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的本质内涵和核心特征

 扬眉剑客 2023-07-12 发布于山东

一、活页式教材的本质内涵

活页式教材是针对以往面向学科体系适应系统知识传授的相对稳定的传统纸质教材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教材范式,其本质是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生态、理念、模式、方法等的话语表达范畴、内容、形式及载体。活页式教材通过融入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等进行持续开发,不断创新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话语体系,实现具有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话语表达的理念、形式、内容、过程、载体等的系统性转变,不断重构职业教育教学话语表达体系。活页式教材作为适应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教育教学要求的有效载体,其开发过程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背景下进行的职业教育教学话语表达体系的创建和不断完善,为实现学生能力进阶的多元化、个体化、动态化、情景化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活页式教材开发,将模块化课程、项目化教学等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落到具体实践中,实现由生产体系到工作体系、由工作体系到经验体系、由经验体系到知识体系、由知识体系到能力体系等转化。在此过程中,其话语表达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按照行动逻辑融入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再系统化、模块化为活页式教材体系,并由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由教学体系到学习体系,以达成学生成长路径体系的丰富。

二、活页式教材的核心特征

相对传统教材而言,通过从工作过程到职业教育教学的动态活化过程实现的活页式教材,是基于不同场景、融入最新技术、利用各类资源、采用多维方法动态活化形成不同进路的教与学的工具和载体,其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新使命新功能、新理念新资源、新模式新方法、新内容新结构”。

1.新使命新功能

活页式教材肩负着落实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任务、拓宽人人成才路径、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使命,持续强化育人功能。活页式教材需要面向不同来源、基础、需求的各类学习对象,解决如何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融入教育教学内容的问题。为此,在传统教材媒介功能和载体功能的基础上,应不断拓展系列新功能,使活页式教材实现从教学工具书、学习辅导书到成才指导书、发展导航图的功能转变。具体来说,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活页式教材实现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不断强化查询功能、指导功能,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生态创新,实现有效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发展,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

2.新理念新资源

为实现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担负的历史使命,需要转变观念,重新明确活页式教材的内容及其定位,在“以人为本、人人成才”新理念指导下,统筹进行教材的规划、开发、审核与评价。在主体对象上,实现由教师到学生的转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应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在开发依据上,从重视“教”到重视“学”,以学生学习的视角进行审视,实现从教的过程到学的过程的转变。在开发主体上,强化行业企业的全方位参与。在核心内涵上,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和教学知识、个体知识的生成。在编写依据上,重视国家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系列标准的整合及落地。在技术支持上,特别强调信息技术支撑,强化平台建设、软硬件系统建设、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特别是新的人、财、物、信息、技术、品牌等有形及无形资源,不断创新活页式教材的表现形式。

3.新模式新方法

教材开发的基础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活页式教材与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和模块化课程建设相匹配,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将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落到实处。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新形态教材建设等具有内在一致性,其改革具有系统性、持续性,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只有将活页式教材放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背景中去审视,将活页式教材开发应用与模块化课程建设和信息化教学改革联动进行、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才能将教学模式改革落到实处。职业教育新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扩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形式,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实现高效教学、有效教学。活页式教材应不断适应教学方法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通过灵活模块组合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持续改进。

4.新内容新结构

为实现支撑教学改革有效载体的功能定位,活页式教材需要在内容创新和结构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在内容创新上,瞄准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新的知识能力素养等内容形态分类。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并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融入新思想、新要求,并与课程思政改革相适应;融入新理念、新改革,将“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等理念要求落到实处;融入新职业、新业态,强化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等。在教材内容丰富完善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材编排结构,从内容组织与表达的视角找准切入点,实现各教学过程的立体循环,特别在以下方面强化教材内容与结构的一体化设计:(1)能力分析表设计,统筹考虑学习目标、思政目标及要素;(2)工作领域岗位设计,清晰描述学习情境;(3)工作任务载体设计,明确学习任务项目;(4)知识类型及转化设计,安排工作过程与学习进程对照表;(5)工作过程模块设计,明确教学化项目模块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6)实习活动与实践操作设计,明确学习标准化要求;(7)立体化资源设计,明确各类资源及功能;(8)学习成果单设计,开发测评方法及工具;(9)典型案例及拓展任务设计,总结典型案例并布置有挑战性的拓展任务。通过以上系列设计,创新教材结构,实现教材内容的动态活化。节选自《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

来源:高职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