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享受痛苦,超越自我——在2022级高一年级第一次早集上的发言

 新用户07007NuC 2023-07-14 发布于河南

走进息高  筑梦未来

2022年9月6日,2022级全体新生进行了第一次早集活动。会上,我工作室主持人韩中强老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题为《享受痛苦,超越自我》的讲话。现将发言稿原文分享给大家。


享受痛苦 超越自我

——在2022级高一年级第一次早集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祝贺你们正式开启高中生活。同时,也不禁想问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上高中?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有人会说是为了学习知识,有人会说是为了考上大学,有人会说是不想辜负青春时光……我个人认为,高中是由少年走向青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过渡期;是丰富人生认知,提升智商、情商、逆商的关键期,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前不久大家刚结束为期八天的军训,军训中,大家体验了太阳暴晒之苦、身体疲累之痛,有的同学因首次离开父母住校而坐卧不宁,有的同学处理不好吃饭、洗澡等作息节奏而哭着鼻子给家长打电话……十五、六岁,谁还不是个孩子?这只是小小的生活之困,在接下来的高中学习生活中,你可能还会面对学习之苦、人际交往之苦、青春期成长蜕变之苦等各种各样无可避免的困境与挫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我们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

因此,在你们踏入息高的第一次年级早集上,我要和大家谈的话题,就是如何直面痛苦,从而超越自我。

首先,理解苦难乃人生常态,吃苦是人生必备能力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正如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再到后来的“挖煤工”,他经历的是艰辛苦涩的人生,然而在重重的痛苦与磨砺中,他心中永远都积极向上,并有着矢志不渝、努力追求的梦想,最终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精神意志,完成了对苦难的蔑视与超越。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从某种广义上说,都会如《平凡的世界》中所写的一样,在年少时期体会少平读书的艰辛,青年时期体会少平、少安为了生活而奋斗的困难,甚至以后还要经历如孙玉厚老汉面对生活的卑微。然而,如果我们能像孙少平一样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其次,正视吃苦的价值,以心迎之,以意逆之。

同学们,你们都是00后,是第二代网络原住民,你们应该很熟悉一篇网文《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刷着抖音,挂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你们是否也曾一次次被这句网传的流行语唤醒?对同学们而言,三点一线、朝五晚十,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生活是一种痛苦,那你就大大轻视了高中生活的困难度,正视高中生活中的每一次的不确定,正视自己的不完美,并不断去拼得一个更好的自己,才是吃苦的价值。正视并接受自己的困难,是吃苦的开始,也是改变的开始。

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并承认了高中就是学生吃苦时代的事实,选择接纳它,正视问题,以积极乐观之心迎之,以昂扬之志逆之,不逃避不忽视,那么我们就会释然。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却不愿意正视困难。他们一遇到问题和痛苦,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命苦,抑或间接性的踌躇满志,持续性地躺平摆烂……这都是不能正视困难的表现。正视吃苦的价值,我们便可以调整心态,以强者的姿态去修补生命的裂缝。若跌落谷底,就擦干眼泪,挣扎向上;若不被命运垂青,就把每次逆境当作一场修行,在人生的风雨中,一边磨砺,一边成长。

亲爱的同学们,不吃学习的苦,就会吃生活的苦。既然吃苦在所难免,不如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变承受为享受。因此,我想和同学们分享的第三点是:学会享受苦难,才能超越人生。

一个人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苦难吞噬,而是超越苦难,以内心的光去照亮生活的路。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一学苏东坡和刘禹锡。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饱受折磨。年少扬名,春风得意,却一朝跌落谷底,长久地被打压。从此,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

然而,他却把苦难炼作“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从容,把挫折化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潇洒。被贬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被贬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蛮荒之地的儋州,他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他用超越痛苦的旷达和智慧,让忧患的生活在凡尘开出了花。

无独有偶,刘禹锡的前半生也是风光无限,直到33岁那年,命运急转直下:不仅丢了官,一家老小也要跟着他四处辗转。就在大家以为他会一蹶不振的时候,他却站在瑟瑟秋风里,放声高歌,大赞秋日胜春朝;当他被贬居陋室,却依然自唱“惟吾德馨”;白居易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他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安慰他的朋友反而被他安慰了!在他眼里,什么人生失意,什么顺流逆流,统统不复存在。

    亲爱的同学们,想要拥有美好人生的途径,就是不要去过容易的生活。心理学中认知世界有三个区,用三个同心圆来表示,自内而外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力的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普通的人都乐意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正如温水里的青蛙,偏科的同学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成就非凡的人往往都让自己保持在学习区,不断挑战自我,减小自己的恐慌区,扩大自己的舒适区,他们坚信,“最让你不舒服的话,是对你最有帮助的话;最让你不舒服的人,是你最该感谢的人。”如果你每天都做一件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一年下来,你就能获得脱胎换骨的改变。改变来自于舒适区的扩展。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家庭,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向前奋斗的勇气。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同学们,把人生当成一次登山吧,别挑那些平坦单调的去处,让我们走向那些奇伟瑰怪险远之处,领略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我们的先贤孟子曾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恩格斯也曾经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2018年考上北京大学的王心仪,在回首自己的学习经历时,动情地写道:“感谢贫穷!正是贫穷,让我从卑微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了生命的养分。”

因此,同学们,以后无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苦难,我们都要乐观、超脱,要秉持王阳明在“心上学,事上练,难上得”的信念,把苦难当成上天赐予磨炼自己的机会,去享受用苦难雕刻灵魂的过程,从而拥有超越平凡的人生!

最后,我想和同学们分享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他儿子的中学毕业典礼上发表的致辞,题目是《我祝你不幸并痛苦》。

我希望你们在未来岁月中,不时遭遇不公对待,这样才会理解公正的价值所在。

愿你们尝到背叛滋味,这会教你们领悟忠诚之重要。

抱歉,我还希望你们时常会有孤独感,这样才不会将良朋挚友视为理所当然。

愿你们偶尔运气不佳,这样才会意识到机遇在人生中的地位,进而理解你们的成功并非命中注定,别人的失败也不是天经地义。

当你们偶尔遭遇失败时,愿你们受到对手幸灾乐祸的嘲弄,这才会让你们理解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愿你们偶尔被人忽视,这样才能学会倾听;感受到切肤之痛,才能对别人有同情的理解。

无论我怎么想,这些迟早会来临。而你们能否从中获益,取决于能否参透人生苦难传递的信息。

亲爱的同学们,愿你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参透人生不得不面对的各种艰难困苦传递的积极信息,超越痛苦,跨越平凡,拥有精彩人生!

谢谢大家!

作者:韩中强

编辑:齐丹

审核:韩中强  陈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