟通,对方详细记录了烈士的信息情况,春节假期中,政府部门都还没上班,等待中…………

2021年2月18日早上11点突然接到了山东省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纪念室的周生亮老师的电话,进一步了解了烈士的情况,彼此互留了联系电话和微信,进一步查询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是否有烈士的档案。

下午14点半退役军人事务局回复说已经查到了两位的烈士档案记载。慧空高兴地马上就告诉我:大姐好,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已经电话回复我了,局烈士档案里有这两位烈士的信息,正在帮助查找烈士的家人。

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当地派出所和乡、镇、村找到了张效范烈士女儿的信息,他们都很高兴。先请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纪念室周生亮老师和现年已近67岁的烈士张效范的女儿张桂英进行了电话沟通,做前期铺垫,然后慧空再打通了张效范妻子张凤兰家的电话,和张桂英做进一步的沟通。确认她父亲的姓名、出生日期、入伍时间、曾经的部队番号,是不是知道父亲牺牲的事情,知道父亲埋葬在哪里吗?

张桂英很激动,哭着说:老母亲还在,已经9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

她是55年7月11日出生,出生才4个多月时,父亲就当兵去了。那时候父亲是大队的会计,当时他还在一大队算着账呢,有人找他谈话,接到通知让走。父亲马上回家给她妈妈匆匆见了一面,就骑马走了。听说是在八里庄西头坐上马向后看了一眼就走了!

没有想到这匆匆一别,竟是永别!

张效范入伍后,妻子张凤兰带着女儿张桂英拍了这张照片。

张效范入伍两年后,思念家人,来信让家人照张全家合影寄给他。于是,张效范的父亲领着张效范的两个弟弟和张效范的女儿,照了这张照片。

1959年初,大队接到了部队的通知,她的父亲牺牲了,她才不满四岁!从小就听爷爷、妈妈、叔叔和大爷说父亲是在大西北牺牲的,牺牲后爷爷曾经被部队干部来家接到过部队里一次,看到过在一个小山坡上有三座墓,有个木头牌写着父亲的名字,爷爷带回来了父亲曾经穿过的衣服和看过的书籍。

后来爷爷去世,就没有任何墓地的消息了。待她成年工作后经常去当地民政局了解咨询父亲的墓地情况,一直没有任何的消息,县里有了退役军人事务局后,只是查询到父亲部队番号是8510,但是查不到在哪里,是去年统计烈士抚恤金发放时才看到档案里写着牺牲地点酒泉。“每天我做梦都想要找到父亲的墓地啊!”

慧空告诉了我这个消息,并且告诉我,东阿县革命烈士陵园里碑上有烈士张效范的名字,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已经把烈士登记信息发给了慧空。

慧空随后把烈士闫殿庆的信息发给了张桂英,请她帮忙看看能否联系烈士亲属。张桂英立即通过她原单位的同事的父亲打听到他们村里确实是有个烈士闫殿庆,他们还是住前后街的邻居!闫殿庆烈士牺牲时还没结婚,所以没有后代,但是他的二哥和两个侄子还在东阿县张太宁村居住。不到一个小时就得到了闫殿庆亲属的消息,慧空高兴地又马上告诉了我。

闫殿庆的侄子说:当初他的爸爸,就是烈士的哥哥去过他弟弟牺牲的地方看过,说是个小山坡上的小土包,而且知道烈士是站岗时枪走火,回来到东阿县办的烈士证,而且烈士的哥哥健在时每月是领过弟弟的抚恤金的。

从这两位烈士亲属所述情况得知:

1.当年烈士牺牲后,铁十师都通知了烈士亲属,并且安排烈士亲属到墓地看过了。

2.两位亲属都说当年烈士墓地是在一个小山坡上。

  (三)烈士的资料有些乱

2月19日,慧空开始寻找的第五天,他建了一个铁十师爱心群,有几个平素热心的铁二代,王觅汀把我拉了进来。

慧空发来了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资料:

张效范:1925—04—01出生 姚寨镇王庄村 1950年入伍 8510部队副班长 1958年12月在甘肃酒泉因公牺牲 1958年部队批烈

闫殿庆:1930—09—01出生 经济开发区张太宁村 1955年入伍 西北军区工程部 战士 1959年因公牺牲在甘肃酒泉 安葬在酒泉 1959年部队批烈

这是张效范同志的烈士证明书,2014年换发。

随后铁二代张闽也与张效范烈士的女儿张桂英联系上了,发来了张效范烈士的照片。一位浓眉大眼的帅小伙子,照片上的斑斑点点,那是六十多年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亲人们丝丝入扣的想念!

