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清华唐杰、上交卢策吾等AI学者获得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天承办公室 2023-07-18 发布于江苏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蛋酱

今天,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共 48 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科学探索奖设立于 2018 年 11 月 9 日,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 14 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

该奖项的资助范围集中在「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球科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技术、前沿交叉技术」九大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领域,希望鼓励青年科学家心无旁骛地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

每位获奖者将在未来 5 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 300 万元人民币奖金,且能够自由支配奖金。

过去四年,已有 200 位优秀青年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其中也有很多我们熟知的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包括哈工大高会军、浙大周昆、北大谢涛、清华朱军等。

在「信息电子」领域的名单中,今年共有五位学者获奖:

图片

北京大学 程翔

图片

程翔,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2009 年在英国赫里奥特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和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获得两所大学联合授予的博士学位后,2010 年加入北京大学。研究集中于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网络和网联智能研究,侧重智慧交通和物流场景,包括无线通信信道建模和应用、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B5G/6G 智能车联网、和多智能体协同理论和技术研究。

东南大学 耿新

图片

耿新,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分别于 2001 年和 2004 年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于 2008 年获得澳大利亚 Deakin 大学博士学位。耿新创建了东南大学模式学习与挖掘(PALM)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主任至今。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在这些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

上海交通大学 卢策吾

图片

卢策吾,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 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 35 位 35 岁以下中国科技精英(MIT TR35),2019 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2022 年获 IROS 最佳论文之一(6/3579)。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自然》,《自然・机器智能》,TPAMI,CVPR 等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 100 多篇。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研究,已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开源了如人体姿态估计系统 Alphapose(GitHub Star 5000+),HAKE(人体行为引擎),GraspNet(高性能机器人抓取系统)等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源人工智能框架和数据集。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宋清海

图片

宋清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纳结构中的光场调控,涉及研究内容包括微纳米体系的数值建模、光刻或电子束曝光以及反应离子刻蚀等的微纳米制备技术、以及光学和电学表征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Science、PRL、Nat Comm、Science Advances、Adv Mater、ACS Nano、Nano Lett、LPR、Optica 等国际高水平杂志。

清华大学 唐杰

图片

唐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曾入选 ACM Fellow、IEEE Fellow。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认知图谱、数据挖掘、社交网络和机器学习。200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唐杰曾主持研发了参数规模超过 1.75 万亿的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悟道」,以及研究者社会网络挖掘系统 AMiner,吸引了全球 220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0 多万用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