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尾闾上的功夫练出来,下一个武林高手就是你

 半刀博客 2023-07-13 发布于浙江
内容图片

尾闾对于我们练拳到底有多大意义,看完这篇你一定受益匪浅所谓“尾闾”,就是指人脊椎末尾的骶骨和尾骨,其中骶骨五节、尾骨四节。尾骨又叫尾椎,俗称“尾巴骨”。“尾闾”是所有武林门派不约而同的重视的一个部位,甚至连道家、佛教的修行都离不开它,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因为尾闾主导着人体全身的气机,活开尾闾之后练拳站桩或打坐修禅都将进步神速。但是由于尾闾这个部位非常隐秘,所以大多数人们不会去注意它,或者就算知道了它的重要性但也无从练起,更何况很多老师傅还对此秘诀守口如瓶。

“骶骨”与“尾巴骨”紧密相连,骶骨的形状似枣核,骶骨上有许多小孔(骶管裂孔),其间布满了韧带,尾巴骨一动牵动韧带又使得骶骨椎管里的液体(脑脊液)受到震动,可以一直往上传到脑子里。人体的内脏都挂在脊椎上,并且脊椎里布满各种神经丛,它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而骶骨的稳定决定了骨盆和脊椎的稳定,人类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骶骨中,很多内科疾病和疑难杂症均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衡有关,并且马尾神经也贯穿于骶管中,可见骶骨对人体的作用是多么巨大。

内容图片

现代人的久坐是个很大的问题,长期让腰椎处于压迫状态,从而导致我们的骶骨和尾骨也在受着压迫,全身的气机无法勃发,百病丛生。脊椎的的根基是尾闾,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都会重视这一部位。目前新兴的针刀微创疗法针对骶管裂孔的治疗也开始运用并解决了诸多疑难杂症。

尾闾在人体正中的位置上,是骨盆与脊柱的“靠山”,它承担着人体的重量与平衡,练拳更是与尾闾息息相关,无论是外在形体的运动还是内在气机的运转都必须依靠尾闾发挥作用才行。只有打开尾闾方可在内家拳中登堂入室,一定要明明白白的让尾闾处出现变化,尾闾是否打开你无须有任何迷惑,那是因为你如果打开了尾闾就不会迷惑了,如果还有迷惑,那么不用说你肯定没有把尾闾打开。我承认这句话有些绕了,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打开尾闾后你整个人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往后练功一日千里。

尾闾当然不是轻易能开的,这是自古以来的武人和道人所极力追求的事情。想要打开尾闾一定要先把腰胯完全松开,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骨盆抱死、腰椎顶死的情况下开尾闾那是痴人说梦。开尾闾先松骶骨,腰椎要脱开骨盆,然后把两边的骶骼关节松开才算,再进一步才能把那个“小尾巴”活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笔者之前写的那篇开胯的文章,相信会有助于理解本篇内容。

内容图片

从外在的形体讲,尾闾打开后你就真正的掌握了人体的重心,可以开始表演“推不动”的功夫了,有人喜欢在拳中讲物理,说“推不动”是依赖了三角形的稳固性,照他的意思是人人摆对了姿势都能做到,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其实只有打开了尾闾才可以在脚步不动的情况下进行顶力或化力卸力一系列的动作。从内在的气机讲,打开尾闾才能真正让任督二脉在会阴处相交,这就是所谓的搭“下鹊桥”,这是修道的重点之一,开尾闾还有一个好处是能够让脊背自然正直,扩开胸腔增大肺活量。

我们已经知道了尾闾的关键性后,就要付诸实际行动,实实在在的把尾闾上的功夫练出来才算。拳谚讲“尾闾中正神灌顶,满身清利顶头悬”,“尾闾中正”是练拳站桩所必须做到的,普通人或习练内家拳未入门的人尾闾都不是正的,总是翘着这个“小尾巴”,虽然肉眼很难看见这个部位的情况,不过尾闾正中与否是关乎一个人功夫高低的,翘着尾巴练拳一辈子也没法进步。

练拳首先正尾闾,要直着垂下来,就像吴式太极拳,即便身形是斜着的,但尾闾处仍然是正的而不随身形倾斜,因为尾闾一旦倾斜就会失去重心,周身的沉劲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垂尾闾”是我们练习尾闾功的第一步,站桩里要求命门后凸,这个填腰的作用除了打通腰椎外,另一个作用就是正尾闾,具体的说就是骶骨不用再受压迫,骶管裂孔内的韧带也会变得更加强壮有弹性,看过上篇的朋友就会明白,这样能够让我们的脑脊液更加充足,脊椎内的神经丛也更加健康。

内容图片

但是忽视胯部而一味的垂尾闾是行不通的,这时需要的一个动作叫做泛臀,说白了就是两瓣屁股向外开,开后胯,关键在于大腿内侧要向后旋,单纯向内拧膝盖可不行。泛臀这个动作要循序渐进的练习,轻微的使劲,不可用猛力外撇否则事与愿违啊。泛臀的目的在于打开骶骼关节,这样能够让丹田部位敏感起来、活动起来、扩大起来。所以整日说着练丹田却不懂骶骨才是关键的人真是走错了方向。

随着功夫的加深,就要开始练习扣尾闾了,等练到“小尾巴”不再处于翘的状态而垂下来后,还要进一步练习把它往前扣,暗含托起丹田之意,但没有到达这个阶段万不可用力扣它。过了这一关后,最后的修炼来了,那就是转尾闾——首先排除杂念后自然站立,双手向前或侧平举,足尖略微外撇而后让尾闾在前后的方向上画弧,接着再做左右划弧运动,最后做转圈运动。懂拳的朋友也许要说这与涮胯一样吗,其实不然,涮胯整个骨盆都在运动,这个动作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转尾闾”这步功夫是只有尾闾这一部分在转,练到这个地步才谈得上周身一家,意气合一。

内容图片

形意拳大师尚云祥为一个军官讲过一个惊尾椎的功法,这位军官在战场上受益后甚至给尚云祥发了一份军饷。我们普通人受到突然惊吓后一般脖梗子会打一激灵,但惊脖梗子对我们应急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只能算是一种反应,而若要反击则必须惊尾椎子,尾闾一动全身就动起来了。但是要做到惊尾闾并不能仅靠练外在形体,一定要在神意上下功夫才能真正的惊起尾闾。

喜欢传统武术的朋友们一定要把尾闾作为一个重点练习对象,不然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的,我们大家都知道道教中有三种动物的地位很高——龟、鹿、鹤,这三种动物的寿命都是很长的,究其原因在于这三种动物的尾巴,鹤在休息时会将头扭过去用嘴巴与尾巴相接,鹿的尾巴根可以转动,而龟的尾巴虽短但它尾巴根可以动弹,它的尾巴一拧一拧也能爬的非常快,这就说明尾闾一动全身的气机便发动了,我们练拳就要练到那个“小尾巴”能动,只要能动一点点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