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zjp67 2023-07-15 发布于福建

   生活在21世纪初的青少年,物质生活、学习条件比起其父辈有了极大的改善,因此,我们成人认为,这代孩子十分幸福。可是心理学工作者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经常感到紧张的占22%,为一些小事过分担心的占17%,感觉同学间关系冷漠的占27%,有困难时没倾诉对象的占28%,对考试过分紧张的占35%。这些数字表明,当今青少年儿童生活得并不十分幸福。或者更进一步推论,当代青少年心理存在严重问题。

   <北京晚报>200074的新闻栏目报道:16岁的北京男孩小江,在中考后不久跳楼自杀。小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多才多艺,没什么是非,成绩也不错。父母非常爱他,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关心。中考他估分600多分,考重点不成问题。出事当天,父亲说了他几句,说天热,让他少穿点,把课本整理一下。没过多久,小江就在自己房间跳楼了。没人能说清小江当时为什么跳楼。

小江的死并非个例,资料表明,2000年一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少年自杀事件不下20起。广州一名中专生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据说是因为找工作受挫;顺德一名初三男生半夜在家中上吊,只因爸爸藏起了他借来的游戏机;武汉一名17岁女生,四川一名18岁女生,成都一名初二男生自杀都是因为考试没考好。青少年的自杀事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震惊和关注。此后不久在京举行的中美精神病学会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中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抑郁症及心理负担造成的自杀,它超出了其他任何疾病对青少年的威胁,而且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者大多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就在这种大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社会各界及家庭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班主任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力量

    班主任的角色是由班主任所担负的任务决定的。班主任的任务比一般教师任务更为广泛与复杂,他要对本班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此,班主任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应承担三种角色。

      1应成为自身心理健康的悍卫者。由于面对的是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教师情绪要绝对稳定,避免波动,以免对学生忽冷忽热造成伤害。

     2、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维护者。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家庭及全社会的责任。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维护者,这样才能直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和协的发展。

      3、成为家长维护子女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但由于不懂方法,不知从何入手,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以方法上的指导。

    三、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及发展

   (一)、班主任心理素质的内涵。

    1具备丰富的爱生情感。这一点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真诚的付出;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

    2、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一点包括教育目的的坚定性及教育过程的持续性;教师要认定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成材的,要了解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具有持续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对每个孩子施与坚持不断的教育,才能令他成材。

    3、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的兴趣爱好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能源。知识贫乏,腹中空空的班主任是很难使学生信服的。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但能更好的推动班级工作,而且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心理沟通,这样必然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影响力得到增强。

    4、具备开朗的性格特征。开朗的班主任能与学生和同事融洽相处,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印象,产生言教难以达到的效果。

     5、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是班主任应具有的工作作风。班主任对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处理问题要一抓到底,绝不虎头蛇尾。

  (二)、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1、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的学校行为。(1)、营造班主任工作的良好文化氛围。(2)、对班主任及时进行新课改教育的培训。(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和交流。(4)、给予班主任有效的激励。

   2、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自主行为(1)、重视学习,提高素养。(2)、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自主反思,总结经验,优化行为。(4)、强调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七个面貌

   1、不平衡性。小学阶段生理比心理发展速度快。

   2、动荡性。小学阶段平稳的发展,心中有权威,以老师家长为权威。

   3、自主性。小学阶段逐渐发展,但没形成反叛。儿童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0----2岁   分不清主客体 ,属于第一自我高峰期。7----8岁   第二自我高峰期。11----14 岁 第三自我高峰期。

处在自我高峰期的孩子,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在小学阶段孩子要经历一个半到两个自我高峰期,因此小学的班主任更需要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以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另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还具有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四个面貌,因为在小学阶段表现不明显,在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二)、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2、掌握了书面语言,并且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3、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 三)、小学生阶段心理健康的标志。 1、能否适应学习任务,正常参加集体活动。 2、情绪乐观,积极向上。 3、初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具有符合年龄特点的行为标志。

  (四)、教育重点

    1、入学适应。入学时应带学生熟悉校园、找厕所、操场、建立伙伴群。

    2、学习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3、预防学生学习疲劳,注意用脑卫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寻找契机,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运用科学教法与心理自然、恰当结合,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在班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人一事的心理疏导工作。

   4、利用网络或在班级内部设“知心信箱”等。

六、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人性化。   这样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现在的小学里虽然不普遍,但很典型,我们当然是不提倡的。  我们提倡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  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首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教师要正确处理尊重和爱的关系。要注意爱不等于尊重。

    2、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1)、在教学管理中提倡建立一种开放式、自由式、参与式的模式。

  2)在教学中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

   3、教师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艺术,不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心理体罚。

体罚变相体罚都好理解,心理体罚诸如设惩罚座,让全班不和某一个学生说话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

  教师要做到三多,三个不批评。

  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三个不批评:

  无意识的犯错不批评,给学生自省机会。

  早上犯错不批评,给学生一天的好心情。

  家长面前不批评学生,给学生留足面子。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教育的情感化。

  交流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找学生个别谈话,书信交流,日记交流都是增进师生间感情、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方式,也可以开动脑筋在寻常事件中寻找情感线索。

   5、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实现教育的生活化。

虽然减负的口号一喊再喊,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作业并不少,对待这种现象老师无奈,家长无奈,学生更无奈,有段学生改的歌词,很有意思也很真实、形象: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