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人云亦云:一文教会你尾闾怎样中正,怎么松

 winriman 2023-07-12 发布于中国香港

太极拳将尾闾广纳百川、宽大盈满、深沉厚重之涵义与人体脊柱下端经脉流注、元气充盈之涵义相类比,将本指江河下游的尾闾一词移用于称呼人体腰椎之下的骶椎和尾椎,以启发我们体认骶、尾联合在行拳中的作用。从身后看,人体脊柱像一枝头向下的箭,尾闾之上的一长条脊柱像是箭杆,呈倒三角形的尾闾像是箭头。尾闾宽大的上半部叫骶骨。骶骨夹在两胯的髂骨之间,与两胯合围成骨盆,骶骨宽度约占骨盆宽度的三分之一。尾闾尖小的下半部叫尾骨。尾骨垂在骶骨下面,半蹲着练拳时尖端感觉约同裆高,指向两膝之间。从体侧看,常人并步直立时,尾闾下半部的尾椎尖端约指向两脚之间,尾闾上半部的骶椎呈45度后翘,是臀向后突、腰向前弯的主要生理原因。

图片

本文作者张志明拳姿

一、尾闾中正

王宗岳先生在《十三势歌》中说到了尾闾,但《十三势歌》在传承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有些版本说“尾闾中正神贯顶”,也有些版本记载的是“尾闾正中神贯顶”。“中正”与“正中”,虽然只是两字的前后顺序换了一下,并无正误之别,但要求的重点和具体的操作却有些不同。说“尾闾中正”者,是侧重于正,是以骶骨向下松沉垂正,不向左右歪斜为重点。例如:“汪永泉老师讲解太极拳式子时把身体比作古钟,钟蒂为头部,钟顶为肩部,钟身为上身,钟口为胯部,钟绳与钟锤为人体平衡中线,钟锤对应的是尾闾。古钟端正即身体中正,钟锤处于钟口投影面的中心,此时不但姿势端正,而且身体舒适。身体运动时钟锤就跟着移动,静止时钟锤又恢复中线位置”(彭安宁、彭谷洋)。尾闾悬挂在脊柱下端,就像钟锤悬挂在钟绳下端;尾闾在两胯之间移动,就像钟锤在钟口之间摆动,以撞击钟口,发出钟声。尾闾又像是早先建筑工人测墙体垂直度用的尖端向下的圆锥形吊锤,整条脊柱就像系吊锤的绳。虽然移重心时尾闾在两胯间不停地移动,但它始终是在与整条脊柱、与身体重心同行。尾闾是身体重心的平衡器,不论怎么移动,始终以松沉垂坠的性能状态保持中正,进而保证脊柱中正,立身中正,并通过“尾闾中正神贯顶”,保证拳者精神气势的堂堂正正。

如此描述尾闾,是强调了尾闾是腰脊的根节,暗示了尾闾与“腰脊为第一主宰”的关系。脊柱以腰间命门为中心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以胸椎为主体,意气随上半身意气地升降而升降;下段以尾闾为主体,意气随腿脚意气地升降而升降。尾闾与上半身以反向升降、开合互动的关系,参与主宰着全身的开合运动。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尾闾是脊柱伸缩、拳势开合的操作把手。尾闾前收,脊柱就曲缩,拳势就收合;尾闾下坠,脊柱就伸拔,拳势就开放。尾闾还有引导重心移动的作用。身体重心是肢体各部位受地心引力合力的作用点。人体自然直立时,这个点在腹腔内靠近骶骨的位置,与丹田的核心部位常相吻合。半蹲着练拳时重心点离尾闾还会更近一些。在一定意义上说,尾闾象征着身体重心,是肢体运动所围绕的平衡点。身体重心向左脚移动时,感觉是尾闾向左胯靠近。重心向右脚移动时,感觉是尾闾向右胯靠近。移动重心时,原实(即渐虚)脚侧肩向下沉,应沉到原实胯与骶骨的连接处,紧接着是骶骨向下松垂,向渐实一胯靠拢,以引导重心继续移动。

这些都是说尾闾中正的力学作用。

二、尾闾正中

说“尾闾正中”者,重点关注的是“中”,是关注尾闾居于中心位,能向上下左右前后,立体地发挥作用。尾闾向上与整条脊柱对准,如一线串珠,通透到顶,竖起人体大梁,则尾闾可参与腰脊主宰,可推动力由脊发、贯满两臂,可支持神由背升、虚领顶劲,可维护立身中正、安舒四体。尾闾向下用意,有助于松沉两胯、大腿生力,有助于气沉丹田、稳固下盘。尾闾末端向前,托住丹田(小腹),与任脉中线会神会意。尾闾向四周松开、用意,可使肢体收放动作灵活,支撑八面得力。尾闾是权衡上下左右前后开合虚实及沉浮聚散的基准点,位居正中,不偏不倚,进退顾盼自然无往而不利。

图片

本文作者张志明拳姿

如何做到尾闾正中,郝月如先生的《太极拳的走架打手》有云:“迈左步,左胯微向左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迈右步,右胯微向右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则尾闾自然正中。能正中,则能八面支撑。能八面支撑,则自能旋转自如,无不得力。”

尾闾中正与尾闾正中,细分是有些区别,但中自得正、正必得中,中与正二义互含,中正与正中本质一致,在练拳中应融会贯通,二义兼具。

不论中正与正中,都在于通过调整尾闾姿态,使尾闾与头顶百会上下贯通、神情呼应,以利于变化脊柱的曲度,运行拳势的开合,达到满身轻利和精神贯顶的效果。

三、尾闾放松

常人的尾闾是不会单独动的,所以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更感觉不到它的运动和作用。体会尾闾的存在和作用,必须要体会尾闾的放松。尾闾(特别是其中的骶骨)放松很困难,但又很重要,尾闾的骶骨不松,腰胯乃至全身,都很难彻底放松。骶骨是尾闾的主体构件,是象征重心存在、伴随重心运动的部件,是腰脊两跨运动无过不及的稳定器,是全身运动不偏不倚、对称平衡的定海神针,要感知它真的存在,保持它正的姿态,发挥它定的作用,就必须放松。对骶骨的松沉过程,不能模糊,不能跳过,每次都必须找到真真切切的感觉。这样松着练拳时间久了,能强化和灵敏尾闾周围肌肉的活动能力,不随意肌练成随意肌;能唤醒祖先遗传下来的尾动意识,松出尾闾敛托聚力感和沉泛发力感,松出在整体中的带动作用。

尾闾放松,一要向下放松,松出它的重量感来;二要向两侧放松,松出向两侧膨胀、扩展的感觉来。向下放长,向左右放开,要松出尾闾的“十”字感来。尾闾的动感,就是尾闾“十”字的转动、移动和升降感。通过运动尾闾“十”字,发挥尾闾的作用,带动左右两臀、两胯,进而带动全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