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理,这样做才会“得”理

 红日东晴 2023-07-12 发布于山东

作者:红日东晴


理能服人,理能利行,理所成行,理才会是有效之理。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是,理在,想要变成通达于世的“通行证”,还须这样去理性待处,才会真正得到正理正解。

【理的先决在于智对】

医术再好,治不好讳疾忌医者的病救不了此种犟孙的命。再好的乐曲,若硬要弹给不谙音律的蛮牛来听,不仅无效甚至会惹牛生怒而危及人身。只想简单地就能讲出道理,不是件容易事。

金玉之物,若给予知惜的人,则爱之相贵致极;若给予不为珍视的人,则形若心外俗品。人之情感,尊贵之上必敬德品,若厌弃之下必有亵渎。

在理之理,共认共知则成衷心良言,且利于行;若不认不服,理就形同多余废话,更难言苦口婆心。与理成机,在于以理相智者同行。人欲成理,决不可费心费力于根本不予讲理的人和不理而行的傻瓜,否则自亦不智。

若想理能通,在于更好地分析对方的认知程度、道德素养,正确地分析相互的人际关系,更深入地辨明如何行义趋利,多智巧技并重,采取最恰当的方式来说理和做理,而不是强理以对牛不喝水硬摁头、再不行就杀牛。

开锁必须找对那把对的钥匙,用其他的钥匙是难以打开的,甚至会把事情搞砸。孙子兵法中有很多的战术可实用,对于现实生活中待人处事其实触类旁通。只有靠增智增益,合理解开制约通理的最大障碍,理才会成行舟之顺水、冲天之风口。

【服人必先服己克己】

理在于能让人心服口服。这个服,首要做到自己能知、能悟、能信、能服,且能克己之弊,遵理之所行,实现以理自通、以理规行,后再予以服他。

自行有正,方能正人;自若不正,则绝难正人。有的人理说得头头是道,要求别人做到而自己却根本做不到做不好,理不能己承信诺也就根本不可以让人信服。

清官难断家务事。作为家庭中的人,一旦陷入矛盾纠纷,都想从自己的角度去说理论理,各执其见,相互指责,其实根本问题就是相互之间都没有真正把自己做好,说理之机也就变成了无端的厮吵。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处在问题中间的人,往往从根本上就没有理性理智地把理弄得清弄得明,在己之有迷而不清的情况下,想出的理往往就不明不正,且由于事中人常处利益之纷争中,偏私之理也就更难得他人信服。

理在于出于公心,且须在客观。说理之人更要摆正心态,从公德公义出发,克服自有的偏心偏念,话出必有理,自身即风范,往往就会达理必有分量、人不怒而自威。

【行得通才真正有理】

理能到事能成才会是可信之理,理能到而事不成则难言理是对的,至少说其理是羸弱的。就如,有的养生专家讲了很多养生的心德,但其却未能实现长寿,其养生之理就很令人质疑难以推广。

竞争比得是实力,唯有致胜之冠往往其理其行才是受人推崇的。由理及成则是相彰相益的,仅有理而根本不强不成则往往会是虚妄。理再多,败亡之作往往会令人相厌相弃。

欲做事有成,自然不能靠非理、蛮干、侥幸,而是在理的状态下,更好地指导生发。那些靠不当之机、损他肥己而获得的所谓成功,在情理道义上本是失败的,根本就算不得成功。

说理,在于用心用力去经营好预期,而不能停于一隅或揪住过往而非要论争鸡毛蒜皮。成大事当不拘小节,对于未来的发展有实质性意义的理当坚守,而没有价值的理则都不会是真正“对”的理。

利生之理,以时为标,适人之变,因势利导,这才会成为与时俱进之力。理于旧时可行,但时过境迁则不可相适,则必须及时调整,以行得通协成理能通,以过得去进而促成过得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