我把有关信息发给了原铁十师医院杜栓盈院长,他马上给我查到了中铁二十局局志中铁十师烈士名录里的记录:

张效范 男 汉 山东东阿 22岁 党员 49团2连副班长 1958年12月29日在清绿线铺轨被吊车挤伤牺牲。

闫殿庆 男 汉 山东东阿 22岁 团员 师给水营1连战士 1959年9月16日,在站岗时枪走火自伤死亡。

网络结束了过去的信息闭塞,爱心就这样通过网络隔空传递!

张效范烈士的妻子质疑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资料中,出生时间和入伍时间有误,那么,我们现在根据铁十师烈士名录里的记录和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资料相对比:

关于闫殿庆,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资料是:

闫殿庆:1930—09—01出生,1955年入伍

而铁十师烈士名录里的记录:闫殿庆烈士1959年9月16日牺牲时是22岁,那么他是1937年出生,1954年入伍时他是17岁。

闫殿庆的侄儿提供了一份他们自己家的记录:闫殿庆,出生于公元一九三六年、一九五六年参军,一九五六年正月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阳德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工作,朝鲜回国后、一九五八年分配到甘肃……英年二十二岁。

这三份记录中两份说到了闫殿庆牺牲时是二十二岁;其中参加了抗美援朝在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工作,这段经历是听和闫殿庆一起入伍,退伍回乡的一位老兵说的。无独有偶,张效范的女儿也说到她父亲去了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而当年志愿军后勤部二分部(250部队)确实驻地就在朝鲜阳德。

关于张效范,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资料是:

张效范:生于1925—04—01,1950年入伍,1958年12月牺牲。

根据铁十师记录,1958年12月29日张效范烈士牺牲时是22岁,那么他是1936年出生。他的女儿是55年7月11日出生,出生四个多月的时候他去当了兵,那么他的入伍时间应该是1955年12月,按过去的军龄计算为1956年1月入伍。

从以上各种不同的记录中综合分析:张效范和闫殿庆都是一九五六年同时从东阿县入伍的战友,他们都去了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原部队编入了铁十师参加了清绿铁路建设,分别于1958年和1959年牺牲,牺牲时都是22岁。

铁十师整个部队都参加过抗美援朝,为保障钢铁运输线,粉碎美军的狂轰滥炸抢修抢建立下了战功!于1953年朝鲜停战后回国参加国内国防铁路的建设。1958年又接受了刚从朝鲜回国的志愿军后勤部门的3121名官兵,投入了重要的酒泉基地专用铁路清绿线建设。

由于历史久远,各种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笔误等情况导致信息不一致,好在烈士亲属还在,还能够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得历史的本来面目逐渐清晰。

(四)他们的墓地在哪里

据时任基地某副政委回忆:有一个东风烈士陵园,但当时没有铁十师的烈士。 铁十师的烈士墓,有两处,都在清水到基地铁路沿线。第一处在离基地20公里处,2005年左右,经基地常委研究,拨出专款,将烈士墓迁入东风烈士陵园,记得13座。多数墓碑基本完整,几座碑文有风化,就是水泥砂浆做的。后来陵园做过整理,位置有变动。2018年或者2013年,记不清了,另外一处,离清水20公里左右,也发现了,大约7个,记不清了。大部分看不清碑文,也迁入东风烈士陵园。

