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产业区理论

 求是1025 2023-07-12 发布于山东

1890年,马歇尔提出“产业区”的概念。产业区是指大量生产种类相似或形成关联的中小型企业位于特定区域的集聚。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推动,以机械、纺织、钢铁等为主的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越发繁荣,工业和人口涌向城市,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给已经成型的新产业区(见“新产业区”)带来了诸多机遇。1984年,美国学者M.J.皮埃尔(Michael J. Piore)和C.F.赛伯(Charles F. Sabel)在《第二次产业分工》一书中对意大利、联邦德国(西德)以及日本的新产业区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柔性专业化”(Flexible Specialization),引发了经济学家们对新产业区的讨论。柔性专业化理论认为新产业区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由市场驱动的小批量、多样化产品的柔性专业化生产方式,这种灵活性生产保证了对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投入供应的及时反馈,对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快速吸收以及对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使用。随后学者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产业区发展理论。

新产业区理论的主要概念有:①根植性。这是从经济社会学方面提出的一个概念,所指的是企业的经济行为需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也就是企业本地化。从大方向来看,企业的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国家环境,但更多的决定性因素还要取决于企业所在区域和地方环境。②机构稠密性。主要是指建设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网络基础之上的大量机构,这些机构的社交网络相互交织,互动密切,在企业生产时会有意识的“协调”发展,对自身所处区域有着强烈的整体意识。③创新性。创新是推动发展、变革的根本力量,产业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创新的环境氛围,各企业相互联系以及学习是不冲突的。

新产业区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有:第一,新产业区理论强调企业通过结网形成自立型发展能力,企业单纯依靠政府优惠政策则会形成依附型发展模式,因此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如何把外力扶持转化成内力。第二,新产业区理论强调市场驱动的小批量订制产品生产的中小企业以及它们之间的结网问题,中小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之间通过建立网络,可以大大增强中小企业的发展后劲。第三,新产业区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对称性,也就是用网络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等级制,这有助于企业之间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柔性生产方式,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第四,新产业区理论强调企业的本地化,也就是要企业扎根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中,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使外来企业在当地扎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