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名老中医朱锡祺先生经验:心律不齐证治四方

 tnj660630 2023-07-18 发布于江苏
Image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症之一。近年来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虽有很大进展,但效果还不甚满意,因此探索配合或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人从事心脏疾患的治疗已有数十年,略为摸索到一些经验,今不揣浅陋简介如下:

        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心律失常的症状,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的范畴,所现的脉象属于迟、数、结、代、促等范围。早在《黄帝内经》中对心律失常已有较为深入的记述,曾以'心中情愉大动','心惕惕如人将捕之'等文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它的基本特征,对该证常见的脉象也有了相应的认识。至汉代张仲景始将本病分为内伤、外感两大类,进行分别论治;并且对其病因、病机、证候、治疗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为后世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其中不少方药沿用至今,多获良效。心律失常的病因,有先天不足,劳损过度,情志失调而损伤心、脾、肝、肾的;也有热毒、痰浊、风寒湿痰等病邪留舍于心的。病因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有耗伤正气的一面。心主神明全赖气血以濡养,心神失养则动悸不安;血运不利则导致气血瘀滞,瘀血不去阻碍气机,遂致胸痛、喘胀病势日甚。因此心悸之病,病本在心,而与五脏密切相关。病因虽繁,但病机不外正虚邪实,其中瘀血阻滞更是病情发展的症结所在。

Image

         二、心病四方的应用

        针对心律失常的病机,我采用益气活血的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候灵活应用,习用的方药不外以下四方。

       (一)强心饮:党参15克、黄芪15克、丹参5克、益母草30克、附块9~15克、仙灵脾12克、黄精12克、麦冬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功用:温阳益气,活血强心。

       适应证:气阳两虚证。常见胸闷气短,心悸怔忡,面色无华,畏寒怯冷,舌质淡胖,脉细,或沉迟,或结代。一般适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心率偏慢的冠心病及窦性心动过缓。

Image

        组方分析:本方主要从益气、温阳、活血三个角度拟订。病机既属气阳两虚,故温阳益气诚属一定不易之法。用了气药,又须配合活血药,才能相得益彰,使气血流通。补气用参、芪当无疑义,温阳选用附子、仙灵脾、主要考虑肾阳为诸阳之本,犹似能源之所。尤其附子为温壮肾阳要药,能下补肾阳以益火,中温脾阳以健运,上助心阳以强心。活血药不下数十味,之所以选用丹参、益母草,是因两药功效可靠,药性和平,久服无流弊。丹参功同四物,而益母草一味,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又能散风、降压、利水,故各种心脏病均可选用,唯剂量需至30克,少则效果不显。方中麦冬,既从'无阴则阳无以化'着眼,又因其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Image

        主要加减:①心律失常属心阳亏损,心血不足者,再加桂枝6~9克,当归9克,杏仁9克。桂枝配原方中的甘草,即桂枝甘草汤。是仲景治疗心阳亏损,心下动悸的成熟经验。若兼痰饮留居者,加半夏、茯苓。适应本方证的患者,大多心率缓慢,故重镇平悸药,如磁石、龙牡等一般不用。②兼有胸闷胸痛,因痰浊阻塞所致者(苔腻,脉滑,形体肥胖,自觉痰多为辨证要点),选加半夏6~9克,瓜蒌9克,薤白头9克。因气滞不利所致者(部位不固定,喜叹息,有情志郁忧诱因,苔一般不腻等为辨证要点),选加郁金9~12克,旋复梗9~12克,紫菀9克。③伴大便溏薄者,往往是脾气不足,脾阳亦虚。可配加补骨脂9克,炮姜6克,④畏寒明显,加肉桂3~4.5克,鹿角片9克。⑤汗多淋漓,重用参附,另加五味子6克。

Image

         病例:孔 xx ,男,56岁。

       初诊(1983年2月9日):患者1982年7月卒感胸闷气急,心悸眩晕,脉率30次/分,曾多次昏厥,住某院治疗20余天。心电图提示:窦缓,窦房阻滞,频发交界逸搏,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阿托品试验阳性。选用附子注射液静滴,能使心率升至50次/分,但不能持久。出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冠心病。刻下胸闷气短,时欲叹息,伴心前区隐痛,四肢不温,乏力畏寒,夜寐欠佳。舌质淡苔薄,脉迟细,心率46次/分。证属气阳两虚,血行不畅,治官温阳益气,活血强心。处方:

