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一定不要做的6条“蠢事”,非常伤身!

 风舞三湘 2023-07-15 发布于湖南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这段时间气温明显升高,空气湿度大,容易导致人体湿气过重。

很多人认为夏天不是阳气很重么?怎么这么大的湿气?其实这个“伏”表示的是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俗话说:“千寒易祛,一湿难除”。湿气过重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引起:一是外湿引起,由于气候潮湿、居住环境潮湿,岭南地区正是常年被湿气所笼罩;二是内湿,内湿多因脾失健运、过食寒凉生冷之品伤及脾胃,湿邪凝聚而成。

正是因为体内之湿邪与外界环境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所以湿气才难以治愈。

三伏天不能忘记除湿

三伏天,既是危机,也是满满的生机。三伏天,大大小小的医院,都挤满了看病的人群——中暑的、感冒的、肠胃痛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不过,也正因为三伏天是最热的时节,我们才得以迎来“以热驱寒”、“冬病夏调”的绝佳良机。

这个“湿”字就是三伏调养身体的核心。

湿气是什么?湿气其实就是在身体里不能被排出的,游离的能量废料,脾胃比作熔炉,脾虚自然水谷不化,时间长了就成了脏东西,这就是湿。这些脏东西怎么化掉呢,答案在字面上,我们为什么把这些脏东西不叫浊、不叫毒, 不叫其他的字,是因为它符合湿气的特性,即遇到大晴天就会消失无踪,这个大晴天就是阳气。

进入三伏天之前我们要先清除体内的湿气以接伏天的到来,利用三伏天阳气足、热量高的特点,将秋冬残存在体内的寒邪清除出去,同时补充充足的阳气为冬季的来临做好准备。

在此时节,尽管人体脏腑孔窍开放最大,经络气血流通最为顺畅,抵御外邪的能力也最强盛,但机体腠理亦较疏松,也是人体最易感受外寒、外湿的季节,极易伤阳损身,引发腹冷绞痛、周身酸紧、怕凉怕风等病症。

因此,暑伏季节要做好调养和保健,尤其对于湿、虚、寒体质的人来讲,调治阳气更为重要。故而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如何提升阳气

提升阳气的中医办法有以下几个:

一、阳光晒背:《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没有它就没有生命。简单说就是万物生长靠太阳。

中医认为,人体背为阳,腹为阴,后背脊正中上有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两边是从头至足的足太阳膀胱经,大部分穴位都是与五脏六腑密切联系的穴位。因此太阳晒背能够源源不断供给人体阳气,是免费的、最好的“天灸”。

二、艾灸神阙:民间素有“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艾灸忙”的说法。盛夏时,阳气旺,人体内的凝寒之气正处于易解的状态,天热身体毛孔会张开,艾灸的温热刺激更容易渗透进经络、脏腑深处,有效地振奋阳气,驱散体内湿寒。

艾灸是借艾火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可以起到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

神阙这个穴位在脐中部,即我们的肚脐眼,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加之此穴位于腹之中部,是联系上下焦之枢纽,能够激发上中下焦的气化功能,让气机通畅,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古人云:“艾灸神阙,万病自灭”。故艾灸肚脐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温补冲任、理气养血等的功效。

古人云,宁不得,悦不失,阳气的补充是一方面,不伤害它才是重中之重。伏天更要注意防寒,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贪凉,身体就会寒邪伤害。

三伏天也得防寒

所以三伏天,比防暑的更重要的,是防寒!

01 肠胃最怕冷

脾胃喜温不喜凉,夏天吃太多冷饮,肠道内外都被“冷”控制,就容易引发肠胃疾病,出现又拉又吐的情况。

02 颈椎最怕吹

夏季的衣服多是低领或者无领的,颈部后方肌肉裸露,如果长时间处在空调温度过低的房间里,或者空调风直吹颈肩部,就会引起颈肩部肌肉软组织出现收缩痉挛疼痛,时间一长还会导致颈椎病。

03 脚底最怕凉

有些女性不注重腿部和脚的保暖,习惯穿短裤、凉鞋等,在屋内又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而“寒从脚底生”,风寒湿邪侵入人体损害脏腑、经络,易引发感冒、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疾病等。

04 喝水最怕快

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切记不要迅速、大口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有心脏不适的人群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05 洗浴最怕冷水

高温天有些人喜欢用冲凉水澡来降温,但是突然的冷水刺激很可能会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会诱发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

06 最怕淋雨、汗湿不换衣

淋雨了,或者流了很多汗,衣服都湿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很可能会使体内湿气加重,同时导致各种皮肤病的发生,如脚藓、湿疹等。

整体上除了保养阳气以外,入伏吃对了,身体更强健。

三伏天吃什么会健康

一到伏天,很多人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

入伏吃羊:三伏天吃羊肉俗称“伏羊”,每年入伏之季,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湿之气,尤其适合体质偏寒,而夏天又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或者爱吃冷饮的人。

伏天常吃瓜:三伏还有一个养生重点是清热解毒,暑邪旺盛,一定要避免热毒积于体内,适当吃一些苦瓜、丝瓜、冬瓜,能起到补水、清热、解毒、改善食欲不振的作用。三伏睡眠好,让你少生病。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大,易感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

清代医家李渔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晚上 11 点到凌晨 5 点是金不换的最佳睡眠时间,人在这个时间段里处于睡眠状态,肝肾肺以及肌肉、血管、神经等都会进入排毒、自我修复的过程。

要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在睡觉前泡泡脚,泡脚可以缓解疲劳、疏通经络,使睡眠变得更好,在泡脚水中加入艾叶,祛湿、助眠效果更好。

此外推荐健脾的食物,包括谷物,茯苓,白术等。

莲子

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热天心脏最脆弱,暑热的人,易烦躁、伤心。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结、腹胀者,最好少吃。

绿豆

绿豆新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的功效。对于因三伏日晒导致的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或出现红疹的人,吃绿豆可缓解症状。此外绿豆还可以解暑热毒素,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泻等症状的老人、儿童则不宜食用。

生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新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三伏天喝姜茶的最佳时机也来到了。

生姜4片,大枣4枚,红糖适量,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一杯温胃散寒的姜枣茶就沏好了。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对于冬季手脚冰凉,末梢循环不好的人来说,可谓是一剂“良药”。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边就结束了,如果喜欢这类结合传统文化和养生内容的文章的话,可以在留言区打出“养生”二字让我知道,之后我会更新更多的养生窍门给大家,我们下期再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