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开放之前的上海是什么样子

 静思之 2023-07-17 发布于上海

我是上海人,生于80年代末,从有记忆开始上海就已经全面开放,欣欣向荣,但是还保有着很多改革开放初期的记忆,以及家里老人告诉我的故事。

最近几年来上海的年轻人都是95后00后了,可能他们大多数都出生在中国内陆的农村或者小县城,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大城市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才会误以为改革开放之前的大城市人人有房,政府包分配好工作,看病上学反正什么都不要钱,政府包办一切,简直是人间天堂。

如果真有这么好中国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是实在穷得活不下去了才会搞改革开放。

我的爷爷奶奶来自浙江,1949年之前就住在现在所说的北外滩,房子怎么来的?用小黄鱼买的。

各位刚来上海的年轻人,1949年之前你们家有几条小黄鱼?没有的话为什么觉得上海市中心的房子是你们应该买得起的?

当时虹口虽然是公共租界(英美租界),但基本算是日本人的地盘,但是当时日本的资源都用来打仗了,其实老百姓过得也很苦,用我奶奶的话说最惨的就是睡榻榻米,穷到连床都没有。

1949年之后因为房子买的少,只够自己住,所以没有受到那些运动的牵连,当然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每天拎着马桶去弄堂门口倒马桶、刷马桶,一年只能洗一次澡,过年的时候要用洗澡票去公共浴室排队洗,过年的时候买菜要天还没亮就去排队买,也要用票买,这样的生活你们能想象吗?

但这就是改革开放之前上海大多数城市居民的生活,没有什么好装逼的。

我的爸爸因为三年自然灾害,身高只有172,在80年代就被我妈戏称为三等残废,而我的身高是187,他的三等残废该怪谁呢?

我爸小时候上海市区一直在搞运动,从打麻雀开始,除了少数知识份子家的小孩,大多数人都没有读书的条件,最后他读的是技校,政府包分配的那种,放到现在估计算是比较好的二本。

他分到的工作是黄浦江上的船员,每个月都有人晚上夜班的时候太困了掉在黄浦江里死掉,大多数不是淹死的,而是在黄浦江里冻死的,以及人在水下水底反而会比较亮,用力往亮的地方游反而就把自己游死了。

上个月还在一起搓麻将赌钱的同事,这个月就死掉了,这就是那时的黄浦江。

后来我爸通过航运公司内部的考试成了调度,终于上岸了,不用每天在黄浦江上担心哪天轮到自己掉到黄浦江里死掉了,那时候这个工作还算24级干部,但是你要做干部往上混最重要的是什么呀?是关系,是背景,是人情世故,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懂,那1992年第一批光荣下岗的不是你是谁呀?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不懂人情世故,还想挤破头去体制内混,只能说真的缺乏社会常识。

光荣下岗之后怎么办,上海满大街都是下岗工人,每家每户都有下岗工人,很多都是全家都是下岗工人,穷得连灯都开不起,更不要说开空调。找工作根本就不现实,我爸爸的同学也在航运公司上班,但是家里是领导,有外烟的路子,我爸爸就去找他同学买外烟,再拿去提篮桥卖。

当时的提篮桥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外烟很快就卖掉了,但是赚的钱去哪了?有一次他在安徽插队落户的哥哥回来把所有的烟都带到安徽去了。

我爸爸当然很生气,好不容易赚到的钱都用来买了这些烟,这些烟没了都白干了,但是如果不是他哥哥当年去了安徽插队落户,去安徽插队落户的就是他,被他哥哥拿走什么都是应该的。所以我爸从来都没有拿过家里一分钱,爷爷奶奶留下来的房子也是给他从安徽回来的哥哥了。我奶奶去世前可能自己感觉到了,还给过我爸一万块钱说是给我读大学用,他也送回去了。

这就是上海普通人的人生。

很多年后我们去坐浦江游览、过江轮渡,我爸发现当年的那些同事还在船上,还聊了几句。后来我买了世茂滨江,在竞选居委会的布告栏里发现很多参选人都是什么航运公司呀,造船厂呀的小领导,浦东陆家嘴当时很多航运公司、码头、船厂,世茂滨江背后的很多老破小都是航运公司造了分给职工的。

一边是下岗工人,一边是一把年纪了还在船上,一边是买得起世茂滨江的小领导们。

上海没有人世间、漫长的季节那样的东北伤痛文学吗?上海没有曲婉婷吗?当然有,甚至可以说是满大街都是。只是上海运气好,被外资、外企、浙江民营资本救了,不然现在的上海人能和东北人有什么区别。

我妈妈小时候住在中山西路,高中生,那时候的高中生现在应该是一本,因为以前能读大专、大学的只有前2%的年轻人,现在前2%的年轻人能读的是985和头部211。

中山西路的外面就是农田,我妈妈小时候为了补贴家用,只能每天放学三个姐姐带着一个弟弟一起去中山西路外面割草,割草的地方应该就是现在的古北,然后卖给吴中路的牛奶厂,用来给奶牛吃。用我妈的话说,当时每天上课的时候都在想今天去哪里割草。

奶牛吃了我妈割的草挤出来的牛奶给谁喝了?呵呵,反正肯定不是给上海的老百姓喝了。

大家都知道俞敏洪和马云都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学,俞敏洪前两次都在忙农活,第三次终于实在不行了全脱产考大学终于考上了,马云的父亲则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的主席。如果我的妈妈也有条件全脱产考大学,考他个三次,是不是人生也会不一样了?

