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宜丰汉子,让河南人惦记了一百五十年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7-15 发布于河南

有缘去到河南省南阳市府衙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都会看到,在该馆二堂内墙壁上高高悬挂着一块“量比刘宽”的匾额;堂前砖地上,整齐平铺两块篾席。这两件珍贵文物,原是专为纪念一百五十多年前清朝南阳知府刘拱宸而设。

匾额上流芳千古的人物刘宽为东汉名臣,汉桓帝时期南阳郡守。刘宽祖籍陕西省华阴县,字文饶,为人雅量非常,涵养极深,担任南阳太守之时,仁厚宽恕,行政有功,皆归下属,灾殃事发,引咎自负;全郡官民感其德政,以至南阳大治,百业昌隆,百废俱兴。千百年来,南阳士民百姓铭记于心,口碑相传,以为贤伊。

图片

在官衙悬匾自励的后来者名叫刘拱宸,祖籍江西省宜丰县天宝乡,为天宝墨庄刘氏后裔。众所周知,陕西华阴与江西宜丰南辕北辙,刘宽与刘拱宸之间,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同治六年,刘拱宸调任南阳知府,即以刘宽后人自居,理政行事,处处效法,并高悬匾额,以为自励。

刘宽出身东汉宗室,为司徒刘崎之子、汉高祖刘邦十五世孙;而刘拱宸原籍江西省宜丰县天宝墨庄刘氏,实为汉高祖刘邦胞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因此缘故,刘宽与刘拱宸竟是远房宗亲,草蛇灰线,自有瓜连;刘拱宸以刘宽后人自居,胸怀雅量,志存高远,可见一斑。

刘拱宸出生于清朝嘉庆年间,幼年志学,勤勉异常。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考取拔贡,出任江西省吉安府学训导,锋芒初试,便有惠政垂于青史:其一,向吉安知府建言于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讲学处设立“阳明书院”,“阳明书院”由此得以创建;其二,向朝廷奏准将宋代忠臣、民族英雄文天祥配享文庙,供世人祭祀;其三,建立“五贤祠”祭祀颜真卿、文天祥等义烈先贤。刘拱宸训导吉安一系列举措,对传承和发展庐陵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图片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刘拱宸中举,四年后高中进士,并以进士身份出任河南省西华县令。西华官吏多蠹,征粮截串,贪污自肥,百姓苦不堪言;刘拱宸下令整饬,洞开县署重门,悬钟于堂,闻声出讯,延请父老问计。经过大力整肃,官吏再不敢售奸,陈年旧弊一扫而光。因此惠政,刘拱宸得以升任陈州知府,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调任南阳知府。南阳之地,自古便是有名的“冲繁难”缺份。“冲”指地方要冲,地理位置举足轻重;“繁”指经济事务繁忙,人口稠密,税赋繁重;“难”指民风强悍难治,官吏畏难。有清一代,南阳百姓告状打官司案件,一直高居河南全省榜首。因此缘故,南阳主官向来是“请旨要缺”,素由皇帝亲自考察任命,官衔品级也比寻常知府拔高一级,由此可见,想要在南阳做个朝野认可的好官并非易事。

南阳历史上曾有汉元帝时期召信臣、汉光武帝时期杜诗二位郡守勤政有为、清廉爱民,分别被当地百姓誉为“召父”、“杜母”(这也正是“父母官”一词出处和来历),之后又有汉桓帝时期刘宽、汉灵帝时期羊续二位郡守德才兼备,惠政赫赫,深受百姓爱戴。四位汉代郡守,年虽久远,死而不亡,顽强地活在南阳百姓的口口相传之中。世代南阳百姓养成习惯,藏否父母官,动辄以四位贤伊作为参照,后世官吏想要获得当地百姓认可,谈何容易?

刘拱宸系江南人氏,千里迢迢赴任中原大地,人生地疏,烦难艰辛可想而知。幸亏他已在吉安、西华、陈州等地多有历练,颇俱才干;怀抱一颗苍生社稷赤子公心奔赴使命,走马上任,立即自称刘宽后人,以为言志,以为自勉。主政南阳期间,刘拱宸因地制宜,审时度势,一手狠抓民生,开创性地兴建义仓,在风调雨顺年岁以民间粮仓形式储存粮食,以备饥荒来时,从容应对;一手大办教育,创设八所义学,教化地方,诲人不倦。期间南阳发生两次民变,刘拱宸不顾个人安危,冒死深入乌合之众,解救良民,巧化干戈,百姓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刘拱宸乘胜前进,一面捐修文庙,大力倡导读书风气,先后刊印《南阳人物志》、《南阳艺文志》等书籍,供士民学习考据;一面重修废弃已久的“宛南书院”,招生学习礼乐,并亲至陈州聘请教师前来执鞭任教。

刘拱宸不仅治政有方,而且爱民如子。“量比刘宽”之谓,实有过之,而无不及。每逢百姓诉讼相争,击鼓告状,必先召事主到偏房内室拉家常、叙闲话,和颜悦色问明事实,百般调解,以化干戈。不到万不得以,轻易不教双方屈膝公堂,折腰拜官。为审案需要,他别出心裁地把公堂屋顶漆成红色,还在堂前地上铺设两块篾席。如遇父子失和或兄弟相争,便让晚辈或年幼者跪于篾席之上,罚背《孝经》,或者详细讲解《孝经》大义,旨在取其“篾”与“灭”同音之意,晓谕“为人不行孝悌,天诛地灭”之理。讼诉人等经刘知府巧妙教化,幡然明理、悔过思过、自求息讼者不计其数。这也正是如今南阳府衙博物馆陈设两块篾席的来历。

