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万有斥力和浮力 我们假设地球是一颗气体星球,在球心吹起一个氢气球,这颗氢气球会受浮力影响越飞越高。如果真的有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从地心引起的力,吸引万物而生。现在浮力也是从地心升起的力,排斥其它物体而生。通常理解,浮力如果大于引力,则物体上浮;如果浮力小于引力,则物体下沉。然而同在地心,同时出现一个向上的力,又出现一个向下的力,这种组合是不该出现的。
评议: 解释一下: 1、假设地球是气体的,在球心吹起氢气球才成立,否则地下是岩石。 2、万有引力来自地心,地心引力最大。地心引力最大的涵义是,气球理应在引力最大处安静的呆着;浮力F=ρgv,它也是来自地心。 3、气球是悬空的,气球要么受到浮力影响,要么受到引力影响,只能选一项。不能同时受到两种作用。
正文: 从气体星球模型引申至假设地球是个液体星球,再把液体星球推广至所有星体,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既是万有斥力才是浮力的本源。一切星体的形成,是宇宙压力把物质压缩成一团;万有斥力让万物成离散状态。
评议: 同在地心,有的物体受到引力的作用而不运动,而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影响上浮。为什么会上浮,是因为有斥力的原因。这时候已经把浮力的本源归结为斥力存在的原因了。 但是思路过于跳跃,浮力讲的太浅,把浮力和斥力关联起来的讲述,讨论的过于简单。 下一句又是大逻辑,“宇宙压力把物质压缩成一团;万有斥力让万物成离散状态”,也是同样给人跳跃感,通读《天龙物理学》的人会知道这句话来自哪里。但是在这篇论文里,让人难以理解。当时仅仅是认为斥力客观存在,人们却忽略了它,这股斥力形成的原因并没有找到。
正文: 物质自从诞生之时开始,就十分不友好,万物都是相斥的。距离越近斥力越是明显。一切星体,宇宙压力把它压成一团,然而斥力让物质离散成层次状态,一切星体都是这个原理。每一个原子都有分离的冲动,每一个粒子都希望独立于外。从粒子震动开始,物质就尝试分离了,只是力量不足,不足以分离。 这种斥力在星球上会以浮力的形态出现,在太空中斥力的存在让星体保持一定距离。地球和月球也是这个道理,宇宙压力把月球压向地球,地球和月球的斥力让二者保持距离,当然还要考虑离心力的问题,最终让星体保持力的平衡状态。这三种基本力的平衡为一切天体周而复始旋转的根本原因。
评议: 斥力的存在,在地球上以浮力的形式出现;在太空里,斥力让星体保持距离。此时我还考虑到离心力的问题,当时受牛顿的影响很深的。
正文: 斥力随着距离越远它的影响越小。星体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调整平衡状态,当斥力大,就会让星体距离更远一些;斥力小就会被宇宙压力压迫的两个星体距离近一些,于是总体的看星体的运行轨道呈椭圆。由于离心力和运动速度关系密切,速度越大,离心力越大,曲率也就越小。
评议: 1、此时力对我的影响很大。 2、谈浮力目的是引出斥力,谈斥力,目的是解读星体的轨道。 3、当时星体轨道的形成,我理解为离心力的原因,总之是力的结构问题引起的。现在则根本不信力的分解那一套。
正文: 星球周边的大气层和突破大气层的空间,物体在大气层横向运动速度有限,然而突破大气层之后的空间实际都是高速运行的质点组成,这些质点通过一般手段无法观察,可以把这些质点视为暗物质,卫星就这种空间之内,卫星被暗物质带动而高速运行。物质在大气层内的斥力体现为浮力,物质通过大气层则离心力的影响就十分明显了,于是卫星也是“浮力”的作用而漂浮在星体上空,归根到底浮力就是斥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太阳系八大行星和行星带的一切星体都可视为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本源却是物质的斥力。
评议: 当时我受暗物质思想的影响的。 物体为什么会运动?牛顿力学解释是大爆炸;而我当时思考大约是暗物质流动,把小星体带动而转动;我是不相信上帝没事了推动物体去运动的。 一个氢气球,漂浮在空中,是浮力;漂浮到轨道上呢,也应该是浮力;飘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了,也依旧是浮力;实际都是斥力在作怪。 我是把浮力、斥力、星体距离放在一起思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