高中毕业之后分工作,大姐姐顶替了外公的工作,二姐姐分到了令人羡慕的公交公司卖票员的工作,我妈妈一直分不到工作,当时上海滩到处都是待业青年,也没有什么丢脸的,最后去了合作社,这家合作社后来成为了90年代黄浦区的第一大纳税大户。

所以说人的命运真的是很奇妙的,当年都只想去国企上班,去国企上班是最光荣的,结果国企大下岗了,穷得叮当响。实在分不到国企的工作只能去民营企业下九流上班的待业青年,后来却变成了日子最好过的。

ps,春秋最初也是80年代天山新村为了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办的合作社,每个去合作社上班的待业青年都交了钱的,用现在的话说叫做投了这家公司的天使轮。

都说人生对你关了一扇门一定会给你再开一扇窗,但是在社会飞速变革、经济飞速增长的年代,社会给你关了一扇门反而可能是给你开了一扇更大的大得多的门。

因为运气好,所以我小时候过得挺好,我的父母也没有因为房子问题吃过什么苦,最多就是上班远,公交车挤得要死。双方单位都算效益好的,所以有钱买房子分给职工,当时他们分的房子应该是两家单位各出一半钱买的房子分给职工。

那些效益不好的单位呢?你慢慢等吧。当然前提是你能分到工作,其次才是单位有钱买房子分给你,以及你的领导能分给你一个臭屌丝什么房子。

但是真的是因为运气好吗?我妈妈当时把我舅舅也弄进了这家90年代黄浦区的第一大纳税大户,而且我舅舅的工作还是货运司机,当时都是全国各地抢着要这家公司的产品,货运司机一年能赚十几万,注意90年代上海一套现在所说的老破小也就十几万。但是我舅舅干了几个月后收到供电公司的召唤就走了,后来等待他的则是被便宜听话吃苦耐劳的农民工替代了。

我妈妈当时也想把我爸爸在安徽插队落户的哥哥弄进公司,但是我爸爸在安徽插队落户的哥哥竟然不肯回上海。而同期现在很多有钱的上海人其实都是插队落户回来的,大家都吃过同样的苦,但是不同的人最后的发展是很不同的。

社会真的不公平吗?为什么大家都是插队落户蹉跎半生回的上海,最后有些人连一套老破小都没有,有些人却能豪宅豪车子女出国?还是要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什么都怪别人怪社会是不可能有前途的,牛逼的人都是什么都怪自己,从来不怪别人。

事实上当时上海能够分到新工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老破小,是大多数人羡慕的事情,因为有抽水马桶,大多数人不仅要自己倒马桶、刷马桶,一个房间里住三代人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年轻人结婚后怎么生的孩子我是真的不敢想。

至于有电梯的大楼,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老破大,我小时候反正是不敢想的,你们现在觉得是老破大我只能说你们家真有钱,是oldmoney。

说完了石库门、新工房(现在叫做老破小),最后说说棚户区。

虹口事实上分为四个部份,瑞虹新城以南、四川北路两翼是租界内,房子是用小黄鱼买的,是石库门,瑞虹新城(虹镇老街)一线是租界外,房子都是苏北难民逃难来上海占地为王自己搭的,也就是棚户区,瑞虹新城往北则是工人新村和农田(江湾镇)。

棚户区的居民怎么分房子?靠打架分房子。

棚户区里有一块小小的空地,那么我要结婚了没房子我就去搭房子,别人也想搭怎么办?那就打咯,谁打赢了归谁,就这么简单原始的道理。所以大家开玩笑说日军当年占领上海了都没敢进虹镇老街。

中国的历史书对上海租界大多是负面的内容,但事实上,上海租界内的每一块地都是用真金白银从当时上海县城外的农民或者地主手里买来的,都是有清朝地契为证的,没有一块地是抢来的。

现在的年轻人不想花钱买房子,或者想花远远低于市场价的价钱买房子,请问你们希望给你们造房子的地是从谁的手里抢来的?把你家的地抢了分给比你更穷的人好不好?

前几天问一个电视台出来的工龄二十年的中年人,如果上海现在还在搞福利分房,他能从电视台分到什么,对方答,估计大多是松江动迁房基地的50平方米,员工中占比1%的大小领导除外。

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多字,只是想让刚来上海的年轻人对改革开放之前的上海有一些真实的认识,不要以为那是人间天堂,那是没有上海人愿意回去的恶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