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路里!别再熬夜伤身体:急性昼夜节律紊乱可诱发大脑炎症

 脑声常谈 2023-07-16 发布于上海

上海欣软动物行为实验手册》正在免费包邮发放中,《动物行为实验指南》是前者的进阶篇,全书预计2000页+,内容更加详实严谨,印书版预计9月份完成,获取方式请关注公众号:脑声常谈的后续通知。


关注脑声常谈,好书送不完丨动物行为实验手册暨实验准则及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2022-12-04

2023713海因里希海涅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研究所Sonja Johann研究团队在Cells杂志上发表文章Acute Circadian Disruption Due to Constant Light Promotes Caspase 1 Activation in the Mouse Hippocampus揭示了持续光照引起的急性昼夜节律紊乱促进小鼠海马中Caspase 1的激活

在哺乳动物中,昼夜节律系统控制着各种生理过程,以在每天24小时的周期内维持新陈代谢、行为和免疫功能。尽管节律性活动是由下丘脑中的细胞自主核心时钟驱动的,但它会受到外部线索的影响,例如环境照明条件。夜间暴露于人造光(ALAN会导致昼夜节律紊乱,因此与现代社会文明病的发生增加有关。 此外,昼夜节律的改变和免疫反应的失调(包括炎症小体激活)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常见特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尽管有证据表明海马体中的炎症小体是由压力激活的,但昼夜节律紊乱对炎症小体激活的直接影响仍然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作者旨在分析暴露于恒定光(LL是否会影响小鼠海马体中炎症小体的激活。除了昼夜节律能力下降和运动活动减少外,还发现暴露于LL的小鼠海马中caspase 1显著升高。没有发现炎症小体引发或前白细胞介素裂解的标志。这些发现表明,严重的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准备启动炎症小体的组装,这可能使大脑更容易受到额外的厌恶刺激。

图一 恒定的光会扰乱行为的昼夜节律,但不会影响不同白细胞亚群的体重增加比例

小鼠适应10天后,对照组维持在LD条件下,而实验组暴露在LL条件下14天。在LDLL实验阶段连续记录小鼠的自发运动活动。在LD下的行为节律明显短于LL条件下。所有LL下的小鼠均被归类为节律性小鼠。与LD相比,LL下的小鼠节律强度明显较低。此外,LL下的小鼠中,总活性显著低于 LD下的小鼠,最终体重增加没有不同。

图二 恒定光照不影响不同白细胞亚群的比例

作者接下来分析白细胞组成作为应激和一般炎症反应的标志,没有发现LD LL之间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百分比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百分比非常低(<1%),因此未对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进行统计分析。

图三 持续光照两周后神经胶质细胞轻度活化

接触 LL会影响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为了响应危险信号神经胶质细胞会采取激活的表型,导致形态变化并释放促炎介质。因此,使用各自的标记IBA1 GFAP研究了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两种胶质标记物的MFI LL中均略有增加,但只有IBA1被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然而,两组的mRNA 水平和蛋白质浓度相似。此外,通过分析M1标记一氧化氮合酶 2 (NOS2)M2 标记精氨酸1(ARG1)的比率,研究了小胶质细胞M1/M2状态的变化。由于ARG1NOS2竞争相同的底物 L-精氨酸,这些标记的转录比率的变化可以表明M1M2出现极化。

图四 LL下小鼠中炎性体成分的转录水平仅受到较小影响

为了响应PAMP/DAMP炎性复合物在细胞质中组装对于某些炎症小体,例如NLRP3,需要包括启动和激活的两步过程。为了评估炎症小体的引发和激活,作者进行了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LL组中mRNA中的AIM2相对水平显著降低。未检测到PRR NLRP1bNLRP3NLRC4ASC或白细胞介素IL1bIL18mRNA水平存在差异。

图五 LL实验后活性caspase 1的蛋白浓度显著升高

接下来使用蛋白质印迹研究了LL对炎性体蛋白水平的影响。LL组中裂解的caspase 1水平显著较高。裂解的caspase 1前体的相对水平没有差异。LL小鼠中ASC的相对蛋白水平降低。炎症小体传感器蛋白NLRP1NLRP3NLRC4AIM2的蛋白水平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图六 NF-B、IL1和IL18的蛋白质水平不受恒定光的影响

在最后一步中,作者分析了转录因子NF-κB和细胞因子(包括IL1IL18)的磷酸化。LDLL之间磷酸化NF-κB亚基 p65、细胞因子前体pro-IL1pro-IL-8或裂解IL18的水平没有差异。

总之,恒定光诱导的急性昼夜节律紊乱可以感知先天免疫系统,从而促进炎症小体组装和炎症小体效应器caspase 1的裂解。NF-κB缺乏对IL前体的转录激活,通常随后是细胞因子加工增加表明启动效率低下。再加上额外的有害刺激,活跃的准备启动炎症体平台可能会促进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可能使大脑更容易受到炎症、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文章来源

https://www./2073-4409/12/14/1836


特别鸣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