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王之诗

 zqbxi 2023-07-16 发布于江西


古之诗人中有位极帝王者。开国之君(含中兴之君)刚健,豪放而慷慨,旨意紧扣社稷事业。亡国之君,柔软,亡之前赏心风花雪月,婉约而香柔,亡之后(囚徒之君)伤心风花雪月,婉约而哀软。开国之君,诗词余事,本色是政治家。亡国之君,刻意诗词,“此身合是诗人末”?

且听开国之君和一代雄主的龙吟虎啸。

汉高祖《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将安所施?

楚霸王《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汉武帝《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倬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魏武帝《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魏文帝《至广陵於马上作》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晋高祖司马懿《宴饮诗》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逢际会,奉辞遐方。

将扫逋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武阳。

唐太宗《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偏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武则天

“均露均霜标胜壤,好风好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谷底浴云衣。”

黄巢《菊花诗》

我待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太祖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咏日》)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咏月》)

金海陵王完颜亮《题扇》

“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

《题临安湖山画壁:

自古车书一混同,南人何事费车工。

提师百万临江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念奴娇》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癫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飞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戢,

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落。

以上是典型的开国之君或中兴之君的慨而慷。近现代的革命领袖也是这个特征。

孙中山《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庆功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再听亡国之君的靡靡之音。南朝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年48,3年皇帝,被侯景所杀)

《美人篇》

佳丽尽关情,风流自有名。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

粉光胜玉靓,衫薄拟蝉轻。密态随流脸,娇歌逐软声。

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

《泳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蕈文生玉腕,香汗浸红沙。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金闺思》

游子久不归,妾身当何依?

日移孤影动,羞睹燕双飞。

陈后主(553—604,年52,在位7年,灭于隋,封长城县公)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帏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隋书经籍志》说:“绮艳相高,极於轻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隋书》又说后主还写过“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歌词。未几,隋兵压境,做阶下囚。《玉树后庭花》遂成不祥之兆,亡国之音。以至后人思及六朝故事,总要想到这支“后庭遗曲”。所谓“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隋宫》),“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夜泊秦淮》)。陈后主还有一首调戏皇后的诗《戏赠沈后》: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自去。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隋炀帝(569—618,年48)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幸江都作诗》

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

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南唐李后主(937—938,年51,15年皇帝,3年俘虏,封违命侯)工书善画,精通音律,擅长诗词文赋,尤以长短句流芳千古。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剗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姿意怜。

后蜀孟昶(919—965,年46,在位28年,当年投降当年病死)

《避暑摩可池上作》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开,只恐流年暗中换。

都是婉约香软的娇柔之作。而亡国之后,囚服取代龙袍,哀怨取代香软。

李后主《虞美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53)

《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西风、破扉、孤馆、微灯,凄凉欲绝,伤心欲绝。

所以说,比较帝王诗风,开国之君慨而慷,其政举;末代之君香而柔,其政危,囚徒之君哀而软,其政熄。

附:史家之诗

      史家不能不读诗。因为有些诗歌就是历史记录,史家要利用诗歌研判历史。例如《诗经大雅》的《生民》《公刘》《绵》以非常客观的历史内涵描述了东亚大陆原始社会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厥初生民,时维姜原”;描述了东亚大陆的父系社会一开始就是农业定居的社会,描述了农业定居的原始族群寻求生存趋利避害不断迁徙的状况和全民皆兵的组织形态以及这种组织形态逐步演进到国家形态的车辙马迹。从司马迁开始直到今天,史家治先秦史,仍然离不开诗经中的这一组“史诗”。

史家不能不读诗,因为如前所述,有些诗歌就是历史批评,白居易鞭挞奸臣篡国:“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清人吴伟业《圆圆曲》声讨奸臣卖国:“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天问》指责红颜祸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殷有惑妇,何所讥?