原来还有这段历史,感谢基地党委的决定,使得铁十师烈士墓得以归葬,回到解放军烈士的大家庭。

现在,东风基地铁管处展览室里,专门有一块展览介绍了清绿铁路修建的历史,铁道兵的这段历史载入了史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内容。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二十世纪60年代初。1988年中心组建30周年时,对陵园重新进行了规划整修,建立起了象征国防科技战士扎根戈壁、志在航天的纪念碑,聂荣臻元帅题写了"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张爱萍上将题写了"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园名。陵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有760多名官兵、职工和家属长眠在这里,聂荣臻元帅的墓也安葬在这里。

  (五)下河清的烈士墓群和莲花寺的无名墓

说到寻找铁道兵的烈士墓,不得不提到一位老人。

据2015年7月3日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王春艳 报道:

王晋桓,男,汉族,1946年8月生,甘肃酒泉肃州区下河清乡五坝村村民。

王晋桓9岁时,父母双亡,姐弟4人变成了孤儿,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958年,肃州区下河清乡驻扎了铁道兵的一个卫生营,他们一边修建铁路,一边为修路部队战士提供卫生保健。王晋桓当时还是个十三四岁的放羊娃,每当王晋桓姐弟4人饥饿难捱时,部队陈连长和士兵就接济给他们一口吃的。王晋桓发誓,长大要回报恩人。

铁路修建环境恶劣艰苦,陆续有部队官兵牺牲在这里。第一个牺牲的就是接济过他们的陈南潮,于是他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墓。后来一个又一个修铁路的解放军牺牲,按照牺牲时间的先后顺序从南到北一字排开,一共九座。一开始都有墓牌,木牌上都有名字的。起初,墓地由部队照管;“文革”期间,由于无人照管,墓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墓碑不知去向。为报恩,王晋桓负担起守护墓地的职责。不管刮风下雨,不管自己多么困难,他都去墓地祭拜烈士,为烈士烧点纸钱,上一柱香;为烈士坟冢添添土、除草,就像对待亲人一样守护着这片墓地。

再后来,由于大面积开荒,烈士墓地面临着被推平耕种的现实。经王晋桓老人多次劝阻,墓地才得以保全。为了在自己百年后烈士墓地有人看护,他又多方奔走于驻地某部队、武装部、民政、公路等部门,向多家单位投送保护烈士墓地的申请。后来,有群众反映清水莲花寺还有一个墓,也是修铁路的部队的人。

最终于2013年10月16日,当地政府和部队负责人一起为下河清九位、莲花寺一位,总共十名英烈举行了迁葬仪式,迁入了东风烈士陵园,这样十名英烈永远和他们的战友一起长眠于东风烈士陵园。

王晋桓荣获甘肃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东风陵园王管理员2008年调入陵园工作,如今已经在陵园工作了13年。他亲自参加了2013年10月16日那次从下河清乡往东风陵园的迁墓活动。九年过去了,他还能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下河清乡那些墓呈南北方向一字排列,所有墓都没有墓牌。第一座墓就是曾经接济过幼年时期的王晋桓家四个孤儿的陈南潮,所以王晋桓老人记得特别清楚。

迁墓之前陵园已经挖好了墓坑,那天夜间,陵园去了几辆车。挖开坟墓,王管理员亲眼看到了烈士墓里的遗骨。他建议按照原来坟墓排列顺序编号,依次装车,到了陵园,仍然按照原来的方位原来的顺序安葬。他的建议被采用了,烈士墓按照原来的方位原来的顺序迁入了第五排。东风陵园对待历史的认真谨慎精神非常令人感动。

这是陈南潮烈士生前照片。

  (六)此前已经迁入了两座烈士墓

2017年3月底,铁二代张闽和中央电视台《中国相册》栏目的记者在东风烈士陵园找到了辛洪明烈士墓。从墓碑上看,辛洪明烈士墓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迁入了陵园。

这是2017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相册》栏目中的照片:山东莱阳县人 副连长 辛鸿鸣同志之墓 一九六零年十月九日病故

