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料 | 曹翰田序《璞山存稾》

 考槃在澗 2023-08-14 发布于江苏
老愷按語
《璞山存稾》之曹翰田序,是一篇內蘊深情、心懷悲憫、言辭懇切、文采斐然之作。翰田公寫這篇序文時,已經是虛歲八十的耄耋之年,距離曹藍田去世也已經過去了三十四年。這期間歷經太平天國之亂,從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到劫後餘生、同光中興,直到此時,翰田公方有空暇、有心境來校閱亡兄的遺稿,也才有精力、有財力將其付梓。本文由筆者錄入、句讀、標斷,係首次以數字文檔形式面世。

《璞山存稾》十二卷

先兄殁三十餘年矣,今始檢其遺棄梓之,遲緩一至於此,言之不禁涕之流落也。猶憶曩在皖城,方存之京卿、徐毅甫學博、楊仲乾明經諸名輩,均以先兄文行有聲語,余亟梓其文公諸同志,私念先兄所箸甚富,而存稾寥寥,擬俟績行摉輯,以致未果,遞更歲月網羅散失,廲有所獲,猶未及其半也!
余輾轉羇棲,亦頹然老矣,兄子榮綬先後鈔錄遺賸各稾,由里寄余校閱,越數月,旣竣,爰次爲若干卷,𢑥付剞劂,顔曰《璞山存稾》,以先兄自號「璞山」也。
先兄性明敏敦篤,自少時殫精經史,昕夕批誦,務得其事理之所以然,詞章浮靡之習不屑也。嗣後,南北奔馳,見聞日擴,凡於國計民生、世道人心有關係者,靡不加意推究以求實,實可見諸施行;遇忠孝節亷之事,輒欣羨不置,汲汲務爲已;有其不韙者,毅然拒之,若將浼焉。遭值時變,崎嶇戎馬之閒,倡議鄉團,激厲忠義,意氣慷慨足吞逆賊,卒以末秩,嬰守彈丸,力挫凶鋒,不以死生爲秋毫顧慮。良由平日所學,蓄積厚而挟持固也!文特其緒餘焉耳,而其磊落光明之概中厚,悱惻之情流露,楮墨閒有足動人觀感者。生平所爲时藝,亦以古文之法行之,類皆發揮義理、指切事情,精光浩氣,殆有震川望溪諸大家之勝!往値大比同考,閱其卷,歎爲奇才,是科仍擯於主試。嗣後,迺舉於鄉,先兄命蹇數奇自捷秋闈,後應試春明十餘次,屢薦不售或額滿,見遗廣文一冷官耳,顛沛幾殞,凡人世艱難之事,叢集一身。
韓昌黎所謂跋前疐後,動輒得咎者,不是過也。竊思造物主才凡以備天下之用也,既予以可用之才,又當需才之世;而其人卒不獲展其用,亦似造物者有以使之,其於生才之意不相左哉!然猶曰功名烜赫,往往爲造物者之所珍惜,而不輕以與人,至迍邅坎坷,無所抒其懷抱,徒以有用之心力而發諸文辭,其流傳亦已末矣,造物有何靳焉!
而先兄窮愁著述,殫精竭思,卒之孑身異地,賫志以殁,歸櫬時檢視箧中,無時藝,古文亦散失殆盡,存者不過十之二三,豈冥冥中亦忌文字而厄之耶!抑有數存其閒耶!先兄志行卓然,文章皆根有用之學,其功業宜不止於是,即其文辭所傳,亦宜不止於是,而竟止於是,可悲也!

已光绪二十有一年,乙未陽月既望
弟翰田 誌於白門寓齋

 註 釋 

1、曹藍田於1861年去世,曹翰田於1895年寫該序文時,已經過去三十四年。
2、潛山別名「舒州」,地境春秋時為古皖國封地,稱「皖城」,安徽簡稱「皖」即源於此,今屬安徽省安慶市。鹹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占領安慶,鹹豐十年(1860)正月由曾國藩湘軍收復。
3、方宗誠(1818—1888)字存之,號柏堂,安徽桐城人,清代桐城派後期名家。曾知棗強縣十年,建正誼講舍、敬義書院,李鴻章與其亦交往甚密。編撰《諸經說都》、《柏堂集》等數十種。
4、徐子苓(1812-1876),字西叔,號毅甫,安徽合肥人。為李鴻章啟蒙老師,入曾國藩幕府居三年,分修《安徽通誌》,辭官歸隱後建龍泉書庫。著有《敦艮吉齋詩文存》、《劫余小錄》等。
5、楊德亨(1805-1876),字仲乾,安徽池州人。曾國藩聞其賢,邀其於安慶主持忠義局事務。著有《尚誌居集》、《補遺》等。
6、曹榮綬,號端甫。曹藍田之子,同治五年(1886年)以父蔭誥授奉政大夫、五品銜。歷任寧國、阜陽縣訓導,宣城縣教諭。廢科舉後任銅陵縣高等小學堂首任堂長。
7、安徽銅陵東鄉考澗村竹里(今稱竹棵),是曹氏祖庭與宗祠所在地。
8、歸有光(1507-1571),字熙甫,明朝江蘇崑山人。明代散文大家,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太仆丞,工古文及經術。別號震川,門人稱「震川先生」。
9、方苞(1668- 1749),字靈臯,亦字鳳九,晚年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大家,是桐城派文學創始人之一,與姚鼐、劉大櫆並稱"桐城三祖"。
10、時藝,即時文、八股文。
11、唐天寶九年設廣文館,成為國子監下七學之一,設博士、助教等職,主持國學。故「廣文」成為教官的代稱。
12、韓愈(768-824)自稱「郡望昌黎」,故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13、白門,六朝時都城建康,其宮城之正南門宣陽門稱為「白門」,後成為南京的別稱之一。




檢先兄璞山文稾

曹翰田 作

零落殘篇感不禁,忍將精力付銷沈,
讀書有子*能鈔錄,待梓频年为檢尋。

論世獨據千古識,憂時常抱一生心,
等身著作凭餘,傳誦猶應徧林。

【說明】
本詩錄自曹翰田詩集《寄園詩鈔》十二卷之第八卷,光緒三十二年(1906)刻本。原書藏於廣州中山圖書館,由筆者翻拍、錄入、標註。
本詩寫作年代,根據《寄園詩鈔》目錄排列次序,大致推斷為1894年,此時正式開啟曹藍田遺作編輯整理工作。

【註釋】
*子,指曹榮綬。曹藍田長子曹榮黼早逝,獨存次子曹榮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