党参15克,黄芪15克,丹参15克,益母草30克,附块12克,川芎6克,陈皮6克,谷、麦芽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二诊:在原方基础上稍作增删,或加重附子,黄芪(用量最多均用至30克),或配以石菖蒲、远志开窍散结等,迭进数十剂。

       三诊(4月20日):诉胸闷气短减轻,畏寒怯冷好转,偶有头晕。近两月来未昏厥过,心率62次/分。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

Image

      (二)宁心饮:太子参15~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淮小麦30克、甘草6克、大枣7枚、丹参15克、百合15克、龙牡各30克、磁石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功用:益气养阴,宁心调神。

       适应证:气阴两虚证,症见心悸难宁,胸闷烦热,口干津少,少寐多梦,或伴汗出,苔少质红,脉细数或有间歇。多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Image

        组方分析:本方由两个基础方加味而成。生脉散系气阴两虚方,主要功用为益气养阴生脉,治疗心脏疾患使用较多,并能有效改善汗出心悸,口干津少,舌红脉数等症状。甘麦大枣汤是张仲景用于治疗情志疾患的专方,有养心缓急之功,看似平淡而效验不凡。百合滋养心肺之阴,丹参活血化瘀养心安神,龙牡、磁石针对虚阳上浮的病机,取其重镇安神。诸药相合,对功能性、神经性为主,以虚性兴奋为主要特征的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脏疾患有满意疗效。

Image

       主要加减:①心悸甚加生铁落30克,天王补心丹12克(吞)。②梦多心烦加景天三七30克,柏子仁12克,莲子芯6克。景天三七止血化瘀,其安神作用,较丹参有过之而无不及。单味景天三七30克,加红枣10枚煎服,治疗失眠效果尚好。③口干津少,苔少或光,加石斛15克,天花粉15~30克。④便秘(青年女性多见)加生军3~4.5克;虚火上扰明显者,改用酒军。⑤咽痛加玄参12克。

Image

        病例:闻 xx ,女,24岁。

        初诊(1983年2月):素有心动过速史,屡次急诊,某院曾作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结论。近来心悸难宁,夜寐惊魇,胸闷气短,口干津少,咽痛便结,环唇殷红,舌红少苔,脉濡细带数。证属心气不足,阴虚阳浮。拟益气养阴敛阳法。

太子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磁石30克,丹参15克,百合15克,玄参9克,酒军3克,淮小麦30克,甘草6克,大枣7枚,龙、牡各30克。水煎服。

       后复诊诉服药后甚舒服,诸证均减,大便日行。再处原方连服近30剂。复诊告之,药后心悸已除。

Image

     (三)整脉饮:生地15克、桂枝6~12克、麦冬15克、甘草6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大青叶15克、苦参12克、茶树根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功用:助心气,养心阴,清邪热,整心脉。

        适应证:胸闷心悸,心烦少寐,口干咽痛,舌质偏红,脉有歇止。主要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伴见心律失常者。

Image

        组方分析:方中生地、桂枝、麦冬、炙甘草四味,取炙甘草汤意。炙甘草汤是仲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专方。因其疗效确凿,故一直受到后世医家的赏用。黄芪、丹参益气活血和营;大青叶、苦参、茶树根三味从辨病角度选入,大青叶、苦参旨在控制病毒或扫除原发病灶,以利心肌功能的恢复。同时以茶树根、苦参相配,又有较强的纠正心律作用。茶树根又能强心,不论心率快慢都可应用。但重用碍胃,可酌配和胃药。

Image

         主要加减:①咽痛明显,病毒感染较重加蒲公英15克,地丁草15克。此时咽痛多系病毒所致,故重用清热解毒药。而宁心饮汤证中的咽痛,多系虚火上扰所致,故用玄参养阴泄热为主。②口腔溃疡,加野蔷薇根25~30克。③若阴虚症状不明显而气虚症状突出(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咽不痛等为辨证要点,可去大青叶,加党参12克、桂枝剂量亦可酌情加重。