后经铁二代张闽多方考证,烈士姓名“辛鸿鸣”应为“辛洪明”,原籍“莱阳”应该为“山东海阳市”。牺牲原因为:1959年6月26日在清绿线铺轨时被机车撞亡。

2018年,东风陵园对辛洪明烈士墓碑文的内容做了修正。这是2019年3月张闽陪同亲属扫墓时拍摄的照片。

2018年3月29日中铁二十局第二次来扫墓的时候,发现了前面几排还有一个8510部队的烈士墓,上书:张守云 山东曹县人 一九五九年八月因公牺牲 8510部队三支队独立机械连战士。8510部队三支队就是铁十师四十八团。

这是张守云烈士入伍前的照片及2014年换发的烈士证明书。

张守云烈士入伍几个月就牺牲了,还没有结婚。但是他有弟弟和侄儿。侄儿长大后就想找到大伯的墓地,只知道大伯牺牲在酒泉,于是找到了酒泉市武装部。酒泉市肃州区武装部的张部长在东风陵园找到了张守云的墓地。张守云的弟弟和两个侄儿才得以在东风陵园为烈士扫墓。

至此,在东风陵园里已经有了铁十师三座有名字的和八座(还有一座不能确定是否铁十师的)无名字的烈士墓。

  (七)十七位牺牲者的档案记录

根据查找到的铁十师档案记录,修建清绿铁路时有十七人或因工伤或因事故或因病故,永远留在了大西北。

以下根据查找到的资料,按照去世时间先后排列,我在括弧里对有关情况做了说明。

1):陈南朝(潮) 男 汉 浙江昌化 21岁 团员 50团警卫排 1958年6月6日 随汽车运输物资因翻车牺牲。(五十团驻地,在酒泉市下河清)

2):曹学开 男 汉(苗) 贵州麻江(景阳布依族乡楼梯村榜田寨) 21岁 团员独立一营战士 1958年7月7日因曾在朝鲜被疯狗咬伤,旧病复发死亡。(独立一营,原志愿军第六道路营,1958年6月14日由朝鲜归国编入铁十师,驻地甘肃金塔县上元社。)

3):刘明章 男 汉 四川梁平 22岁 独立团二营战士 1958年8月14日,因患急性痢疾死亡。(独立团二营:1958年5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二分部九大站站部,辎重七营、十营,三分部第三道路营,十三大站三个辎重连,五分部军士教导营、二十、二十一大站各一个连奉命改编为辎重团(辖一、三、四营),计3121人;于25日从朝鲜价川回国,移防半坡村,配属十师施工(后改为铁十师独立团)。

1958年八、九月间师流行痢疾,师卫生营李光泽营长用黄柏制作蜜丸,临床使用有效率达70—80%)

4):余保生 男 汉 湖南浏阳 22岁 团员 47团1连给养员 1958年10月8日乘车去清水莲花寺摔伤致死。

5):孙树盈 男 汉 山东馆陶 20岁 独立营一连战士 1958年10月23日病故(不知道是否因为痢疾流行所致)

6):陈志林 男 汉 浙江龙游 21岁 团员

46团4连战士 1958年12月7日,因患急性心膜炎不治亡故。(46团驻地在金塔县,卫生营在下河清)

7):张效范 男 汉 山东东阿 22岁 党员

49团2连副班长 1958年12月29日,在清绿线铺轨,被吊车挤伤牺牲。(这时铺轨已经铺到了172公里附近,清绿线3/4处。)

8):陆天启 男 汉 23岁 团员 47团三营八连副班长 1959年4月7日,下工回驻地,因沙暴袭击,被火车撞亡。(驻地在酒泉莲花寺)

9):程登仓 男 汉 (四川忠县) 22岁 48团三营九连战士 1959年4月7日巡道时,因沙暴袭击被火车撞亡。(驻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路中村。在1959年4月7日的这次沙暴中,有两名战士牺牲。两名战士牺牲的地点相距甚远,可见这次沙暴威力巨大。)

10):李长发 男 汉 湖南双津(可能为双峰县)印塘乡新泽村 20岁 师给水营 1959年5月在清水车站因车祸死亡。

11):辛洪明 男 汉 山东海阳 30岁 党员

48团一营一连副连长 1959年6月26日,在青绿线铺轨时被机车撞亡。(驻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

