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礼物》:你活得越充实,便死得越坦然

 怀众心理 2023-07-17 发布于福建

下午晚些时候,她突然睁开眼睛,转向我说道:“是时候了。欧文,是时候了,够了,欧文,够了,让我走吧!”

“需要我请P医生来吗?”我用颤抖的声音问。她用力点了点头。

P医生在90分钟后到达,但他判断吗啡让玛丽莲的意识太过昏沉,不能自愿吞咽结束生命的药物,而自愿吞咽是加州法律所要求的。他下了医嘱,大幅度限制她的吗啡,并告诉我们,他和护士将在第二天早上11点返回。他留给我们他的手机号码,要我们在必要时随时给他打电话。

第二天早晨,玛丽莲早上6点醒来,非常不安,再次恳求P医生来帮助她结束生命。我们给他打电话,不到一小时,医生就赶来了。玛丽莲早先曾要求过,她走时,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要在场。三个孩子前一天就住在家里,但另一个在马林县他自己的家中,有一个小时车程。当儿子从马林县赶来后,P医生靠在玛丽莲身边,凑近她的耳朵问:“你想要什么?”

“不想活了,到此为止。”

“你确定现在就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吗?”虽然玛丽莲极度昏沉,但她还是坚定地点头。

P医生先给她一些药物来预防呕吐,然后用两个杯子准备致命的药物。

他面露忧色,当把吸管放进玻璃杯里时,他不无担心地说道:“我希望她的意识足够清醒,且有足够的气力能把玻璃杯里的药物吸上来。法律规定病人要有足够的意识自己吞下药物。”

我们扶玛丽莲从床上坐起身来。她把吸管放进嘴里,喝完第一杯。P医生随即把第二杯递到她唇边。虽然玛丽莲虚弱得说不出话来,但她还是一口气喝完了第二杯。她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深深地呼吸。床边是P医生医生、护士、我们的四个孩子,还有我。

我的头靠着玛丽莲的头,注意力全都放在她的呼吸上。我感受着她每个细微的动静,默默数着她微弱的呼吸,数到第14次时,呼吸停止。我俯下身,亲吻她的额头。她的身体已冷:死亡降临。我的玛丽莲,我最爱的玛丽莲,永别了。

以上文字是来自《生命的礼物 关于爱、死亡及存在的意义》中的片段,作者是欧文·D·亚隆和他的妻子玛丽莲·亚隆。

玛丽莲不敌病痛的折磨,选择了在医生的帮助下结束生命,读起来让人心痛,但似乎又感到解脱。对于死亡,我们向来讳莫如深,况且,即便不明说,对死去的原因很多人是有好恶排名的:对世界或者他人做出贡献>自然老去>意外事故>自杀。很多人暗地里觉得自杀的人不够坚强、不够热爱生命,伤害了家人等等。所以当我在书中看到亚隆夫妇如此坦诚地把这个过程写出来,非常震撼。

这本书是玛丽莲确诊多发性骨髓瘤(一种血细胞癌)后,她邀请丈夫欧文·亚隆一起写一本书,谈谈她的病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的。这本书便是按照时间顺序,前半部分是欧文一节、玛丽莲一节交替进行,后一部分则是在玛丽莲去世后,欧文·亚隆独自完成的。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

在开始写这本书时,玛丽莲被医生诊断生命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欧文本人有心脏和平衡的问题,记忆力也日渐衰退。可以说,整本书是两人生命倒计时的记录。玛丽莲一边忍受身体痛苦的折磨,一边积极寻求医学的帮助,减轻痛苦、寻求新疗法试图延长生命,最后无效而主动选择放弃生命;而欧文·亚隆则尝试过没有玛丽莲的日子,毕竟玛丽莲是他的一生挚爱,两人共同生活了65年。

书中内容很多都和当下他们的现实场景息息相关,为什么不搬进养老院、为什么放弃化疗、该如何向好友告别、留给孩子什么……再加上欧文·亚隆本人因为年龄原因决定退休不再接长程个案,以及他在玛丽莲去世后如何处理自己的哀伤……当两人都以百分百的诚实面对自己和对方的时候,死亡不是禁忌话题,而是他们必须面对的处境。

虽然整本书都是面对死亡的话题,但读起来并不沉重,反而能引发一些有关自己“该如何活”的思考

比如,当玛丽莲在整理自己的遗物时,一些纪念品让她回想起和欧文·亚隆的某一段经历,带她回忆起那些“把美当成生活”的地方。于是我忍不住想起,我的生活呢?有哪些时候有哪些地方是“把美当成了生活”?而更多时候,我好像是在打发时间,活在事物的世界里,沉浸在日常琐事中。

玛丽莲认为,很多东西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但是留给孩子们只是增加他们处理的负担罢了,于是在生前就把珍藏的一批法文书捐赠给了友人。某天夜里,她拿出自己的胸针、项链等等,如数家珍,和女儿谈笑着这件要给谁那件留给谁。这不禁让我也审视起身外物来,有哪些是我真正喜欢的?有哪些是出于占有的目的?而又有哪些,其实我根本从买来的那天就忘记了?怪不得需要时不时整理和断舍离。

更令我羡慕的是,玛丽莲和欧文·亚隆都分别提到过此生几乎没有什么遗憾,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基本满意,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里,他们有创造、有成就,帮助了一些人,即便在生命的晚期,他们依然在工作,他们都认为得到的远超过自己的预期;在关系上,他们深爱对方,从对方身上得到成长,共同养育了四个孩子……

如同本书扉页上写的那样,“你活得越充实,便死得越坦然”。推荐你在这个夏天,看看这本《生命的礼物》,它是亚隆夫妇献给对方的最后礼物,也是给我们每个人的一场温柔的死亡教育。当我们不只是用否定、回避的态度去看待死亡,我们明确地知道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终点,我们越能活出自己,就越能没有恐惧和遗憾地去抵达终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