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暴力沟通全书总结

 内科博士符医生 2023-07-14 发布于海南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对生命的热爱,彼此尊重,展现生命的美,而不是把生命活得像一把椅子。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关心自己,帮助他人。传播爱,大家都是平等的,都为生命的美好,生活的幸福。

 

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让自己傻一点,别太自以为是,少一些批评、指责、埋怨,放下我们惯有的分析、追究、评判,只关注现在,关注彼此此刻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非暴力沟通与自己

1章强调我们要学会观察,特别是学会不带评论的观察,那么不带评论的观察,只局限于陈述事实。
嗯,非暴力沟通的第2个因素是表达感受,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表达感受而不是想法。丰富我们表达感受的词汇,以便于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感受。

 

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我们编制了以下的词汇表。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 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沮丧 灰心 气馁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不快 不耐烦 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 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感受的根源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事情是什么,而在于我们的需要和我们的观点。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4种选择,一是责备自己,二是指责他人,三是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四是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而我们最常做的就是指责他人。其次是责备自己,很少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少见的是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把愿望或需要说的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呢?以下是一些基本需要。一,自由选择,选择梦想目标方向,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目标和方向。二,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想的实现,纪念人生的失落,亲人的去世和梦想的破灭等以表达悲伤。三,言行一致,需要真诚创造意义,自我肯定。四, 需要滋养身体,空气食物运动免于健对健康的伤害,休息住所,触摸水等。五,玩耍我们需要乐趣,需要欢笑。六,情意相通,我们需要美和谐,激励秩序平静。七,相互依存,我们需要接纳欣赏亲密关系,体贴成长,安全感,倾听,诚实,爱,信心,尊重,支持,信任,理解。所有需要都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

一个人的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情感的奴隶。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第二阶段 面目可憎。在这个阶段,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代价太大,心里憋屈会很恼怒。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的倾听,但无需责备自己。第三阶段 生活的主人。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有时人们表达了感受,却没有表达需要,有时表达了需要,却没有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提出请求。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有时我们只是说出自己的感受,却误以为别人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为了避免对方的误解,我们可以请求反馈。比方 我说清楚了吗?你听清楚了吗?你说一遍好吗?如果别人说的不清楚,你可以说,我的意思是这样的……

我们也可以通过询问对方此时的感受,获知对方正在想什么,或者了解对方的反应,来获得他人的反馈。听我说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的请求。

请求不当就是命令。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惩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有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无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意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如果你发出了请求,但请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批评指责,这相当于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这也是命令。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这是请求。请打开窗户。这是命令。如果我们在提出请求之前,有以下的想法请求已经成了命令。对方应该,必须,应当,我有权要求,等等。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一旦别人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们。

             

         非暴力沟通与他人

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来了解他人的观察 感受 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呢?不带成见地全身心地倾听他人,并不容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因为我们最常见的是听,而不是倾听。我们总是急着建议 比较 说教,安慰 回忆,否定 同情,询问,辩解 纠正。这些行为都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试图分析问题,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我们是在诊断人,并没有倾听他们。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他不同于理解,也不同于同情。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然后一般用疑问句给予他人反馈。比如 你说的是这回事儿吗?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你是不是想让我帮你预定酒店?而特殊疑问句的询问容易产生距离感,比如 你说的是什么事儿?你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你希望我怎么做?给他人反馈时,我们的语气十分重要,如果我们的语气很肯定仿佛是在宣布他们的内心世界,通常不会有好的反应。而疑问的语气,别人会以为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就不会产生反感。

无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 ,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需要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让对方确认。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大声的提出请求或者换一个环境。

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在一个生气人的面前,永远不要用 不过、可是、但是 之类的词语。这只会继续激怒他们。那些被我们看作是恶魔的人,其实还是人,只是,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绝望。如果别人说不 ,或者沉默,也可能是在拒绝,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我们可以请求他的确认,而不要自己想当然。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话对人有益,打断别人比假装在听更符合对方的愿望。

        常见情感与非暴力沟通
让生命之花绽放,爱自己。自我评价不应该导致憎恨负面的评价,使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美,我们就会忘记自己是特殊的生命,而把自己当做一张椅子。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处于羞愧的行为不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我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些负面影响的心理。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忧伤是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需要。我们需要去体会内心的渴望。只要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就能建设性的满足它。

对自己认为不得不做的事,换一种思考,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来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如果我们做事只是为了避免内疚,我们将活得可怜兮兮,如果为了活出对他人的爱,为了服务生命,我们的生活将充满乐趣。一旦如愿活出对生命的爱,我们体会到的欢乐是他人的赞同无法给予的。我们也就越爱自己。有舍才能有得。舍得多 得得多。

表达愤怒的4个步骤,首先停下来呼吸,其次留意我们的指责,然后体会我们的需要,最后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在表达自己之前,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如果我可以理解他人,那么他人也就能理解我。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习惯性的,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儿。萨姆威廉时把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写在了一张卡片上,每次受批评指责时,生气时就把卡片掏出来,提醒自己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月后他就不需要再去看卡片了。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可以把节奏放慢些,在说话前先想一想,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停下来,什么也不说。

强制力不是体罚,不是心罚,就不是暴力。

有时我们在交流时,一方不想交流或是危险迫在眉睫,没有时间交流,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就需要使用强制力来避免伤害。使用强制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我们往往希望用惩罚性的强制力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此时我们希望痛苦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感到懊悔并改变行为,然而实际生活中惩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尤其是对孩子体罚的恐惧,会让孩子难以体会到父母的爱。即使体罚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并不意味着其他方法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我们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孩子可能会去做我们要求的事,但这样做难道不是在鼓励孩子用暴力来解决冲突吗?精神上的惩罚,心罚,冷处理,贴标签,都是一种强有力的威胁,是隐性的暴力。

当我们为了回避惩罚去做事情时,我们可能会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限于对失败的忧虑。

“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打小同学!”。这样的惩罚在我看来,学生学到的是如果再打比他弱小的人时,要注意附近是否有比他强壮的人,比如校长、老师。或者说他学到了,通过打架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想惩罚某人时,我们可以问自己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呢。

 

非暴力沟通不等于放任不管。比如学生,建议设置一个教室不想学习的不要妨碍他人,可以去那间教室。让不想学习的同学诉说他们的需要和请求。所以这间教室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让双方都感受到被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

         表达感激与接受感激

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自己内心活动,而常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所以赞扬并不总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联系。我们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感激时,目的应该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一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二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三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这三个部分先后次序并不重要。比如一句你真了不起,可以具体细化为,当你提到这两个观点时,我已经记在了本子上,我很高兴,感到将来与儿子的相处我有办法了。

当我们接受别人的感激时,我们需要问清楚我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他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激发了他们怎样的情感。我们让自己的光芒闪耀,无意中我们也允许了他人散发光芒。接受感激,既不自大,也不必太过谦虚。对感激的渴望不仅存在于工作场合,也存在于家庭中。在回顾个人经历时,我往往想到的是自己不太好的2%,而不是做的不错的98%。我们常常假定人们已经知道我的情意,然而这是想当然,即使人们在听到感激时会感到尴尬,他们也会想听到明确的表达。

 

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得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非暴力沟通,幸福你我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