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壮阔之景寓悲凉之怀--《登岳阳楼》教学札记

 陈会设 2023-07-12 发布于安徽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解题赏景
岳阳楼上可以望见的是洞庭湖。
1、诗人如何描写洞庭湖——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先看前人评价: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刘须溪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王嗣奭
         
2、为何有此之说——
“坼”:分裂。表面是写洞庭湖水分开吴楚两国的疆界,可以想象的是洞庭湖波万顷、巨浪千层,方圆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之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尽显洞庭湖水的磅礴气势!
“浮”:飘浮。表面是写日月星辰飘浮湖水之中,可以想象的是洞庭湖水包容天地吞吐日月的阔大,浩瀚的水势不仅容纳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升降浮沉,日月星辰随着湖水的起伏波动而漂荡起落,好一派壮阔的图景。
这种磅礴的气势,唯有兼具诗人情怀的大政治家曹操方可与之比肩——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颔联仅仅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横无际涯的壮阔景象描画得淋漓尽致。
         
二、诗中人生
写出如此壮阔之景的诗人,现实之中有着怎样的境遇:
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吗,不。此时的杜甫正在“西南天地间”漫游漂泊、孤独无依,正是——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所谓“老”——是指诗人此时已经五十有七,距离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的时间;
所谓“病”——是指诗人此时患有肺病、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身体衰弱,仅靠药物维持生命。
         
所谓“无一字”,是指诗人无法得到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任何援助和安慰,即便那是最亲的亲人,最近的朋友;
所谓“有孤舟”,则进一步地写出诗人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托身无所、老无所依的现实和心境。
“无一字”的“无”字凸显出“有孤舟”的“有”字的孤单,而孤舟如寄则衬托出亲朋无字的悲凉。“无”“有”二字,实堪可悲。
         
“无”字之中有悲凉,“有”字之中无依靠——
可谓“无”中有“有”,“有”中有“无”。
正如梁衡在为周总理作传时所写——
总理的惊人之无有六。
总理的一无是死不留灰。二无是生而无后。三无是官而不显。四无是党而不私。五无是劳而无怨。六无是去不留言。
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
——《大无大有周恩来》
         
在周恩来六个“大无”之中,我看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
他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还有他的大爱大德,无不让人感佩。
如果说周恩来的“无”与“有”中都有大爱,而杜甫的“无”与“有”都有悲凉。
         
三、现实孤苦
颔颈两联,仅仅二十个字,就把人类个体的孤苦飘泊、怀才不遇,以及与生俱来的失意孤独全都寄寓其中。
诗人为何多病,为何老来伴孤舟,设若杜甫富可敌国、位高权重,怎会沦落此种境地。
         
在此,我之所见不是波澜壮阔的史诗,不是众人顶礼仰望的诗圣,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在岁月与历史、自然与现实面前的脆弱无力,以及孤独悲苦的一生。正是这些刻入作者生命之中——也是每个个体都无法逃脱——的现实遭遇与孤苦命运,深深的击中了我——
洞庭湖水恢宏浩瀚,宇宙天地阔大无边,在此背景之下,是一个渺小脆弱的有限之身;是一个亲朋无字、老病孤舟的四处流浪的行吟诗人,是一个被命运丢弃于岳阳楼上、苍茫湖水之中的穷愁潦倒的孤苦灵魂。
         
理解了《登岳阳楼》,理解了浩瀚无穷的自然宇宙之中个体的巨大失落与无尽悲苦,你便理解了杜甫,理解了他的整个生命与大多诗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理解了杜甫和他的诗歌,你便理解陈子昂、王勃和苏轼——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理解陈子昂、王勃和苏轼,你对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便有了更深的理解——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
--叶倩文《潇洒走一回》
人生本有尽,宇宙永无穷。
--胡德夫《匆匆》
         
理解了经典的流行歌曲的同时,你便会理解那些朦朦的现代诗歌,便会对自己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木心《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登高临远,无论是壮怀激越,还是失意悲痛,无不令人感动。
56岁的诗人杜甫的泪水中,有无奈、孤独,更有对国家对理想的热爱与坚守。
试想,一个无爱无求之人,何来痛苦,何来泪水。在这一点上,无论杜甫,无论写下“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陆游,还是写下“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辛弃疾,都是深情执著之人。
正如现代诗人艾青所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我爱这土地》
         
正是在此一点上,才有浦起龙对杜甫的评论: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
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读杜心解》
         
诗人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孤苦的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最终抵达以阔壮之景寓悲凉之怀的抒情境界。
如此方有王国维与闻一多的高度赞赏——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2013年12月4日初稿
2023年7月11日改定
         
明日请早
         
写于夜色中的沅醴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