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文化玉器的装饰品

 芝润斋 2023-07-13 发布于江苏

良渚文化玉器的装饰品主要有玉璜、玉串饰、玉带钩、玉镯和各种动物佩饰等。

玉璜:良渚文化出现的玉璜很多,样式也有多种,常见的有下列样式:

第一,双弧式玉璜。外侧为大的弧形,底弦中部有一个小的弧形的缺;

第二,桥式玉璜。形状似桥,两端下弯,上部略呈直线形,下部凹口的中段也呈直线形;

第三,半璧式玉璜。璜的形状为半个圆周或大于半个圆周;

第四,玉璜下部无凹缺,下弦呈一条直线;

第五,镂雕玉璜。外形似璜,其上多处镂雕图案。

良渚玉璜中有较多的饰纹璜。饰纹多为兽面纹或神人兽面纹,有阴刻图案、浮雕图案及镂雕图案等。

玉带钩:玉带钩体形厚重,平面呈长方形,正面略作圆弧状凸起,背面与两侧挺直平齐,断面方正,一端为一透穿的圆孔,用以系挂,另一端为宽厚粗壮的钩体。

带钩的出土部位,常在墓室中部,大约相当于人体的下肢部位,和后世用于服饰的同名器可能有不同的功能。玉带钩的出现,为传统玉带钩的造型及其用法开了先河。

玉镯:良渚文化玉镯出土的数量较多,形态也有一定的变化。一般将圆筒横截成整体如环者都叫镯,但也有一种分体缀合的镯。玉镯一般都光素无纹,但也有有纹饰的玉镯。如瑶山出土的一件外缘琢成斜向凸棱纹的玉镯,以及雕琢有四个动物头像的玉镯。

玉串饰:玉串饰是以管、珠为主体贯穿而成的饰物。玉管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常见的传统玉器。

良渚文化串饰中管的数量很多,通常以十余件或数十件贯联成串。每件玉管的截面大致呈圆形,其制作过程:先将玉料切割成棒状长条,并磋磨成近圆形柱体,然后用线切割法分割,最后逐段对钻成孔。同串中相邻的玉管往往能够并合对接。

珠的数量较少,可分为直孔和燧孔两类。前者有的外径和长度相近,实际上是一种短管。有的两端磨成圆形,是良渚文化玉器中新见的品种。后者剖面浑圆,器表光洁度甚高。有的通体作球形,有的一侧平齐,可能是单件的悬挂饰件或缝缀饰件。

坠的形状近似锥形器,惟较短矮,剖面亦较浑圆,每墓常有一件或一对。另外还有一种曾称作方的琮式管,其形状、纹饰、构图均与琮相同,而且每每一式两件,分别混杂在散落的管、珠之间。其用途待考。

动物形佩饰:玉鸟、玉龟和玉蝉背面均有燧孔,玉鱼虽无燧孔,按穿孔部位推测,可能亦是系缀件。我们不能将这些动物形象简单地视作自然物体的模拟描绘,也不能将它们全部当做崇拜神的偶像。

在中国东北一些流行萨满教的民族地区,他们的法器或服装上,时常贴饰一些动物图形。这些动物形象可能是与原始崇拜的某种祥瑞功能有关的灵物。

这些玉件,雕琢手法娴熟,形象逼真,是一些生动真切的写实作品。其表现手法与采用繁密线条描绘的神人兽面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说后者属于装饰图案,那么将这些动物形的玉件称之为立雕艺术是当之无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