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俗民国史】甲午战争输日本,马关条约割台湾

 新用户7842qWV8 2023-10-01 发布于江苏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亚洲乃至世界近代史的一件大事,这场战争以大清帝国惨败,日本完胜而告终,也标志着日本正式成为东亚乃至世界清国。经此一战,中国开始走向共和的尝试;而日本则野心极度膨胀。我们按照时间线,把这场战争的大致脉络梳理一下:

1894年1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5月,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大清国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总兵聂士成带领4营2000余人赴朝平叛,驻军在离汉城150里的牙山。与此同时,按照10年前达成的《中日天津条约》,朝鲜有大事发生,中日可同时发兵的约定,中方将出兵朝鲜的行动及时通知了日本。日本早就在等着出兵朝鲜的机会呢,首相伊藤博文当机立断,派了8000多人,直扑汉城及周边的战略要地。

中国军队驻牙山是为了平叛,而日军驻汉城纯粹是为了控制朝鲜。由于中日军队的介入,本来就是乌合之众的东学党顿时溃散,实际上中日军队并没有参加平叛战斗。但日军假借要求朝鲜内部实现改革,赖着不走。袁世凯奉命按照条约与日方协调,无异于与虎谋皮,毫无效果,局势进一步恶化,战争一触即发。

7月17日,协调失败的袁世凯奉命回国。

23日,朝鲜的亲日派在日本兵的支持下包围了王宫,拥立了恨透清朝的大院君摄政。

24日,李鸿章命令牙山的叶志超、聂士成等部的清军准备战斗,并增派马玉昆、左宝贵、卫汝贵等率清军1.4万人开始通过鸭绿江增援朝鲜。

25日,被日军控制的朝鲜政府宣布“朝鲜自主,不再向中国进贡”,并矫诏请日本驱逐中国军队,至此,战争不可避免。

同日,日本海军吉野号等三艘军舰不宣而战,在牙山附近海面突袭了中国的运兵船队,击伤两艘护航军舰,击沉高升号运兵船,俘虏操江号运兵船。

8月1日,中日双方同时宣战。中国4路增援大军跨国鸭绿江南下,陆续抵达平壤,与从牙山败退北上的清军汇合。可恨的是,牙山守将叶志超居然谎报大捷,清廷大喜,命他担任平壤各路清军总指挥。各军将领自然不服,叶志超自己也没脸指挥别人,于是各路清军就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各自为战了。

9月15日,16000多名日军发起进攻,平壤保卫战正式打响。按照攻防3:1的常规战术,13000多名守军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但出人意料的是,仅仅一天,平壤就被日军攻陷;清军一败涂地,北撤中国的途中又屡遭日军伏击,损失惨重;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平壤之战中,清军将领左宝贵孤军奋战,以身殉国。而叶志超再一次弃城而逃,狂奔五百里,逃回中国,被清廷缉拿追责。

9月17日,几乎与陆上的平壤保卫战同时,中日海军在黄海爆发海战,史称甲午海战。只不过半天的时间,貌似强大的北洋水师就遭到惨败,4艘战舰被击沉,2艘被俘,而日本海军尽管多艘军舰被重创,却无一沉没。

北洋海军是李鸿章倾注了全部心血倾心打造的。水师提督丁汝昌是淮军老将,经验丰富;当年春季,北洋水师刚刚组织过盛大的会操演习。北洋水师拥有主力战舰25艘,辅助舰50余艘,海军实力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不过,在貌似强大的背后,却隐藏着太多的问题。北洋水师的军舰吨位虽多,但都很陈旧,特别是装甲又薄又老,军舰的速度也很慢,大炮的口径也很小,主要原因就是海军经费得不到保障,经常被挪用,甚至用于替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作为海军,北洋水师的官兵并不常驻在舰上,而是都拖家带口住在岸上,把军舰当成衙门,登舰相当于去办公室打卡上班;有登舰参观的外国武官惊奇地发现,本该精心保养的舰炮竟然被用来晾衣服、晒被子。这样的舰队能够取胜反而是奇迹了。