图片

旧时官场运行机制迥异现代,县令、知府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理政安民,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自要千手千眼,精明能干;而断案平冤、明察秋毫,大裁大决却不得不辅以鬼点奇计。刘拱宸学养深厚,满腹经纶,更兼半生官场磨历,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养就一颗七孔玲珑之心,机变智慧,异于常人。说起刘拱宸断案趣事,天宝刘氏宗亲后裔至今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相传刘拱宸在陈州知府任上,城内一棵古樟树上吊死一个人。刘拱宸带领仵作勘查现场,怀疑死者是被人谋杀之后再吊到树上,造成自缢而死的假像,企图蒙骗官府,逃脱罪责。经过一番明查暗访,果然发现市民章三叶有行凶嫌疑,却不知逃往何处去了。为迅速侦破案情,又不兴师动众扰民,刘拱宸想出一条妙计,一面暗中密嘱官差,如此这般,依计而行;一面吩咐衙役满城鸣锣,大张旗鼓张贴布告,告知民众某日举行公审樟树大会,到时刘大人亲自审案,定教樟树开口说话,招供凶手姓名。满城百姓听闻如此怪事,难免瞪目结舌,议论纷纷:树樟又没长嘴巴,怎能开口招供?莫非这刘大人发了疯么?

到了公审大会这天,一大清早,樟树底下早已聚集得人山人海。男女老少,人人满怀好奇,个个一脸疑惑。忽然一阵锣声大作,府衙官差、衙役倾巢出动,簇拥着刘大人威风凛凛而来。到得树下,官差四方散开把守,只许人进,不许人出。刘拱宸命人抬来香案桌椅,点火焚香,一脸虔诚宣读祭文,郑重其事祷告天地,祈求显灵,务教樟树开口招供命案真相,以免费时费力,闭城搜捕,骚扰百姓,糜费公帑。程序已毕,忽然一声断喝:“给我打!”一对官差赶忙上前,甩开膀子扬起皮鞭,“噼呖啪啦”狠抽樟树。

刘拱宸黑着脸端坐官椅上,冲着那一棵亭亭如盖的古樟树,厉声喝问:“敢不从实招来?究竟死者被何人谋害,移尸吊到树上?”无奈樟树不能开口招供,两位官差越打越狠,累得满头大汗。刘拱宸似乎也失去耐性,禁不住挺身而起,破口大骂:“好一棵刁树,敢不招供,教你粉身碎骨!”闹腾半日,樟树上悠悠飘落早已安插好的一串树叶,不多不少,恰是三片。刘拱宸顿时双眼放亮,抬手喊一声:“停!”止住官差殴打樟树,猫腰起身,拾起地上树叶,如获至宝。捧在手里端祥片刻,凝神环顾左右,高声呼喊:“快快查实报来,城内有无名叫章三叶之人?方才天地显灵,已教樟树招供,正是章三叶谋害死者,移尸吊到树上,制造自缢假像,企图蒙混官府……”

话音未落,围观民众之中,早有一人面如死色,双腿颤抖瘫倒地上。原来早已逃跑的凶犯章三叶也被“审樟树”布告吸引,心里只当知府大人是个疯子,却又禁不住好奇,忍不住潜藏回城,混在人群中赶来看个究竟,不想天地显灵,竟教自己行凶事败……。如此这般,刘拱宸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一桩命案断得清清爽爽,分毫不差。南阳百姓交口称赞,妇孺皆呼“青天大老爷。”

图片

署理南阳知府多年,经他苦心孤旨,励精图治,南阳风气为之大变。当年越南贡使经过南阳,见城内各行各业秩序井然,男女老少安居乐业,心中感佩赞叹;一番打听,得知时任知府刘拱宸治政有方,慕名拜访,并馈赠华美衣服作为见面之礼。刘拱宸为官清廉,坚辞不受礼物,反而回送越南贡使一部《孝经》,以为纪念。越南贡使敬佩不已,归国之后,撰文称赞:“此乃中国第一流人物也!”

朝廷考闻刘拱宸德才兼备,政绩卓著,曾经专门降旨表彰,并奖掖他乘坐八台大轿回籍省亲,成就了历史上天宝刘氏家族的一段殊荣。

刘拱宸进士出身,终其一生不废悻悻学子本色,每日公务之余,手不释倦,笔耕不止。平生著作,计有《长平学治小谱》、《居官慎刑录》、《桐花书屋诗文稿》、《中州游记》、《年谱》等多部。及至晚年,终因操劳过度,鞠躬尽瘁,病逝于南阳知府任上。南阳民众听闻噩耗,如丧考妣,恸哭呼号,满城悲伤;而陈州百姓为他所立的“郡伯刘公告思之碑”至今保存完好。

直至一百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有南阳百姓在报刊网站撰文纪念刘拱宸。2007年10月30日,“人民网河南视窗讯”还转发了《大河报》记者盛夏之文《“父母官”本出自南阳府》,文章特别提到:“二百年来,南阳知府之中,兴学养士,实心爱民者,最突出的就是刘拱宸等人。”这是南阳人民对刘拱宸的最高评价,当然更是故乡宜丰的光荣和骄傲。 

作者简介:刘建华,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作协副主席,供职于宜丰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出版长篇小说《天宝往事》《立春秋》、人物小传集《天宝古村先贤小传》,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部、散文数百篇。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宝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