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第三十课:大学里的财富观

 平淡无奇d2n0yh 2023-07-15 发布于重庆

各位同学晚上好

今天跟大家聊一个特别亲民(俗)的话题,也即大学里的财富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同类型的所谓财商培训课程,而且大谈特谈的都是蛮夷白皮的低级理论,其支撑不外乎增值与控制,殊不知在我们的传统经典里,早就有了系统完备的财富观。

管子的货币论,《大学》的衡足论,就是经典里的系统财富观,特别是《大学》的“以身发财”以及“以财发身”经典论述,更是为有志于天下的贤人君子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仁者,以财发身;

不仁者,以身发财。

一句犹如脑白金式的通俗短语,就将小人与君子清晰地区别开来。

图片

财是什么?

财一般是和货联系在一起的,财货财货,说的就是一个族群所创造的物产总称。

财货也是整个族群的养命之源,一个族群,一个邦国,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财富观,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这可是直接关系着天下是治还是乱的最主要推动力。

财货的创造,本质是全体族群的共同努力结果,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所以就决定着财货的属性是偏向于公有的,它的最主要作用是服务于全体族群的。

但是,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是从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实力而后兵不断滑坡到如今的禽兽当道的,

在这个一步步滑坡的过程中,人性的善不断地被兽性的恶所侵蚀与取代,这就导致了想要将公有之财货据为己有的情景一幕幕再现.....

最终演变成了以捉鼠多者而称王,为聚集与控制而夺冠的人人相害式社会形态,如今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这样的社会形态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不管是一个天下,还是一个邦国,又或是中至一个集团与企业,又或是一个三五人的小小个体与家庭,一旦为上者开始大量地聚集财货为己有,其在下位的群众也必然会效仿其上位者的所作所为,而变得付出少而多索取,那么这个组织也就开始了由内而外的分崩离析了......

想想我们所处的家庭与组织(部门),是不是活生生的真实案例呢?

国不以利(私欲增值与控制)为利,而以义(族群的持续发展)为利,这样的组织才能财货恒足。

图片

所谓财散人聚,为上者愿意带领组织走持续发展的大道,又愿意将所创造的财富公平合理地分配到每一个参与者的手中,试问这样的组织有谁会不想加入呢?这样的领导又有谁会去背叛呢?

为什么伟人能够在一贫如洗的窘境下,还能将所有的蛮夷戎狄打得心服口服?最终不得不将我们请回去当五大常任理事呢?

原因就在于伟人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愿意将全体族群所创造的财货分于大家,还让其当家做主。

这不但是以财发身的真实写照,更是以财发国的终极案例,正是因为有他老人家创造的这个条件,现在的我们才能将民族伟大复兴的跃然于纸上的最强大底气。

所谓财聚就人散,为上者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控制与盘剥下属的劳动成果,想的是自己的财富增值,这样的财富观就注定着只能在身边豢养一群肖小,用所谓的“帝王术”搞左右平衡,用所谓的“把柄论”来控制下属,这样的组织治理,必然将所有的群体都逼向了“以身换财”死局,又怎能不分崩离析呢?

即使搞出再漂亮的“初心论”与“使命论”又能如何呢?与大道相背而驰,越努力越悲惨。

得民心者得天下,于家于企于国于天下,都将是这个理,所以,《大学》在其最后一篇里的总结,就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今晚的分享就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