12):郑永海 男 汉 湖北广济 22岁 团员

48团三营八连战士 1959年7月18日在驻地河中淹亡。

13):闫殿庆 男 汉 山东东阿 22岁 团员

师给水营1连战士 1959年9月16日在站岗时枪走火,自伤死亡。

14):肖传岱 男 汉 湖南邱东(可能为祁东)28岁 党员 新管处和平站副排长 1959年9月23日,在清绿线因列车相撞受伤牺牲。(经铁二代张闽与祁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小周同志联系后查询到:肖传岱同志为祁东县黄土铺镇马安村人,1983年建档,当时妻子已经43岁,早已改嫁,未有子女,其父母都在1959年过世。祁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非常负责任地在两天后又帮助找到了烈士的侄儿。)

15):张守允(云) 男 汉 山东曹县 19岁 48团机械连战士 1959年11月25日下工乘车回营房途中摔伤致死。(48团驻地额济纳旗)

16):田养存 男 汉 山东曹县 21岁 党员 46团三营九连炊事员 1960年4月1日,病故。(当时在修和平里至碱湖支线,驻地在和平里附近)

17):王勤学 男 汉 甘肃天水 20岁 46团一营三连战士 1960年10月29日病故(当时在修和平里至碱湖支线,驻地在和平里附近。和碱支线是为了取碱湖的碱而修的一条支线,该线1962年6月30日移交)

1959年4月29日,铁十师1958名官兵转至清绿支线工作;

1959年9月8日,组建铁管处,定员1484人,由铁十师和0029部队共同组建;

1960年1月15日,铁十师与0029部队铁管处在和平里正式移交清绿线。

也就是说,今天基地铁管处的前身主要是由铁十师的官兵组成。

括弧内容是我根据史料添加的,主要是注明牺牲时的大慨位置。因为这十七人之中到底有多少坟墓迁入了东风陵园,还有多少坟墓还在铁路沿线,被岁月的风沙埋没,情况都不清楚。

但是我们知道,当时下河清有铁十师的师卫生营(后来改编为师医院),按照就近治疗的原则,离下河清近的会送到下河清师卫生营救治,万一不幸救治无效,可能就地安葬了,2013年从下河清迁入的坟墓可能就是这种情况。此外,清绿线全长240多公里,如果伤病者距离下河清比较远,靠近终点站和平里那一端,那边部队及单位比较多,都有自己的医院,那么铁十师的伤病员会就近送到那里的医院救治,如果救治无效,也可能就近埋葬了。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上表中的记录,第一个牺牲的是陈南潮,王晋桓老人也很清楚地记得陈南潮是第一个牺牲的,因为陈南潮曾经帮助过他们。王晋桓老人说,当年牺牲者埋葬的顺序就是从陈南潮开始一字排列的,一共九人。从陈南潮数起,确实有九名牺牲者地处离下河清近的地方,其他都离下河清比较远。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铁十师迁入陵园的11名牺牲者中已知有碑文记录的三人,三人中最早迁入陵园的,不是最先牺牲的,却是牺牲排在第11位的辛洪明。辛洪明的墓在196?年就迁入陵园了,因为他牺牲时所处位置就在和平里,所以最早被基地发现迁入了陵园。第二个是张守云(允),2005年被基地发现埋在离基地大约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得以迁入陵园。第三个有碑文记录的是陈南潮,陈南潮所在的墓群在下河清,距离和平里有二百多公里,基地的人很难发现,幸亏王晋桓老人多年的守护、反映情况,才于2013年迁入陵园。另外还有六名牺牲者,牺牲时所处位置离和平里近,可能早于2013年已经被迁入了东风陵园。

我自己的两个哥哥都牺牲了,作为烈属我理解其他烈属的心情:现在的烈士子女年事已高,不一定有身体条件或者其他条件去扫墓了,最希望的是亲人能够迁入陵园,有人照管。有的老兵委托我寻找战友的坟墓的时候说:“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做了孤魂野鬼?”。虽说是青山处处埋忠骨,到底已经是山河无恙,应该英雄归葬!

