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怎样才能不被"支配"?

 思维星球Star 2023-07-14 发布于山东
01、 成年人被支配的两个维度
30岁之后,我感觉到被两种状态支配着:情绪稳定和精力不足。大部分而立之年的人很难摆脱掉。
一般人过了30岁,社会的摸爬滚蛋让自己的人生体会、生活技能和心智能力,逐渐的趋于成熟。
明显感觉到的是生理上逐渐开始力不从心。比如:二十五六岁的时候,熬夜到凌晨两点才睡觉,第二天六点起床依然很有精神,但是现在就不行了,一是熬不住,二是起不来。身体开始变的力不从心。
另外一点就是“激情”开始减退。通常来说,对人情绪影响比较大的激素就三个: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多巴胺。激素水平开始下降,情绪波动起伏的频率开始降低,逐渐开始进入“岁月静好”的状态。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男性在二十多岁之后,逐渐进入衰老期,因为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二十岁是男性完成生命繁衍的黄金时期,之后男性的作用降低,而女性开始进入哺育期,正是精力、心力达到顶峰的时候。自然界中蝴蝶最为典型,未完成交配的雄性蝴蝶可以活20-30天,完成交配后只能活3天。
从生命繁衍的角度来说,雄性能有较长寿命,或许要感谢恶劣的环境,不然交配完之后,环境太温和,估计雄性就没什么用了。
在这之后,就出现了一个怎么样提示精力的问题?
常见的方式是护肝。
研究表明晚上11点到凌晨两点是肝脏排毒的时间,经常熬夜会使加重肝脏负担,睡眠时间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又影响了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人的细胞代谢周期是7年,所以二十多岁欠的身体债,三十多岁还。
我最近就吃起了护肝片,刚开始的明显感觉晚上能顶住了,不会倒头就睡。说明护肝,还是有用的。
越到中年越能感觉到很多东西我们是无法改变的。力不从心,不是借口,而是事实。
大多数人保持精力的方式,除了吃保健品之外,最常用的就是跑步。
跑步这事很考验人,经常跑步的人都会有个经验就是跑步很容易跑烦了。因为跑步实在太无聊了,听音乐也不行。
跑步这种自发性运动,需要很强的内驱力,一个人很难坚持。所以很多人就进行跑步打卡或者加入跑圈。
上海有个世纪公园,是很多上海跑友的打卡圣地,一圈五公里,很带感。有些跑团喊口号的跑,很有激励性。
而能维持住精力水平的,也不过是一小部分人,虽然健身活动越来越普及,但大多数其实还是在为生活忙碌。
02、如何调整情绪和精力?
说到调整情绪和精力,感觉又回到了鸡汤文的套路上了,如果从个体角度来看,确实是这样,但是从群体的角度来说,又不一定是鸡汤。
通过,我自己个人的经验来看,无论是控制情绪,还是提升精力,
一是靠自己,二是调整所处的环境。
我情绪和精力波动最大的时候,是在上海工作的那几年,一方面蜗居在仅有大概3平米的小储藏室里,另一方面还贪图享受大城市的繁华和精神满足。小小的蜗居房租仅600,让我接受了合租的嘈杂和隔壁的麻将声。然而为了逃避这份嘈杂,我反而有时间出去跑跑步。
现在回到了山东老家,所处的环境稳定了,每天开车通勤上下班,反而没有了运动的动力。也曾下定决心想要开始运动,可最后都是坚持了一小段时间,最后无奈放弃。
人到了中年要给自己找点不一样的事,一方面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另一方面也算是为自己的职场危机做准备。
有人觉得职业生涯跟个人情绪没关系,其实工作久了就会发现情绪跟工作是正相关的。
有时候情绪高了,做事情就会有动力,会有莫名的信心,一些没勇气沟通的事,也敢去沟通。
情绪低迷,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就会有拖延的毛病,工作没有成就,时刻感觉自己是个废物。
时间久了,工作成果慢慢也就出来了。
情绪高,心态积极,就敢付出行动,一般来说一个困扰人的问题马上开始着手解决,哪怕一开始错了,也会出现现实反馈,便于下一步的调整,从而找到解决办法。
还有就是低情绪的时候最好给自己找个倾听者,倾听者最好能给你点好的建议,这样也能舒缓压力。
03、尾声
最后,有一点需要接受的事,中年之后身体确实可见的进入衰退期。再加上面对的问题很多,家庭、职场、生活、财务、个人成长,心理的想法难免就会躲起来。有些人选择冒险干点别的,有些人选择平稳,这些都没啥。
毕竟绝大多数人其实很难逃离自身所处的狭小的圈子。做改变,也会成为圈子的异类。
这个时代包容性很强,可以容纳伟大,更能接受平庸。
怎么过都挺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