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带状疱疹

 循天园 2023-07-15 发布于广西

带状疱疹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多见,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该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感染后该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使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病毒沿周围神经纤维移至皮肤而发生阶段性水疱疹。该病疼痛如火燎,常使患者彻夜不能眠,治疗不当易遗留后遗神经痛。中医称该病为蛇串疮、火带疮等,认为多由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失健运、蕴湿化热,肝火脾湿郁滞于内,湿热毒邪瘀滞于经络,造成气机不畅、瘀血内停所致。热毒滞留血分发为红斑,湿热困于肝脾发为水疱,气血阻于经络则见疼痛。

河南省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副主任医师樊秋玲指导下,用中医毫针围刺、内服汤药配合静脉滴注等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显著疗效。刺络拔罐疗法和毫针围刺疗法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作用,使湿热毒邪随针而泻,湿热既泻,则瘀血消散,经络疏通,疱疹消退,通则不痛,疼痛自止。急性期应用点刺拔罐疗法,配合服用龙胆泻肝汤,以增强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缓解期以毫针围刺法为主,结合红外线理疗以松弛肌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加速疼痛物质代谢,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组织渗出液吸收。注射聚肌胞和阿昔洛韦可以增强人体对疱疹病毒的免疫力。该综合疗法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疗程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分期论治

急性期

先用刺络拔罐疗法以常规方法对患处消毒后,用采血针在带状疱疹部位多处快速刺破,立即拔火罐,患者疱疹部位较大时,应多拔数罐,1~3分钟即可起罐。患处拔出瘀血后,疱疹很快消退,接着红外线灯照射半小时,每日1次。根据情况可刺络拔罐1~2次,并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味。若是非急性期或所患部位感染,不得用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可直接应用毫针围刺疗法。

配合服用中药汤剂急性期多为湿热毒盛,常配合服用中药汤剂,以清泻肝胆湿热、化瘀止痛,以龙胆泻肝汤合瓜蒌红花甘草汤为基础方。龙肝泻肝汤是清肝胆实火、泻肝经湿热名方,正对蛇串疮之证;瓜蒌红花甘草汤是明代孙一奎治蛇串疮的名方。此基础方从以下4个方面发挥疗效:1.清热解毒,泻火止痛。龙胆草清泻肝胆实火,清热燥湿,黄芩、栀子泻三焦之火,瓜蒌清热散结,疏肝消痈,解毒力强,红花活血化瘀,入络通脉。龙胆草、瓜蒌为君药,黄芩、栀子、红花为臣药。2.利尿渗湿,清泻湿热。用木通、泽泻、车前子共为臣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3.养血滋阴,祛邪不伤阴。疱疹为肝胆湿热病,患处又是肝经循行所过,易产生肝气郁结,因此用柴胡疏肝解郁清热,并引药达肝经。当归、生地黄滋阴养血,三味为佐药,疏肝护阴,养肝调肝,祛邪而不伤阴。4.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护中和胃。诸药共用,泻热解毒,化瘀止痛,消除疱疹。在应用此合方作为基础方时,若头部患病加川芎、菊花;下肢患病加牛膝、黄柏;疼痛严重加延胡索、郁金;食欲不振加木香、砂仁;便秘加大黄等。

缓解期

以毫针围刺疗法为主急性期过后,一般采用毫针围刺疗法,毫针围刺是治疗该病的主要疗法。常规消毒后,在疱疹周围用0.5~1.0寸毫针,距疱疹患处约0.2cm处,针尖朝向疱疹中心呈15度角沿皮下平刺(围刺)。进针约1cm多,针数多少以疱疹面积大小而定,少则数针,多则数十针,得气后均采用平补平泻法。刺进后留针30分钟,并结合红外线灯进行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组织渗出液吸收。

急性期和缓解期辅以抗病毒治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治疗采用聚肌胞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隔日1次,还可配合阿昔洛韦针剂静脉滴注。病情轻者也可不用此法。

经过以上多法并用,通常治疗7~14天,症状便会消退。个别患者留有后遗神经痛者,多是治疗不及时或病情延误所致。

典型医案

案一

刘某,女,72岁,退休教师,2015年10月13日初诊。主诉:左侧背部及左胸部发现成串丘疱疹、水疱,呈带状排列,不超过中线,疼痛难忍已3天,纳尚可,寐欠安。查体:发现左侧背部肩胛骨处至左胸部乳房处,带状分布成簇的丘疱疹,颜色暗红,边界清楚,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诊断: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

治法: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操作:刺络拔罐疗法、毫针围刺疗法、口服汤药并配合静滴阿昔洛韦注射液。

第一天,刺络拔罐疗法为主。嘱患者向右侧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在患处点刺拔罐放血,约2分钟时起罐,清除拔出的瘀血,进行红外线灯局部照射30分钟。患者明显感觉患处疼痛减轻,查看疱疹颜色变暗,兼内服龙胆泻肝汤加瓜蒌、红花、延胡索,每日1剂。另配合西药阿昔洛韦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

第二天,毫针围刺治疗法为主,时用红外线灯照射,此后每日1次。嘱患者向右侧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刺局部皮损部位,由周围向中央呈环状沿皮平刺(围刺),配合红外线灯照射理疗,30分钟后起针。3天后,疱疹明显干瘪结痂,无明显疼痛,12天后痊愈。

案二

张某,女,67岁,退休职工,2019年8月12日初诊。主诉:右侧胸背部出现烧灼样疼痛2个月余。患者自述2个月前右侧胸背部出现成串丘疱疹、水疱,呈带状排列,不过中线,经当地医院治疗后疱疹消退,右侧仍有烧灼样疼痛,甚至衣服接触患处即觉疼痛。曾口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现患者右侧胸背6~9肋间部皮肤呈带状分布浅褐色色素沉着斑,色斑周围较红,边界清楚,纳尚可,常因疼痛不能入睡,经人介绍来诊。查体:右侧胸背部出现散在丘疱疹瘢痕,局部触痛明显,皮肤潮红,肤温略高,舌质红,苔黄腻。

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肝经瘀滞证)。

治法:清肝化瘀,通络止痛。

操作:毫针围刺治疗兼红外线灯照射,并口服汤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嘱患者向左侧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刺局部皮损痛处部位,由周围向中央呈环状沿皮平刺(围刺),配合红外线灯照射30钟起针,每日1次。

另口服中药配合治疗,方拟龙胆泻肝汤加味,以增强化瘀止痛疗效:炒龙胆草6g,炒黄芩9g,炒栀子9g,泽泻12g,木通6g,当归6g,生地黄10g,柴胡9g,车前子9g,瓜蒌15g,红花6g,延胡索10g,郁金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治疗5天后,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治疗7天,疼痛症状大减,治疗显效而出院。1个月后回访,仅夜间偶有疼痛。(卫喜照  河南省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