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1年此人被问:毛主席、邓公谁好?她的一句话评价,今耳熟能详

 昵称50368963 2023-07-12 发布于广东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新中国先后出现了两位伟人。

第一个自然是毛主席,第二位则是邓小平。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二人作为领导核心,都是中国划时代的人物,带领我们走出困境,走向新生。

不过,某些外国人在认知上出现偏差,评价往往都是两极分化,妄图想给两位领导人分个高低,这种论法无疑是极其低级的,因为这两代领导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都在那个年代做到极致。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如何去看待伟人呢?

本文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故事,来看看底层民众对于两位领导人的触动,以此来完善对于两位领导人的认知。

这个人叫汤瑞仁,她住在毛主席故居对面,丈夫也姓毛,是毛主席真正的乡里乡亲。

作为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人,汤瑞仁经历过“吃人”的年代,深受反动派、军阀的压榨,吃饱饭都成为一种奢侈。

然而,在1949年10月1日,从韶山里走出的一个伟人,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

当大家知道自己老乡成为新中国主席后,当意识到从此再也不需要苛捐杂税,人人都能分土地时,都发自内心的欢呼、呐喊,每个人都为有幸能和毛主席生在一个地方而自豪。

在之后的日子里,汤瑞仁切身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在1950年的灾荒之年,韶山冲4410亩田第一次慷慨地奉献,比上一年还多出了47700多斤的谷子。村民很高兴,几百个人还联名写信寄给毛主席,称他们如今是“7月米熟了,8月称财老。”

从饥饿再到人人吃饱饭,这种转变居然只用了一年时间,全中国受苦、受难的百姓们,韶山的乡亲们,都自发的把毛主席当成一种信仰。

在株洲欢庆的人员中,汤瑞仁也参与其中。

1951年,她和自己的几个姐妹成立了湘潭地区的第一个互助组,后来因为表现突出,得到湘潭县政府奖励的一头黄牛和一套农具。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特意写了亲笔信,来称赞她们“互助合作,大有作为,极为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毛主席的信,湘潭县政府的奖励,激励了汤瑞仁,她下定决心要为新中国奋斗终身,她也坚信:社会主义真的能够带着全体国民走向富裕,中国将会在未来实现伟大复兴。

而这种信念,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坚定。

毕竟那段时间里,她看到了美国人、印度人被我们打服了;中国工业发展蒸蒸日上,已经具备基本工业体系,再也不用惧怕任何人。

国力上升期,每一个国民都会感受有民族自豪感,更何况是在毛主席带领下的中国人民。汤瑞仁沉浸于其中,所有国民也都为之奋斗......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韶山,不少乡亲前来看望。

当时毛主席见到汤瑞仁,还特意问了周边人一句:“那个抱着小孩的妇女是谁?”一旁的人赶忙接话:“她是四道士的媳妇,叫汤瑞仁,男人参军去了。”

毛主席亲切的与她交谈,没有丝毫架子,这一幕再次触动汤瑞仁。作为曾经被军阀、老爷欺压的一代人,如今见到无私、伟大的领袖,她又怎么能不激动呢?

汤瑞仁当时高兴的合不拢嘴,和毛主席掏心窝子聊着近些年的改变,后来她还特意把自己的孩子拉过来叫毛主席“爷爷”。

不过毛主席拒绝了,他顺着开着玩笑说:我的辈分小,他的辈分大,还是我的小叔子哩。周围人听到后,毫不顾忌的哈哈大笑起来,这一幕场景也永远印在了汤瑞仁的脑海中。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民公社,这些汤瑞仁不太理解,但她清楚毛主席的无私与伟大。

在临走时,汤瑞仁再三感谢毛主席,毛主席则笑着表示:“你怎么感谢我?我可在北京工作呢?”汤瑞仁则坚定的回答道:“干好革命,搞好生产。”

毛主席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离开了。

之后的日子,我们经历了不少变故,但作为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都能意识到在我们时刻处在危亡之际时,是毛主席撑起一片天,是毛主席挡住了美、苏两国的核弹。

内忧外患中,我们依旧做到了一切。即使在动荡年代,我们一度过得很苦,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但也没人会质疑毛主席的决策。

汤瑞仁经历了当年的一切,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始终会紧紧的握住毛主席语录,坦然面对一切挑战。

