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杂论三则

 孙郎中 2023-07-17 发布于山西
【一】作为父母 ,我们育儿育女,育的是孩子,修的却是自己!当代著名教育家王凤仪老善人说:“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父母既是孩子的根,也是人伦之始,“生而养之,养而教之。教养,是一个家庭传承给孩子的最好礼物。”若再以阴阳来看,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和才能家庭和睦。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的心身健康,我也在努力修自己。“正人先正己”,家长应该经常不断的加强修养,要有正确的三观,要经常修正自己的三观。只有三观正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三观正的孩子。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常任老师、生活老师,终身老师。因此,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对儿女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不要一味的把自己儿女的教育全部都推给学校和老师。也就是说,孩子的人生是否成功,全在父母的感化。如果父母总是无端发脾气,总是喝酒打麻将,总是各种怨恨恼怒烦,试问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如何保持快乐呢?又如何能顺利成长呢?俗话说:“孩子不用管,全靠父母感。”孩子不是管出来,而是父母感染出来的。父母如果着有优秀的品质,其孩子品质一定优秀。换句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身正,影子就正;若父母身不正,影子也就歪斜了。

【二】人到中年,精气神开始不足了,他们承受的压力是无法形容的,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需要自己去照顾,生怕他们生病,一生病,不光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还担心一病就不起了。孩子的教育成长需要花费更多的照顾和费用,两个孩子的家庭,各项开支都是不小的,总希望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会拼命的挣钱,给孩子好的保障。中年人工作中的压力也不容忽视,人到中年,工作上兢兢业业,不能犯错,随时都会有年轻人会替代你。中年人的压力需要爱人之间共同去承担,需要彼此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否则,时间久了,一个人的压力太大了,真的会绷不住的,会生病的。如何才能避免生病呢?从中医角度来分析,肝主疏泄,我们正常人是能把体内的代谢浊毒排出体外。如若承受压力过大,就会伤肝,导致肝的疏泄功能下降。心主神明,心含君火,压力过大亦会造成精神疲惫,君火失明。若更兼反复熬夜,睡眠不足,外感侵袭,或饮食不节,都会导致正气下降。对此,我建议不妨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入手调理:多素少肉,清淡饮食。中年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下降,若吃太多的肉,既会消耗脾胃阳气,又会导致痰浊水饮积滞,诱发各种慢性疾病;多运动,可以宣畅阳气,加强气化,激活五脏六腑的功能:可以调畅脾主四肢和肌肉的功能,还可以加强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肝主筋、肺主呼吸、肾主骨,主气化的功能,能让五脏的生理功能健康不衰。

【三】现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喝,却普遍有三大遗憾:一是学业压力太大,不容易快乐起来;二是户外活动太少,体质不足;三是过多依赖手机等电子产品,缺乏社会交流。这三个遗憾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一方面容易生病,不但易患各种慢性疾病,还容易患抑郁、焦虑等病;另一方面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陷入各种负面情绪之中。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沉浸在“鸡娃”、升学、内卷的焦虑中,不能把目光所及只能看到成绩、排名、大学,更不能痛斥那些学习不够努力,整天不务正业的孩子。我的观点是,父母也要与时俱进,也要自我反省,要跟上社会发展和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彩色的,未来是无限的,我们不能用分数和升学来毁掉孩子的梦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未来。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谨慎且重视。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健康成长,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理也健康。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读书学习能力,同时激发孩子的天赋,增长孩子读书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未来越来越喜欢学习,并最终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和善良的品质。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对于孩子们的要求就是:要健康,要快乐,要善良,要有正确的三观。在此基础上,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样的人生肯定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