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缉丝与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黑龙江波涛 2023-07-13 发布于黑龙江

宋代花鸟画以写生为核心,达到了中国花鸟画史上物象描摹的巅峰。同时发展出水墨意笔新风貌。

画院内外交流频繁,高超的艺术水准很快影响到宋代其他工艺领域的创造。概观丝发展史,绘画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较于唐以前实用性倾向,宋丝中出现了独具艺术价值的书画类丝:其以名人书画为墓本,非常逼近慕对象的视觉效果。

受此影响,直至清代的书画丝仍保持着注重艺术价值的特性。

宋代院体花鸟画中简约的构图、温婉的配色如今依然散发生命力,南宋花鸟画传世作品虽不乏其数,但与其相关的相关记录多局限于文献记载。

与此同时,宋代花鸟丝以图像方式保存了珍贵的宋画信息,因此成为了解宋代花鸟画实际样貌的载体之一。

可以通过对宋缉丝的深入挖掘,阐释其与宋代花鸟画的继承关系,由此复原出部分宋画原貌。

笔者在本文中尝试记述了此类复原和由此生发的创作,以期在扩充宋代花鸟画资料的同时探索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本研究聚焦宋代花鸟画与丝之间的技法转化、风格联系、材料异同、作者群体等方面,深入对比染料与颜料、纹样与构图、装饰与写真等异同。

研究有别于以往偏向风格史讨论的模糊状态,不局限于传世作品的艺术性解读,拓宽多维度研究视角:找到特殊切入点,更微观地探索操作中的具体细节:

将作品局部两两对比,分析同一画面的不同表达方式:把宋代这一艺术放到更长的历史脉络中分析,在动态发展中梳理出内在规律。

试图捋清宋代丝与花鸟画长期以来腾胧不清的关系,从而突破瓶颈,推动研究的后续发展:又以人类学角度分析绎丝画名家的综合修养,重点研究朱克柔作为女性艺术家以敏锐的感知力借鉴宋代花鸟。

画,在织中发明新技法,打开全新的创作格局。从上述研究得出,绘画对丝的影响主要在于画面元素,而突破隔阁的关键还在于绰丝本身的技术革新。

进而可知,宋代花鸟画作为艺术审美的引领者,在图式、色彩、意境等方面对其他工艺领域起到提升作用,跨领域模仿转型必须从模仿者自身完成。

打破专业藩篱,从单向借鉴逐渐变为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由于宋绰丝资料匮乏。

本文还将非常具有相似性的绣画作为参照,将绣画、缉丝画以及花鸟画三者的历史脉络以表格方式呈现,清晰地梳理出织绣与绘画的发展动态。

这种纵向与横向穿插进行的研究方式有助于促进其他工艺创作的艺术性发展。花鸟画与织绣作品相呼应,共同开创多彩的艺术样貌。

«——【·成因·】——»

中国画在起源阶段就已经与丝织品紧密相关,“纹”作为绘画图式和装饰性纹样的共同雏形,孕育着其各自的发展。

商周青铜器上的云纹、兽纹,先秦丝绣品中的凤鸟花枝,唐代铜镜背面的缠枝花是实用品表面的装饰性花鸟图案:

战国帛画中出现的龙凤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中的树与莲花,边弯的花鸟折枝则是花鸟题材在绘画道路上留下的印记。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装饰的花鸟纹样与作为欣赏品的花鸟画各自呈现的发展趋势。它们分别被工艺或艺术领域的专家研究与梳理。

了解丝织品的知识可以参考《顾绣笔记》《蚕桑丝绸史话》《丝绣笔记》等专著,而早期著述中《南村辍耕录》《长物志》《梦溪笔谈》等则是集合性记述,丝织门类只占一部分。

随着时代发展,宋代以后绘画资料渐渐增加,要远远多于丝织类。近现代花鸟画的相关资料往往以画册形式出版,名家作品集最为普遍。

由于中国古代重视艺术史研究,著书立说的文人们对工艺类的关注相对较弱。

加上宋代绘画流程与织绣技巧等等具体的实施往往以家族传承,或师徒相授的方式进行内部循环。

许多关键的操作步骤与经验都已成为不解之谜,因此只能更多地从传世作品本身去探究,或者从史料中进行挖掘与求证。

以上这些情况均造成了丝织品研究与早期绘画研究的不足。明清以来,理论性研究逐渐丰满,但大部分也都围绕本朝作品进行记录和分析。

宋代花鸟画的绘图材料、取景方法、构图规则、设色过程等一系列问题几乎都没有留下非常确凿的文字描述:

宋代绎丝的织造流程、丝线染色、粉本选择等关键问题也没有留下明确的作品记录。

并且这些记述通常属于美学观念上的审美阐述,使得现今涉及这两方面的研究局限于现成品的图像分析上,对于其成因与规律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

花鸟画当中的装饰性因素如果单从其绘画线索去追寻很难得到完美的解释:

绰丝从实用品中独立为纯粹的欣赏品以及其表现形式的不断演变也无法简单地只从丝织品历史中得到答案。要想在既有成果之上更加全面地探讨其成因,就必须打破专业界限,从其他视角反观求证。

