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文明与黄河祭祀文化

 文化龙乡 2023-07-15 发布于河南

何丽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把昆仑山称为万山之祖,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班固《汉书·沟洫志》云:“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因此产生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文明意义重大。

從历史上看,黄河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黄河文明的初期阶段,也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即黄河中上游的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等,以及黄河下游的太昊、少昊等,他们创造了黄河早期文明。这一时期邦国林立,出现城郭,农业生产社会化,手工业专门化,贫富分化,文化艺术也得到发展,如彩陶的大量出现。二是黄河文明的发展期,主要是夏、商、周三朝,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父传子,家天下”,形成国家政权体制。在黄河文化的影响下,周围出现了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形成较规范的文字和完善的礼乐制度,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鼎盛程度。三是黄河文明的兴盛期,即中华封建帝国文明的历史阶段,自秦汉到宋,汉唐文明享誉世界,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展。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长期以来,黄河两岸的人民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依恋,人民为了表达对黄河的崇拜、感恩和敬畏之情,就产生了神化黄河和祭祀黄河的文化传统。

据传祭祀黄河始于夏朝。夏朝是在黄河流域兴起的国家,先夏文化是西部羌人创造的。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云:“禹兴于西羌。”《荀子》卷十九亦载:“昭禹学于西王母国。”《禹贡》亦载: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积石山,即今青海省循化县境。大禹从青海省积石山疏导黄河至河南龙门,为以后夏朝的建立开拓了广阔的疆土。夏人祭祀黄河可能开始很早,但形成完整的祭河礼制,则始于夏槐时期。槐是夏朝第八位天子,在位26年,先后征服了泗水、淮河之间的九夷族,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是夏朝最强盛的时期。夏槐开创了沉祭仪式,就是在隆重的祭黄河仪式上,把牺牲品(祭品)猪、牛、羊沉进河里,还将当年舜帝赐给大禹的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即黑色的玉圭)也沉入河中,以表示对黄河水神的敬畏和虔诚。这种“沉祭”形式一直延续了数千年,历代国王、皇帝都相沿不辍。

商代祭祀黄河的盛典更频繁,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关记载黄河祭祀的文字不下500款,而且对黄河有“高祖河”之称。周王朝“敬天法祖”,在中原荥阳建立祭祀黄河的庙堂,形成更加规范成熟的祭祀制度。秦王朝祭祀山川,封禅泰山,所祭河川当有黄河。汉宣帝自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正式列“四渎”为神入国家祭典,而黄河被列为“四渎”之首。

祭祀黄河,就是人民把黄河神圣化。传说中的黄河水神有许多位,主要有巨灵和河伯。

巨灵为黄河之神,始见于张衡的《西京赋》。据《搜神记》载,今二华之山,本为一山,阻挡黄河使之绕道而流。巨灵遂手按山顶,以足踢山,使之分为两半,让河水穿山而过,因再造山川,被尊为黄河神。河伯为黄河之神见于《楚辞》《庄子》等典籍。传说河伯为大禹治水献了《河图》,被尊为河神。另据《搜神记》载,弘农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因其善,天帝署为河伯。魏晋以后,道教对民间诸神广为吸收,纳入神仙体系。河伯被视为得道成仙的仙官。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将河伯列为太清右位。唐以后,江河湖海各处水神均为龙王所占据,除道书、小说偶有提及外,河伯已在民间信仰中失传。

黄河之神,自唐朝以来被历代帝王封号晋爵。唐朝封为“灵源公”。宋朝在澶州置河渎庙,封号为“显圣灵源公”,每年春秋致祭。元朝封“河渎灵源弘济王”,并于1238年派出荣禄公都实,佩金虎符探求河源,来到青海星宿海,祭祀河神。后翰林侍读潘昂霄依都实随从口述,写出《河源志》一书。明朝封黄河为“西渎大河之神”。另有诗僧宗泐出使西藏,归途经黄河源,写有《望河源》,其中有诗句“群峰让独雄,神君所柄宅”。说明他也祭拜了黄河神君。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封黄河神为“显佑通济金龙四大王之神”。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加封黄河神为“显佑通济昭灵效顺金龙四大王”。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派员拨银在积石关(今青海省循化县境)黄河岸建河神庙一处,雍正帝亲题“福佑安澜”御制匾额一面,并立《御制建庙记》碑一通,《御制祭文碑》一通,建碑亭一座。清朝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黄河在仪封决堤,河水泛滥,乾隆帝命特制作一块白玉璧,派专使赴现场祭祀河神。

历代国家公祭黄河的地点主要有:临晋(今陕西省朝邑镇)、河中府(今山西省蒲州)以及河南省武陟嘉应观。宋代以来,在今河南省滑县、温县、濮阳市、偃师市、兰考县、睢县、延津县,陕西省韩城市、佳县、吴堡县,山西省芮城县、偏关县,甘肃省兰州市、临夏回族自治州、靖远县,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山东省东阿县,江苏省沛县、淮安市等都有专门场所祭祀黄河。

这些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恢复振兴,黄河流域不少地方举行了祭祀黄河的盛典。其中,规模宏大的有2012年河南省孟津县的“黄河安澜祈福大典”和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黄河宫祭祀黄河大典”,其活动宗旨都是“感恩黄河、礼赞黄河、祈福中华、人河共和”。

黄河祭祀文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优秀文化传统,这笔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开发。传承和弘扬黄河祭祀文化传统,有利于增强黄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健康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