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天抑郁人数上升,中医专家说心病还是要中医来治心!?

 民生与法治 2023-07-13 发布于山东
秋天到了,多个抑郁症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累计浏览量超10亿,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陈根成教授治疗抑郁症医案一则
冯某,女,31岁,广州人,2015年3月2日初诊。由母亲陪同前来就诊。因其自己不欲言语,病情均由母亲代诉。患者2年前因工作与生活不遂心而出现心情郁闷,随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不与旁人交流,对生活缺乏热情,终日郁闷不乐,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对父母及亲人均缺少互动,进食减少,无法工作,曾自杀未遂。其家人带其到多家医院诊治,诊断为抑郁症,服用文拉法辛、安非他酮、佐匹克隆、氯硝西泮等治疗1年余,效果不佳,并出现智能下降。
【初诊】见面色萎黄,唇色暗淡,表情淡漠呆滞,语声低微,或问而不答或不知如何作答,记忆力下降,活动迟钝,常感疲乏,失眠,易醒多梦,不欲饮食,小便可,大便干结,舌淡苔白厚,脉细。
辨证:五脏阳虚,志意不足。肾不藏“志”故有记忆力下降,常有疲乏感,心不藏“神”故有表情呆板、兴趣丧失,心肾不交故有易醒多梦,脾不藏“意”故有智能下降,言语失于表达,伴有食欲降低,肺不藏“魄”故见言语低微,犹豫不决,情绪低落,肝不藏“魂”故见情绪不畅,活动迟钝,而总以脾肾不足为主。
【治法】补益五脏,加强健脾、益智、安神、润肠。
处方:十全大补汤加减
黄芪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芍 白术 茯苓 党参
肉桂(后下)干姜 远志
郁金 酸枣仁 柏子仁 炙甘草
(单位:g)(7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虽未见明显改善,守方守法。(7剂)
【三诊】患者面有笑容,进食增加,二便通畅,可与父母交流,参与家务,活动较前灵活。守方守法。(7剂)
【四~五诊】患者坚持服药,症状与情绪逐渐改善,面色稍显红润,常有笑容,逐渐可与外人简单交流,活动灵活,二便通畅。
随后每1-2周前来复诊,间断服药,情绪及精神、躯体症状较前都有明显改善,并参考西医意见逐渐减少西药,至今未有复发。
按:现代常常把抑郁症与郁证相等同,其实不然,郁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指一切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等瘀滞不通而生的疾病,如《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医学正传》:“或七情之抑遏,或寒热之交侵,故为九气怫郁之候。或雨湿之侵凌,或酒浆之积聚,故为留饮湿郁之疾”,皆为阻滞积聚的各种病症。抑郁症或许是郁证的其中一个病症,如《景岳全书·郁证》:“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然而抑郁症与郁证也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抑郁症与古代癫、脏躁、虚劳、呆、懈等相似,如《证治百问》:“癫病本意志不畅,狐疑自怯,思虑妄想,作为差误而自悔,心虚胆怯而多疑,肾虚失志而自愧,脾虚失意而不乐,肺虚多忧而善悲,若肝虚抑郁而善怒,此皆五脏之神志先虚”的描述与现代抑郁症相似,故而不能把抑郁症直接等同于郁证。
单相抑郁症的病性多为“阳虚”。阴为静,阳为动,阳气为生命活力的表现,只有当阳气充沛的时候才能显现出脏腑的功能,所谓“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五脏之神也同样需要阳气来充养。《景岳全书·郁证》就提出:“若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此多以衣食之累,利害之牵,及悲忧惊恐而致郁者,总皆受郁之类……此其戚戚悠悠……神志不振……凡此之辈,皆阳消证也,尚何邪实?”张仲景《伤寒论》中也有类似于抑郁症的描述,如干姜附子汤证“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颇似抑郁症的晨轻暮重现象,少阴病之“但欲寐”包含有精力减退、睡眠过多等含义,与不典型抑郁症的表现类似,在治疗上都是选用了干姜、附子等温阳一类药物。相关研究也显示四季之中春秋季、一天之中晨暮和天气之中阴霾低压是抑郁症的高发时间段,这正是从侧面提示了阳气不足或阳气渐衰是促发抑郁症的原因。说明抑郁症的表现应该属于阴症。
此个治疗抑郁症的病例,陈根成教授贯穿全程的是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是陈根成教授常用的温养方剂之一,此方补而不峻、补而不滞、气血双调,是一个可以兼顾全局、长期服用的温养方剂。在治疗病程较长、五脏皆有亏虚的疾病,常用此方作为基础,对证加减药物,意在增强五脏的阳气、推动五脏的气血,五脏内在功能改善之后,病症往往迎刃而解。如在此病案中,十全大补汤中在初诊加强安神强肾温脾,随后复诊的时候按照症状的变化有时增加疏肝行气、有时增加化湿除痰。患者的情绪常常与身体症状一同改善,而并非只是单一改善了情绪或者其他某个症状,这是这个病案在治疗中的特别之处。
来源于39健康网、责任编辑:李镓洧
校对编辑:叶美琪
初审:陈根成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