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日本更加贪婪!中日甲午战争为何失败?

 金山家园 2023-07-18 发布于江苏

正一品

北洋水师,舰队实力曾位列亚洲第一。

但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这个清朝建立的4支近代海军中最强最庞大的舰队,全军覆没。之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利用该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得巨大利益的日本变得更加贪婪,侵略野心疯涨。

那么你知道为何中日甲午战争会以失败而告终吗?

日本从《马关条约》中得到了什么

自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清廷就不想再打仗了,但日本一直对清廷施加军事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求助于欧美列强,以求得与日本讲和的机会。而对于本土资源并不丰富的日本来讲,一直保持对清廷的武力压制也不容易,等时机成熟就应该和清政府议和了。

陆奥宗光曾在《蹇蹇录》中披露说:

“日清战争不能无限期继续下去,媾和谈判的时机早晚必会成熟。”

基于此,在拒绝了两次清廷的求和后,日本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于清廷第三次提出求和时一口答应下来。

当时负责议和的清廷官员是李鸿章,议和开始前,李鸿章坚决反对割地,翁同龢也认为不能割地给日本。

但同朝大臣孙毓汶和徐用仪却认为,拒绝割地会影响与日本议和,实际掌权的慈禧太后巴不得赶紧打发日本,虽然称病不出,却也委婉地表达了对孙、徐二人观点的认可。

无奈之下,李鸿章只能拜会各国公使,寄希望于这些公使能干涉日清和谈,但最终因为没有任何结果而不得不接受割地的定局。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带着光绪皇帝给予的“以商让土地之权”,抵达日本马关。次日,

日本政府代表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清廷代表坐上谈判桌,正式开始“马关和谈”。此次和谈清廷最终签下《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辽东半岛因三国干涉还辽未能得逞);赔偿战争费用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这份条约的出现让日本获得了巨额利益,日本对华侵略的野心越来越膨胀。

不仅如此,《马关条约》还让西方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懦弱和无底线,从而促使各大列强嚣张地瓜分起中国。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当我们为《马关条约》的签订而扼腕愤慨时,也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

明明北洋水师很强,但为什么中日甲午战争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呢?原因有四点。

第一,清廷目光短浅,对国际局势发展没有预见性。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就在不断侵略中国,但是在1884年中法战争结束后,由于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资源争夺,一时间顾不上继续蚕食中国。

处于这种相对平静的环境,清廷居然没有抓紧时间壮大自己,反而认为是列强国家放弃侵略了。

基于此,清廷的神经松弛下来,全然无视了旁边逐步强大的日本敌。

日本借由明治维新发展起来以后,为了获得很多的资源促进本国发展,将侵略目光投向中国,并于1887年制定《征讨清国攻略》,计划了进攻中国的方向。

而为了使这个征讨方略顺利进行,日本一边疯狂扩军,一边向中朝派遣了大量间谍,将朝鲜以及中国沿海地区的地形地势等仔仔细细绘制下来,将其作为日后发动侵略战争规划作战计划的参照。

日本的这一系列行动其实也有引起沈葆桢、刘铭传等官员的主意,他们向清廷上书警示,称“倭人不可轻视”。

但清廷根本不理会这些官员的上书,甚至在日本疯狂发展军事时,以财政紧张的借口,停止购买军舰和拨付敌北洋水师等几支海军部队的武器弹药经费。

第二,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清廷根本没有做好战时规划和制定作战计划。

正如原因一所说,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就已经摸清楚了中国沿海的情况,并且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

但清廷不一样,清廷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战前也没有立即逐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等日本发动全面进攻时,北洋水师是在非常仓促的调令下,和日本海军打了起来,最后不全军覆没才怪。

第三,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其实存在明显的兵力差距,其中北洋水军处于劣势一方。

海战爆发后,北洋水军能拿出手的,只有2艘3000吨以上级别的军舰和10艘3000吨以下级别的军舰,而日军出动的12艘军舰中,3000吨以上级别的有8艘,剩下4艘是3000吨以下级别的。

除此以外,北洋水军军舰上的舰炮与日本军舰的舰炮,有效射程差距也很大。

原本装备就不行,清军的整体素质也比不上日军,最后自然只能面对战败的结局。

第四,清廷内部根本不是一块铁板,朝廷上的党派斗争严重,拖累了参战的北洋水军。

晚清时期,清廷中主要存在两个派系,其一是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另一个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

别看这两派的头头在之后的马关和谈主张上站位一致,他们在此前爆发的甲午战争中,却为了限制对方的势力发展无所不用其极。

翁同龢就曾因为忌惮李鸿章和淮军,建议光绪皇帝将湘军调来制衡淮军,光绪皇帝对自己这位老师很是信服,果断随着翁同龢的安排下达了相关命令。

李鸿章哪里咽的下这口气,他对清廷产生了明显的抵触之情。

尤其是在海战中因客观原因失利后,被翁同龢等人大加攻讦时,李鸿章时常气得吹胡子瞪眼。

之前这样就算了,谁能想到在甲午战争爆发后,翁同龢一派仍然想的是限制李鸿章的权力,于是将与李鸿章有矛盾的李秉衡调去辅助李鸿章指挥。

李秉衡到任后是想方设法地与李鸿章作对,各种寻找理由拒绝派遣援军,最终直接导致了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而李鸿章也因为一次又一次被顶到台前签订多项不平等条约,招来百般骂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