       病例:周 xx ,女,38岁。
       初诊(1982年5月3日):患者自述数月前患咽痛感冒后继发早搏,时轻时重,某院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因不愿常服西药,来我院心脏专科求治。刻下心悸难宁,胸闷气短,烦躁少寐,恶热咽痛,舌质偏红苔薄,脉细有歇止。心脏听诊,可闻及早搏4~5次/分。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大部分呈二联律,部分伴早搏, T 波改变。即处以整脉饮口服(系本院自制)25ml/次,每日3次。服1周后症状逐渐改善。连服1月,症状基本消失,未见早搏。

Image

(四)通脉饮:桂枝6~9克、赤芍9克、桃仁12克、川芎6克、益母草30克、红花6~9克、丹参15克、麦冬15克、黄芪15~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功用:益气活血通脉。

        适应证:虚实相杂,血气瘀滞。症见胸闷气急,心悸咳嗽,颧红唇绀,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弦带涩。主要用于风心瓣膜病及慢性心衰者。

Image

        组方分析:风心瓣膜病或慢性心衰,其主要病机,都系循环障碍,脏器郁血。故治疗原则及组方配伍都围绕活血化瘀,益气通脉两个方面。方中用大队活血化瘀药,其中桂枝是活血通脉要药。历来都以舌红及血证为用桂枝之禁忌,但实践证明,禁用桂枝,亦非一概而论,如风心肺郁血而致咳血者,用桂枝非但无害而且有益。因此病心功能障碍是'本',肺部郁血是'标',咳血乃'标中之标',故用桂枝改善循环障碍,能减轻郁血而起到止血作用。当然血热妄行之血证则禁用,否则真有'桂枝下咽,阳盛立毙'之虑。单用活血药不行,必须配合益气。黄芪善补胸中大气,大气壮旺,则气滞者行,血瘀者通,痰浊者化,此即'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之谓。今市售之黄芪,枝细力薄,用量常需15~30克,其功始显。

Image

        主要加减:①伴有肺部感染加鱼腥草30克,开金锁15克,山海螺15克。三药合用有广谱抗菌作用,药力较强。②并发心衰,出现肺水肿征象,迭加附子9~15克,万年青根15~30克,荨荫子12克,泽泻15克、槟榔9克,功能泄肺下气,利水消肿,对心衰出现水肿征象常有改善作用。尤其劳子一味作用颇佳,过去都认为药性峻烈,不可轻用,现证之临床,并非如此。肺与大肠相表里,用槟榔旨在破大肠气而助泻肺行水之功。③伴见心源性肝肿大,或肝硬化,加三棱9~12克,莪术9~12克。张锡纯谓两药用治瘀血症癫,'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确系经验之谈。虽然此类病人多病程历久,形体赢瘦,但只要配伍恰当,用虽然此类病人多病程历久,形体赢瘦,但只要配伍恰当,用之并无流弊。'瘀血有所留脏,病久至赢,似乎不足,不知病未除还当治本。'景岳此论,可资印证。

Image

       病例:程 xx ,女,38岁。
       初诊(1982年9月22日):患者患风心病20年。近年来又伴发房颤,住某院2月,于前日出院。目前咳嗽频频,喉头痰粘,咯之不利。房颤虽暂控制,胸闷气急,口唇紫绀依然。常服地戈辛、异搏停、乙胺碘肤酮等西药。脉数而时一止,苔薄舌边有齿痕。证属心气不足,痰瘀交阻,壅塞气道。当先活血强心,清肺化痰,待咳痰趋平,再商调治。

处方:桂枝9克,赤药12克,鱼腥草30克,开金锁30克,荨萨子15克,麦冬15克,万年青根15克。
        二诊:药后证情稳定,地戈辛已停服,胸闷改善,咳痰亦少。治宜益气活血通脉,寓补于通,以期巩固。处方:
桂枝6克,赤芍12克,丹参15克,仙鹤草30克,益母草30克,麦冬15克,桃杏仁各12克,黄芪15克,万年青根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Image

        从实践来看,中医中药对某些心律失常如功能性心动过速,病窦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都有较好疗效。对心房持续颤动,或病程历久,器质性的心律失常虽属棘手,但一般药后也能改善症状,控制发展。但用药一要药性和平,二要顾及利脾,于久服而化源不绝。此外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参加适当活动锻炼也是十分重要的。
                               (陶御风    整理)

                 ——《名医奇方秘术·第一集》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举杯邀明月,坐看白云生;

轻抚广陵散,牵谁梦中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