宋代花鸟画与绎丝有其时代特殊性,但之间的关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可以延展到其他朝代的相关研究。

«——【·嬗变·】——»

笔者从自身中国画专业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之长年以来对丝织领域的关注和学习,产生了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想法。

本研究选取了最具经典性和代表性的宋代花鸟画与宋代缉丝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实践,希望打通绘画与丝织品之间的壁垒,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分析宋代花鸟画与丝画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研究,在两者互相观照中不断拆解原来的框架,将固有的认知放在更宽泛的关系网中,重建人们对于绘画和丝织品的认知体系。

同时,从花鸟画和丝画的传统进行挖掘。从个案的文献调研和作品的视觉分析切入,对于宋代花鸟画和丝画进行针对性阐述。

结合笔者自身的绘画复原经验为今后缉丝与花鸟画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提示和推动。

自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丝绸纹样设计以来,真正涉及到丝的相关文献要到南宋初年,主要有洪皓的《松漠纪闻》“以及庄绰的《鸡肋编》”中对于定州绰丝有明确的记录。

此后历代文献在这方面记载都较为松散零碎,直到清代才出现了像《石渠宝笈》这样内容详实、全面的集成性文献著作,同时包含绰丝与花鸟画两方面内容。

而真正关于丝的研究性专著当属民国时期的《纂祖英华》,这也是迄今为止最为经典详实的一部关于丝织的著作。

近现代尤其当代以来,相关研究热度升温,文献数量增多,研究的角度也更加多样。

最近北京画院研究员石钊钊的一次讲座中直接涉及花鸟与丝画的关系梳理。

笔者针对以往研究成果的作出如下归类总结:

«——【·归类总结·】——»

  1. 经典丝作品与经典花鸟画作品的尺寸、材质等基本信息的记录以及画面解读,比如《宣和画谱》”、《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一丝》“、《织风华一宋代丝花鸟展图录》”(童文娥编著)、《华彩岩英一一中国古代丝刺绣精品集》“。
  2. 丝与花鸟画的历史发展演变、传承关系,比如《中华锦绣一一丝》(朴文英著)《纂祖英华》”。

尤其是《纂祖英华》,以跨学科的视野,严谨科学的态度,结合考证与数据进行研究,可作为本课题的重要基础和启示。

  1. 丝与花鸟画各自的基础技法,例如勾、染、搭梭、合花线等技法的解析,比如《丝绣笔记》“《朱启铃撰)《南村辍耕录》”。
  2. 部分联系两者所作的对比研究,多在粉本选择、色彩模拟、审美倾向上。

比如《十指春风一一绣与绘画的花鸟世界》《浅论南宋丝的绘画性》14“大匠之门”艺术与生活系列讲座《彩丝镂装堂花一宋代丝与书画》

丝作者与花鸟画作者的记载与考证,涉及画家与匠人的不同群体对比,比如《女红传征略》《朱启铃辑)《两宋画院教育研究》

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详细地保留了宋代丝作品和花鸟作品的基本信息,并且在艺术风格和历史传承方面做了相对深入的分析。

就这两方面来说还是值得定的,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他们的研究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笔者经过系统分析,发现目前海外文献中,大部分相关研究是中国丝的著作,或者仅限于花鸟画作者和作品的研究,对于丝只是略带提及。

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尚未发现关于宋代花鸟画与丝的直接研究。

在检索到的为数众多的宋代缉丝和花鸟画相关文献之中,直接涉及两者关系的研究屈指可数,且不乏错漏之处。间接相关的文章,也只能说是泛善可陈。

现有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单一的角度出发,比如作品欣赏、某时期丝作品风格成因、历史演变、审美意趣、绘画对丝的影响等等。

限于较短的篇幅和作者的专业水平不一,大部分文章往往点到即止,很难就具体问题深入分析。

学术价值相对不足,更倾向于可读性和趣味性。所以只能通过大量的积累从中大浪淘沙式地发掘有效依据。

«——【·结论·】——»

著名学者朱启铃先生对缉丝艺术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撰写多部与织物相关的著作。

其中《慕祖英华》收录了他旧藏之“宋、元、明、清历代遗传之绰丝及刺绣”,共有79种280余件。

上世纪三十四年代的伪满政权组织中日学者共同研究,不惜工本印成巨型豪华画册三百部,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收藏价值。该书分绰丝和刺绣两部。

上部将唐宋以来丝发展脉络进行了详尽探究,并对每幅作品进行了学术考证,辅以历代缉丝之异同。

下部刺绣部,将唐宋绣品铺排,如顾绣则施重笔墨详尽描绘。该书在近代丝绣工艺衰落之时留下了详尽的技法信息,但该书于私人收藏,笔者并未搜索到电子版文献。

«——【·参考资料·】——»

[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2][宋]苏易简等.文房四谱-蕉窗九[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宋]周密.志雅堂杂钞[M].上海: 神州国光社,1912

[4][宋]庄绰鸡肋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宋]孙绍远声画集[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6][宋]安歧.墨汇观[M].天津:天津古籍书店,1993

[7][宋]赵希鹄等.洞天清[M].杭州:浙江人民美衔出版社,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