话说慧空通过多方电话咨询辗转联系上了东风陵园的王管理员,并向王管理员提供了有关资料及本篇文章。王管理员了解到了张效范的女儿四个月时就与父亲别离,一别成永别!非常理解烈士的女儿希望找到父亲陵墓的心情。尤其是当他听说铁十师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归国部队,这些烈士中一些人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他们没有牺牲在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却牺牲在了和平环境下的大漠戈壁!遂感动地说:他应该努力帮助寻找到尽可能多的铁十师的烈士墓,以告慰烈士英灵。

2021年2月25日,王管理员正在陵园寻找烈士墓的时候,基地电视台为制作庆祝庆典的节目来到了烈士陵园,正巧遇上王管理员在一个一个的寻找着什么,好奇地询问。当听到王管理员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看到了由慧空转发的有关资料和本篇文章,也被感动了。中铁二十局工会副主席陈益发同志也在与基地有关部门联系。目前,基地有关部门正在帮助寻找,传来的新信息是已知2005年迁入的13座烈士墓中,只有张守云(允)烈士是铁十师的,其他的墓是7169部队的。

2021年3月10日,我咨询了原军委工程兵54师联谊会的陈会长,他提供的情况是,代号7169部队就是修建酒泉基地时期的工程兵部队的代号!工程还没有完工,就从7169部队中抽调一个主力团为基础,组建了军委工程兵54师,开赴重庆涪陵白涛镇修建816工程。留下继续施工的7169部队在完成酒泉基地有关工程后就撤编了。

 (八)陵园还有六座无名烈士墓

陵园王管理员根据中铁二十局史志办退休干部王军强老师整理的十七人名录,在陵园里每天走两遍,连续三天,就是没发现除了陈南潮、辛洪明、张守允(云)之外的十四人的名字。

他手里有一本20年前的陵园墓地里所刻过墓碑的档案。他根据这份档案也查看过了,仍然没有找到其他十四个人的墓碑。

但是王管理员说陵园里除了2013年迁入的那九个无名墓之外,还有散在的六个无名墓,一共有十五个无名墓碑,都拍来了照片。铁十师档案记录牺牲者十七人,除了已知三名有碑文的烈士,已知的无名墓之外还差六人的墓地信息,难道这六个无名墓就是我们寻找的那六个人?

当年有一句口号是“活着干,死了算!”表达了官兵们为了祖国铁路建设无畏献身的英雄气概,没有想到如今他们真的成了无名英雄!当我国的卫星一个接一个上天的时候,请不要忘了这些无名英雄!含泪写到这儿,不能自己!

我们不甘心:陵园里墓碑太多,有760多个,会不会王管理员眼花了没看清?

王管理员又经过两天的寻找,还是没有找到铁十师其他有碑文的烈士墓。他心情很沉重地说,请转告烈士亲属,对不起,他已经尽力了。王管理员已经66岁了,还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他每天巡视、清扫墓地,经常会接到全国各地寻找烈士墓的请求,他都耐心地帮助寻找,这次帮助我们寻找,为了准确无误,还把老伴拉上,两人一块儿寻找!非常非常感谢,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查看到了一个2017年《中国青年》记者到东风陵园采访的视频,说到了1988年迁入了六座无名墓。


 (九)修建清绿线最大的困难

我之所以非常关注清绿铁路,是因为我八九岁的时候就去过那里,住在祁连山下的半坡村。

我的父亲王文波时任铁十师49团总工程师,49团用40天的时间就修通了从清水开始的头20公里铁路,然后承担了清绿铁路全线的铺轨任务。

多年后,我曾经采访父亲:清绿铁路牺牲大不大?不大。

清绿铁路死人多不多?不多。

比起后来修建的成昆铁路和襄渝铁路,清绿铁路确实牺牲不大,死人不多。

我问父亲,修清绿铁路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沙尘暴,死人了!父亲回答。

我们来看看这份十七位牺牲者的名单,1959年4月7日同一天,分别在甘肃酒泉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相距一二百公里的不同地方,因为沙尘暴牺牲了两人,可见当时沙暴袭击的范围之广,威力之大:

