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述槐轩》⑬——《传》之一章 l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与国人交,止于信。

 有而无限 2023-07-17 发布于山东

12

竹林书院

 图片

学入槐轩,武继隐仙,医承终南。

专注于道武医智慧的传承与传播。

著作提要

     《祖述槐轩——刘伯谷先生讲<大学><中庸>》,是跟根据刘伯谷先生讲授清代大儒刘沅《大学恒解》《中庸恒解》的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分为《古本大学》讲稿和《中庸》  讲稿两个部分。《古本大学》讲稿以《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为蓝本,指出学习《大学》的目的在读书明理和学习做人之道,在复性和周知民情,深人浅出地讲解了成已成人的  本末关系和功夫次第。《中庸》讲稿阐明了“天  道即人道”“尽人即可合天”的大旨,论述了做人的根本问题和天人一体、天人和谐的基本观点。刘伯谷先生所讲大学之道和中庸之道,皆以其曾祖、槐轩学说创始人刘沅所著《大学恒解》《中庸恒解》的基本观点为据,贯穿了刘沅的先后天学说和理气学说,指出并纠正了程朱理学对儒家元典的误解,为读者准确理解儒家元典字义、文义和主旨, 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教材。

《传》之一章

图片

刘伯谷先生撰

录自《祖述槐轩》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①

     (以上)这一节在谈什么呢?每句(都)有一个“止”字,就是进一步来阐释“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什么要止于至善?他进一步来申明,因为前面已经有了,你看嘛,诚意也有了,致知也有了,怎样才能够格物?怎样才能够致知?怎样才能够诚意、正心一直到修身呢?最关键要有个基础,修身是为人的开始,而知止就是为人之基础

图片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这是《诗经·商颂·玄鸟》那一篇当中的两句话千里,是指广大;畿,是指京城。一个国家都有京城。“邦畿千里”,京城有千里那么大,表示京畿之大,国家的首都之大。“维民所止”,都是老百姓所看到的地方,都是他们眼光所止、意识所止、所关心的地方。老百姓都关心京城,这个也叫作止,思想集中到那(里)。

     这两句话是《诗经》上说的,但是也是打个比喻,我们说《诗经》上都是打比喻的,所以《诗经》上的风、雅、颂、赋、比、兴这个“比”  字很重要,读《诗经》首先要了解“比”,它都是用人们所看到的、所知道的、所关心的这些东西来打比喻的,读《诗经》要懂得“比”。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这实际上是说人民关心京城,重点在一个什么字上啊?止字!人民都要关心京城。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诗经·小雅·缗蛮》缗蛮是指那个雀雀的声(音),鸟声。黄鹂鸟喳喳喳喳地叫,(称作)“缗蛮黄鸟”。

     “止于丘隅”,鸟儿是要找个地方休息的,它又停止在哪里呢?在丘隅那个地方停止。丘隅,山弯弯口,山旮旮里头。喳喳叫的那个黄鸟,它也晓得止,它也晓得要能够安居下来就在那个山旮旮里头去筑个窝。这也是比喻。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于,当成“在”字讲,在停止。鸟在丘隅停止,人民的思想在哪(里)停止呢?在京畿停止。孔子说,人也好鸟也好,他们都要找个地方停止啊。“可以人而不鸟乎?”难道鸟都晓得找个地方停止,人连鸟都不如吗?

     举《诗经》上这两句话,孔子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回答,但是不回答等于回答了。言下之意是什么?人还是应该在思想上应该有所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节不言而喻,就是在阐明“止于至善”的问题。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诗经.大雅.文王》)这一句话是举文王(为例)来说明必须要有所止。你看文王,古代的圣贤之君。穆穆者,是指道德高尚,道德高尚的那个样子就是穆穆。道德高尚的文王啊,他以天之名,在为老百姓做事,但是他也没有忘记“于缉熙敬止”。缉是继续的意思,熙是光明的意思,敬止,恭恭敬敬地停止在至善之地——止于至善。这个了不起的文王啊,他不断地、继续地停止在至善之地。

     停止在至善做什么?格物嘛,然后致知嘛,然后诚意嘛,然后正心嘛,最后到达修身嘛。修身是始于什么?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这五个功夫次第都起于“止于至善”,(所以,“知其所止”,是)强调“止至善”

     前面《本经》上已经说了嘛,怎样才叫修身呢?正心嘛!怎样正心呢?诚意嘛!怎样诚意呢?致知嘛!怎样致知呢?格物嘛!怎样格物呢?不言而喻,知止,止于至善,对不对?所以这一节是说,修身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止于至善

图片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对)修身以外的推爱来讲的。孔盂讲,修身还没有到最后,修身只(是)半截。槐轩讲,修身只是成为一个君子、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的半截,修身只解决了成己的问题,而后头半截——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推爱了,成人了,这个才是全的圣人,全的君子。

     所以“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都集中在谈止至善,说明止于至善的必要,对不对?那么光是止于至善(还)不够,所以曾子(还要)进一步把它推出去。

     最后这一部分“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  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就把推爱的内容说了。曾子认为止于至善只是功夫次第的半节,只是本,还有个末。本是先,末是后,既要知本,也要知末。槐轩就(用)八个字(把它)概括了,叫作:“动静交修,本末交养。”成己成人的全部学问(本末之功夫、先后之次第)就在这里面。

     对内应该“止于至善”,对外就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就要求在五伦当中去贯彻,对不对?槐轩教我们的:“五伦果然敦,天地一气接。”具体的就是在五伦当中来贯彻,这个就叫推仁,也叫推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