黄海海战虽然只有半天时间,但过程大概分成3个阶段。当时,北洋海军摆出人字形,主力战舰居中,战斗力比较弱的战舰排在两翼;日军则排出一直长蛇阵,战斗力较弱的战舰在后,在主力战舰的带领下直接冲向北洋水师。

在第一阶段,双方主要是攻击对方的弱舰。一番冲杀下来,北洋舰队被击沉一艘,但整体队形未被打散,反而是将日军的几艘弱舰严重击伤,被迫退出战斗。

第二阶段,由于弱舰退出战斗,日军主力战舰反而不再需要分出力量保护弱舰。甩掉包袱的日军主力战舰充分发挥了速度快,舰炮口径大、射程远的优势,令北洋水师损失惨重,又有三艘战舰被击沉,两艘挂起白棋头像,很多的战舰严重受损,不得不退出战斗,回到军港灭火维修。

在极其惨烈的战斗中,中国大部分官兵英勇顽强、浴血奋战。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在炮弹打光的情况下,下令全速前进,试图撞沉日舰吉野号,但不幸被击沉。落水的邓世昌本来有机会逃生,随他一同落水的爱犬拼命咬住邓世昌的衣服,要把主人救上来,但誓与战舰共存亡的邓世昌却狠心把爱犬的头按倒水里,最终以身殉国,整个致远舰只有7名官兵获救。

经远舰在战斗中严重受伤,燃起熊熊大火,动弹不得,失去了战斗力。但为了保护友舰,管带林永升临危不惧,一边组织人灭火,一边命令主动攻击已经离开的日舰,吸引了日舰的火力。经远舰的大炮口径不如日本,射速更是奇慢无比,加上动弹不得,只有挨打的份。但经远舰全体官兵誓死不降,对四艘敌舰打来的炮弹视而不见,一炮接一炮地打击敌人,直至沉没。最终,全舰200余名官兵只有16个人获救。前年,经远舰的残骸终于被发现,历史见证了中国军队顽强抵御外敌入侵的极其惨烈的一幕。

有英雄就有狗熊,看到致远舰被击沉,济远舰的管带方伯谦吓破了胆,仓皇挂起白棋逃跑。由于慌乱,竟然撞沉了已经搁浅的我军扬威舰,扬威舰管带林履中气得愤而跳海殉国,全舰只有65人获救。战后追究责任,方伯谦被斩首于旅顺。

海战的第三阶段,中国军舰或被击沉,或退出战斗,剩下的战舰以四敌九,誓死不退。同时,灭火后的中国战舰陆续重整旗鼓,再次投入战场。日舰见已经取得大胜,怕被中国军舰包围,遂主动撤出战场。北洋水师围追了一阵,终因航速太慢而作罢。经此一战,日本海军牢牢地控制了制海权。

在陆战和海战都取得胜利的日军并不满足,继续发动攻击。在陆地上,日军轻松突破了鸭绿江,把战火推进到中国境内,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击溃了宋庆带领的70营的清军,陆续占领了丹东、岫岩、海城、金州、旅顺、大连;接着又攻占了牛庄、营口,基本占领了辽东半岛的东南全部,并扬言要北上攻击辽阳、南下攻击山海关。

海上也一样,日本海军并不准备放过已经败退到山东威海刘公岛军港的北洋残余舰队。1895年1月20日,日本派陆军在威海的荣成登陆,30日就攻陷了威海卫的炮台。并在同一天以25艘日舰团团包围了威海军港。在主力舰定远、来远、靖远被击沉后,水师提督丁汝昌含羞吞鸦片自杀,30余艘残余军舰都被日军俘虏。不可一世的北洋海军就此全军覆没、灰飞烟灭。

清朝海军本来有四个系统:北洋、南洋、闽洋、粤洋,其中北洋最大,但互不隶属。当年春天的会操军演中,粤洋海军也派了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军舰一起参加;军演结束不久,甲午战争爆发,来不及回归粤洋建制的这三艘军舰也参加了战斗。其中,广乙、广甲被毁,广丙被俘。