战士陆天启,在甘肃酒泉莲花寺下工回驻地,因沙暴袭击被火车撞亡。

战士程登仓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巡道时,也因沙暴袭击被火车撞亡。

清绿铁路沿线的沙尘暴到底威力有多大,父亲以他自己的经历举例说明:

有一次他和49团副团长肖继海一起去查看线路,他俩和司机一共三人,乘吉普车出发。路上遇见了沙尘暴,一瞬间昏天黑地,看不清路。他们在沙暴里开来开去,开到晚上都没有找到回家的路。于是他们意识到迷路了,只好把车停下来,原地等待。一直等到第二天白天沙尘暴才停下来,这时候才发现他们已经把车开到了中蒙边境,差点就越境了。那天晚上沙漠里气温特别低,把他们冻得要命,幸亏他们三人带了棉大衣,不然那天晚上他们就会被冻死了。倘若那天晚上他们三人不幸罹难,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份17人的牺牲者名单就会变成20人的牺牲名单!

我问父亲,除了沙尘暴,第二大的困难是什么?

吃不饱饭,父亲回答。

那时候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军队和老百姓一样吃不饱饭。驻地附近有沙枣,战士们吃不饱就去打沙枣,可是老百姓也吃不饱也要打沙枣。于是部队下了一道命令:不能与民争食,部队一律不许打沙枣!

240多公里的清绿铁路是怎样建设起来的?是铁十师的官兵们战风沙斗严寒,饿着肚子干出来的!最后,这十七位官兵,把他们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大漠戈壁,永远地守候着清绿铁路!

大漠问天六十年,

神秘铁路一线牵,

十七英烈留忠骨,

九座无名烈士墓,

还有六座在哪边?

(十)张效范烈士埋葬在下河清

感谢中铁二十局工会陈益发副主席,寻找烈士墓的事情让他一直牵挂着,甚至一晚上一晚上地睡不着。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到档案室里查找六十多年前的档案,2021年3月10日他终于查到了张效范烈士的有关档案记录:张效范烈士牺牲后,双城子乡东光社花45元买了一个棺材,于1959年元月2日运往下河清下葬。双城子乡就在离清水170公里处,那里是他牺牲的地方。张效范牺牲后,部队授予他三级先进生产者称号,连队开了追悼会。现在我们可以确定,下河清迁入东风陵园的九个无名墓中有一个是张效范烈士。这个消息通知了张效范的女儿张桂英,爱心的传递,终于帮助她知道父亲的墓在哪里了,只要进了东风烈士陵园,亲属们就可以放心了!

张效范的女儿感激部队和政府的优抚:父亲牺牲的时候,部队发给她家二、三百元抚恤金,帮助她和母亲度过了当年的困难时期;现在每月政府发给90岁的老母亲每月两千五百多元的抚恤金,医疗费可以报销80%。她也感谢所有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

 (十一)六座无名墓有了新线索

2021年3月12日,我收到了王觅汀寄来的一本书《大漠生命线》,这本书史料真实,内容详实,用编年史的记述方法,串联起了从修建这条铁路守护这条铁路改造这条铁路的全过程。体现了大漠铁兵坚韧不拔,克服一切困难的铁兵精神,多么像当年的铁道兵!王觅汀帮助我联系上了作者。

该作者季志林同志在清绿铁路上工作了二十四年,从战士成长为铁管处处长,这二十四年中正好包括了1988年。

于是我询问他:您在铁管处24年,铁路沿途有没有铁道兵留下的坟墓?1988年,东风陵园迁入了六座无名墓,您知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是不是铁管处发现后迁入的?

