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洋窑与建阳窑对比

 芝润斋 2023-07-11 发布于江苏

宋代初期,随着品茶方式由“煎饮”到“点饮”的转变,斗茶习俗在闽北民间兴起。斗茶,以茶汤面上浮起的白沫多且持久者为胜,而用黑盏盛茶,更便于观察白沫的状况,烧造黑釉茶碗的建窑由此应运而生。

建窑茶盏瓷片

一般意义上,建窑特指“建阳窑”,其遗址附近的陶土含铁量高达8%左右,故又称之为“乌泥窑”。其窑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大路后门、牛皮仑等地。

但是,福建光有建阳窑这个地方是绝对供不了这个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的,那么怎么办?在整个福建地区,和江南广大地区形成了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建窑系窑厂所产黑瓷都可称之为“建盏”。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茶洋窑。

建窑茶盏瓷片(局部)

茶洋窑紧靠闽江北岸,在这里,有一个宋元以来就非常重要的驿站——金砂驿,其他窑口在流通出海时多要经停这里。因此,茶洋窑具备了取百家之所长的条件。它生产的黑釉瓷通过吸收、融合建窑的工艺技术,形成了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

茶洋窑的烧瓷具有规模较大、延续时间较长、产品种类多的特点,主要产品有黑釉、青釉和青白瓷,也有白地黑花和绿釉等品种。其中,黑釉系的茶盏主要是仿造建窑的束口盏和敛口盏,烧制年代多为南宋至元代。

下图是茶洋窑早期的仿品,它就是仿建(阳)窑。从它的露胎的地方看,它胎不是建(阳)窑的胎,它是茶洋窑的胎。建(阳)窑露胎的地方是比较毛糙,为了追求和建阳窑相似的感觉,它制作完胎以后,在外面涂上一层黑褐色的泥土。

建窑茶盏瓷片(局部)

茶洋窑建盏的胎体多呈灰色或灰白色,含铁量比建窑低,少量呈灰黑色。灰白的胎骨致密;灰色和灰黑色的胎骨粗糙,有些产品胎体内层有裂隙或砂眼。

茶洋窑瓷片(胎土)

另外,茶洋窑釉色虽黑亮,但较多产品为绀黑逐渐过渡到酱色。且施釉不及底,釉层较薄,不如建窑浑厚。同时釉层不匀,常见腹外壁上部釉厚﹑下部釉薄的现象,也有流釉和垂釉现象。有些茶洋窑产品也会带有兔毫纹,兔毫的形态、底釉色泽一般较容易与建窑兔毫盏区分,茶洋窑的兔毫通常较细,且底色多偏紫。

茶洋窑瓷片(釉色)

茶洋窑挖足比较随意,有的简单的挖一下,挖了以后像,就跳了一刀,就像月亮一样月牙一样,有的就稍微挖了一下,有的挖得很浅,它的修足不太讲究。

茶洋窑仿建窑

茶洋窑底足跳刀痕与轮旋痕

茶洋窑主要是仿建窑的束口碗和敛口碗,茶洋窑黑釉盏圈足矮,相对规整,大部分产品为浅圈足,接近实心足底。在成型工艺上,碗体的腹璧底部带有常见的轮旋痕和跳刀痕,与建窑相比,碗的局部变异明显。此外,茶洋窑以束口盏为主,盏腹外壁的底部也会切削成齐直台面,与圈足呈直角相连,俗称“平肩”,这些是茶洋窑与建窑的典型区别。

茶洋窑束口盏

茶洋窑(左)与建窑(右)底足对比

此外,还有部分茶洋窑黑釉盏在口沿处施一圈浅淡的灰白釉,日本称这类茶碗为白覆轮,国内也引用这个说法为俗称。茶洋窑中的白覆轮一般圈足较规整,胎色较白。

在日本备受推崇的国宝“灰被天目”,正是茶洋窑的典型作品。这是一种束口黑釉盏,腹较深,釉色黑褐相交,釉面犹如被涂了一层灰,故名“灰被”,在日本茶道的地位非同寻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