此时,令人咂舌的一幕出现了,负责接洽北洋水师投降的清朝官员居然跟日方提出:这三艘军舰是属于广东的,军舰命名中的广字就是证据。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无关,损失了广甲广乙两舰,北洋水师已经对不起广东了,请日方给广东点面子,考虑此次战争跟广东无关,是日本与北洋之间的纠纷,把“无辜”的广丙号还给广东水师。颟顸若此,清朝失败是必然的。

甲午战争的全面惨败,引起了朝野哗然、全国震动。没人相信堂堂大清帝国会败给小日本。原来高呼一战到底的那帮人又开始把所有的责任一股脑推给最初不愿开战的李鸿章。举国上下齐骂李鸿章私通日本,甚至私下给日本运军火。当时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是骂李鸿章“用一卫汝贵而百战之淮军化为叛卒,用一丁汝昌而大桅之铁甲尽属漏舟”。

骂归骂,战败者总要面对现实,被迫与战胜国谈判,签署城下之盟。最初,朝廷派的是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但日方指名要求只与李鸿章谈判。

无奈之下,最初就不想开战的李鸿章,不得不忍受着战败的屈辱,顶着全国的骂名来到日本山口县的马关。李鸿章与日方的谈判代表伊藤博文算是老相识、老朋友了,10年前的《中日天津条约》就是两人签订的。尽管是老相识,但作为战胜国的日本却是趾高气扬,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

当时谈判的会议纪要真实地记录了战败者的耻辱和战胜者的狂妄。李鸿章希望日方能做些让步,但伊藤博文却傲慢地说,10年前在天津谈判时我就劝过中堂大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但你们却置若罔闻,才有今天的结果啊。

在谈到割让台湾以后的具体交接问题时,李鸿章希望日方能宽限一点时间,说“台湾都是你们的口中肉了,何必如此心急呢?!”伊藤博文则赤裸裸地回答“虽然是口中肉,但一天不吞到肚子里,就一直饿得慌啊。!”

谈判第三天,发生了意外。在结束谈判回宾馆的路上,七十多岁的李鸿章竟然遭到反对中日和谈的日本激进分子的行刺。万幸的是,子弹打在李鸿章的颧骨上,面颊受伤,血流满面却并未致命。苏醒后的李鸿章坚持继续谈判,并保留着当天穿的血衣,慨然说到“此血所以报国也”。

李鸿章做的一首《纪事诗》清楚地表达了他的心情: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日本本来没想过战胜中国会如此容易,因此野心大增,在谈判中得寸进尺。李鸿章的遇刺,使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毕竟战败国的谈判代表遇刺这件事在国际上的影响也太差了。

但对中国而言,最终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依旧是万分屈辱的,主要条款有:1、承认朝鲜独立;2、把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4、允许日人在中国各个通商口岸开工厂做生意;5、西方列强特权在中国的所有特权,日本必须同样享受。

《马关条约》公布以后,不但是中国的奇耻大辱,连西方列强也感觉日本的胃口太大了。特别是俄国,一直把东北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割让辽东半岛无疑是抢了沙俄的奶酪。于是俄国忽然变得热心起来,联合了德国、法国一起与日本交涉,要求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史称“三家还辽”。

刚刚崛起的日本还没做好与俄方摊牌的准备,最终勉强同意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滑天下之大稽的是,清朝政府必须额外给了日本3000万两白银,才赎回本来就是自己的辽东半岛。

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袁世凯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战斗,但被派驻在丹东凤凰城,做后勤保障。

袁世凯在战争初期做了精密的后勤保障方案,在战争进行中数次弹压了溃兵哄抢物资的事件。在战后的谈判及反思过程中,袁世凯还曾向盛宣怀、刘坤一等人进呈了个人在练兵、谈判、整军等方面的想法和策略。

甲午战争失败了,但袁世凯的表现却越来越引起了朝野的一致关注,真正属于他的时代即将到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