季处长回复:这六位烈士墓地大概在170公里附近,当时我们已知道这里有座烈士墓,每年由三营七连负责扫墓,后来基地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整建,我们认为铁管处有责任组织迁移,让烈士们安息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当时我任副参谋长,对这件事还是清楚的。

让七连负责照看墓地这个事我记得很清楚,我任军务股长时编写过铁管处事故亡人记录,对这几个人有印象。

我记着是铁十师的,具体位置应该是K158附近,迁墓时有用水泥做的墓碑,字是写上去的,但好像还可以看清。我已打过电话让铁管处查证一下。

我八五年三月任军务股长,八六年十月任副参谋长。

基地对档案保存有要求,一般每隔几年就要清理回收一批文件,所以资料现在肯定不全了,先让他们查吧。

真是喜从天降!我替铁十师的所有官兵表示感谢!

季处长说:不用客气,我们本就一家人!基地铁管处的底子其实就是铁十师交付后留下两千多人,然后从北京等四个铁路局调来部分业务骨干。铁兵精神从此扎根于大漠之中。

季处长一直在跟踪调查此事,我们耐心等待吧。

2021年3月22日季处长有好消息来了,铁管处的战友发来的消息:

我们把每一块墓碑都仔细看了,标注1988年迁入的有6座,但是这6座墓碑散落在各个区域,不像下河清十烈士一样是并排在一起的,而且墓碑上全都没有名字,有两座写的是“烈士之墓”,有4座写的是“战友之墓”,所以我们无法断定这是不是要找的那六位铁路前辈。

季处长说:大姐早上好!这是铁管处给我发来查找烈士墓的情况及照片,这六位烈士墓无疑是158公里的六烈士,墓碑上刻着迁移时间为1988年,与我的记忆一致。现在就差人名了,他们继续查,但我估计很难找到。若有,当时会刻上。

因为下河清烈士墓是从第一个牺牲的陈南潮开始按牺牲的时间先后排列的,因此,我们考虑十七名牺牲者的头九位应该就是埋在了下河清。排在第11位的辛洪明和第15位的张守云已经迁入了陵园,那么正好还有六位1959年5月之后牺牲的。

我把这六位牺牲者的名单提交给季处长,请问他:有这样几个名字,请您回忆当初军务股长记录的时候有没有印象?

闫殿庆,1959年9月16日站岗时枪走火死亡;

肖传岱,新管处和平里副排长,1959年9月23日因列车相撞受伤牺牲;

李长发,1959年5月在清水车站因车祸死亡;

郑永海,1959年7月18日在黑河淹亡;

田养存,1960年4月1日病故,当时在修和碱支线或者黑河三号大桥;

王勤学,1960年10月29日病故,当时在修和碱支线或者黑河三号大桥;

说明其中闫殿庆和肖传岱的亲属已经找到,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已经确定是烈士。

季处长回复:|肖传岱和闫殿庆我有印象,因为我编写过铁管处事故案例,提示后能问忆起来。现在也消除了部队的一个疑问,他们问我为什么迁墓时,一座碑上刻的烈士之墓(二人),另一座碑上刻的战友之墓(四人)?你这样一说,情况就完全清楚了。

2021年3月27日,中铁二十局董事长一行从西安前往陕西旬阳县烈士陵园祭奠牺牲在襄渝线上的铁十师烈士。他们计划次日一行11人将于28日奔赴青海高原祭奠牺牲在青藏线一期工程的铁十师烈士,再之后将前往酒泉基地东风烈士陵园祭奠牺牲在那里的铁十师烈士。

中铁二十局工会副主席陈益发告诉我这些情况后,我告诉了他,有关1988年迁入东风烈士陵园的六个无名墓也是铁十师的信息,他承诺说,他们这次去,连那六个无名墓一起祭奠。然后我又把中铁二十局准备去东风烈士陵园祭奠铁十师牺牲的战友,包括那六个无名墓的信息告诉了季处长。季处长说他的战友们还在继续查找原始记录,估计查不到了,还需要继续考证。

感谢基地铁管处多年来派出一个排照管这六位清绿铁路建设者之墓,感谢季处长任军务股长时对亡故者做了记录,感谢季处长任职副参谋长期间负责了这六座墓的迁入东风烈士陵园。

目前看来,十七座烈士墓已经全部迁入了东风烈士陵园,回归了解放军烈士的大家庭,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每年清明都有许多人去扫墓。这样,铁十师人和牺牲者亲属就可以放心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