妲灭淫商,民以亟去。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不同意的,也大有人在。唐人崔道融《西施滩》:

宰痞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唐人罗隐《论西施亡吴事》: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必怨西施。

西施若解亡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宋人王安石赞成:“但得君王诛宰僖,不愁宫里有西施。” 认为罪在奸臣,不在美人。唐人陆龟蒙认为既不在奸臣也不在美人而在于君王。《吴宫怀古》:“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李商隐也反对红颜祸国论,主张好色亡国论。《北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指责齐主沉湎女色,不能自拔。白居易也有这层意思。《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清人袁枚说的最清楚,《张丽华》:

结绮楼边花怨春,青溪栅上月伤神。

可怜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传里人。

李商隐又批评君王求才,时常叶公好龙,不问正业。

《贾生》: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嘲讽汉文帝浪费贾谊才干。辛弃疾《永遇乐》: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到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针砭北魏拓拔圭好大喜功,草率求成

史家不能不读诗,因为有些诗歌就是历史总结。毛泽东《贺新郎》通览历史,总论兴亡,指出农民起义是推动兴亡和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事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侨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尽,东方白。

五千年春秋,一气呵成;数十代兴亡,几笔掠过。联想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凸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大气概,大襟抱,大手笔。

当然诗家以诗论史与史家以文论史是有区别的。诗家以诗论史,立足于自己的情和志,其性质,都是借史抒情,借史明志。一般感情强烈而鲜明,议论也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史家以文论史,立足于自己的史学观念,一般文字严谨而冷静,事实清楚而真实,不以个人的好恶判断是非功过。(这也正是古代史学界认为《汉书》优于《史记》的缘故)所以从专业的立场说,论史说史,自然要以史学著作史学文章为圭臬,以文学诗歌为资讯。

史家不能不读诗,还因为诗歌是文化素养和文章素养。隋唐以诗取士正是这个道理。“二十四史”的作者个个史家,也几乎个个写诗。《史记》作者,西汉司马迁,写骚体《悲士不遇赋》,是中国最早的抒情小赋之一。《汉书》作者,东汉班固,写五言《咏史》,是中国第一首文人五言诗。《三国志》作者,晋人陈寿,少有才学,应该是能写诗的,可惜无诗传世。《后汉书》作者,南朝宋人范晔,存诗二首,一首录入《文选》,《乐游应诏》。一首见于本传,谋反弃市,临终吟哦,《临终诗》:

祸福本无兆,性命归有极。

必至定前期,谁能延一息。

在生已可知,来缘懵无识。

好丑共一丘,何足异枉直。

《晋书》作者,唐人房玄龄,一代名相,唐太宗送过他两首诗,想来也是能诗的,但《全唐诗》只有君臣联诗一句“登封日观禅云亭” 。《宋书》、《南齐书》作者,梁人萧子显,善诗,诗载《玉台新咏》、《艺文类聚》等。《咏苑中游人》:

二月春心动,游望桃花初。

回身隐日扇,却步敛风裾。

《梁书》、《陈书》作者,唐人姚思廉,在隋为代王侍读,在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魏书》作者,北齐魏收,诗载《文苑英华》、《乐府诗集》、《诗纪》、《初学记》等。《北齐书》作者,唐人李百药,《全唐诗》有载。《周书》作者,唐人令狐德棻,《全唐诗》有载。《隋书》主编,唐人魏征,《全唐诗》有载。《北史》、《南史》作者,唐人李延寿,崇贤馆学士、符玺郎。《旧唐书》主编,后晋赵莹、刘昫(xu)。《新唐书》主编,北宋欧阳修、宋祁,诗名大于史名。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春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把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旧五代史》主编,北宋薛居正,后唐进士,后周刑部侍郎,北宋司空。《新五代史》主编,北宋欧阳修,《宋史》、《辽史》、《金史》主编,元人脱脱,也是一代名相,研习诗文,尤擅书画。《元史》主编,明人宋濂,学士承旨知制诰,文章大家,中学课本收过他的《送东阳马生序》。《明史》主编,清人张廷玉,康熙进士,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今称“二十五史”是加了民国赵尔巽(sun)等编修的《清史稿》)

诗家不能不读史。史是诗家底蕴。不读史的诗人难有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的大情感,难有铭功景钟流惠下民的大襟抱,难有笔惊风雨诗泣鬼神的大手笔。所以从屈原到秋瑾,中国古代的优秀诗人无不文史贯通,且兼融哲学。由此看来,古代学校文史哲不分家的教育,实在是高明的教育。古代文人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实在是优良的传统。这种教育和这种传统当今比较薄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