后来,毛主席走了,而新中国的“封锁”也打开了。

这里再提一句,毛主席当年一直都在致力于打破封锁,包括与尼克松、基辛格的联系,对田中角荣的敲打,改革开放的路子其实早就已经铺好。

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则开始致力于封锁被打开后的新方向——改革开放。毫无疑问,这是新时代的新任务,也是新中国发展的又一个新机遇。

可是,作为经历过毛主席年代的老百姓们,一开始无法接受这种新思想,他们认为市场和分配不可并存,这之中也包括了汤瑞仁。

当她得知韶山要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她气得生了病,躺在家里面,不想出门。

眼见着大家逐渐接受转变,她还曾生气的去指责众人:“毛主席领导我们分了地主的田,难道我们现在要分毛主席的钱吗?”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质疑,是一种拘泥不变的固执善良。

在那段时期,汤瑞仁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痛苦中,她无法阻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度是在迷茫当中度过。

然后,人总是要向前看,生产队的人看她一蹶不振,便对其施展了一招“阳谋”,将毛主席少年种过的田地分给了她。

既然汤瑞仁不愿意接受分田,那么她总不可能看着毛主席曾经的田荒掉吧?

这一招很厉害,汤瑞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辜负毛主席,她永远记得当初对毛主席的承诺。后续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身到土地中。

最终答案却是:1.5亩田当年便收获了1500公斤稻谷,她交了一份几乎完美的答卷。

新的田亩制度带来的好处,她看在眼里。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态,既激动又迷茫,既兴奋又痛苦,这种心态其实是当年经历社会巨变时很多国人的真实写照。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愈发强盛。

如果说毛主席带着大家从饥饿走向了精神富足和温饱,那么改革开放则带来了物质资料的空前富裕,老百姓真正富起来了。

因为大家都有钱,条件变好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旅游,而旅游的重点之一便有韶山——毛主席故居。

作为毛主席的老乡,汤瑞仁决心替毛主席接待好每一位客人,她提供免费的茶水,为众人讲解毛主席曾经的故事与历史。

可是,后来有一次当她拿出茶水来款待时,却有客人不断询问:有可乐吗?有汽水吗?

可乐是什么?汽水又是什么?这新颖的“小玩意”,让她再一次感受到冲击,原来人们的生活不仅仅只有凉茶和故事,还有可乐和更丰富的食物。

之后,她在家人的半逼迫、半劝说下开始摆摊。

还记得第1次挑着绿豆稀饭去卖,结果因为出于对毛主席的“背叛”而羞愧,以至于别人买东西都见不到她的人。

只能听到她躲在一旁的声音,所以大家也只能随便给钱,把钱放下,乘一碗粥就走。

但这一来二去,却让汤瑞仁逐渐攒了些钱,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与此同时,她的心态也在慢慢改变。

这段时间她想了很久,尤其是每次接待拜访毛主席的游客时,为他们讲述毛主席的故事,她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毛主席所有的政策核心是什么?其实就一条,为人民服务,让所有的人民过上好日子。而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他选出来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

汤瑞仁终于悟了,她不再抗拒市场,还主动投身于其中,在毛主席故居对面开了个毛家饭店,开始接待更多的客人,向更多的人讲毛主席的故事。

店铺的名声越来越大,其中还有不少外国人来访。

例如1990年,全美广播公司的记者为制作一部有关毛泽东的专题片来到毛家饭店,向汤瑞仁询问起一些毛主席的话题。

期间,他们问了一个十分刁钻的话题:“假如毛泽东还在,你能办这个店吗?”此时的汤瑞仁从容回答道:“没有毛主席,只怕我一家早就饿死了,冻死了哪里还能在这里开店?”

然而这种问题似乎一开始,就不会有停止。

1991年5月,又有两名外宾来这里吃饭,而且向她提出了一个更加刁钻的问题:“你说毛泽东好不好?邓小平好不好?毛泽东和邓小平哪个好?”

汤瑞仁思索了片刻,最终回答了一句很经典的话。

即:毛主席推翻了三座大山,穷人翻身做主,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汤瑞仁的今天;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两位伟人我都同样热爱。

其实中国的发展从来没有一帆风顺、一竿子到底,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

毛主席将那个时代的任务做到了极致,甚至超标。而邓小平也完成了新阶段的新任务,让中国人民富裕了。二人无所谓高低,都是传奇与伟人。

而她的这句话,也引起了外宾的一致掌声,最终给了开头的问题一个圆满答案。而“毛主席让穷人翻身做主,邓小平让人民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个答案,如今也成为一个标准,为大家所耳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