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班会/同学情绪失控以后

 新用户75266912 2023-07-18 发布于重庆

同学情绪失控以后

PART.1

【背景】

下午眼保健操时间,坐在窗边的段珺豪伸手拉扯窗外的树叶。纪律委员看见了,及时制止。段珺豪不听,并且大发脾气,摔坏了陈文杰的水杯,用力推窗卡到了沈小雅的手,卿洲瀚前来劝阻却被他打了一拳。

听了同学的反映,赶紧来到教室,发现很多同学在围观,段珺豪趴在桌子上,紧皱着一张脸,还好没有嚎啕大哭。我驱散了围观的同学,让他们到走廊上去。然后请段珺豪跟我到办公室里,也请李东灿一起,让她描述一下事情的经过。

来到办公室,段珺豪开始嘟囔——听话,听话,一天就要听话。

我没有接他的话茬,让李东灿描述事情经过。

听完事情经过,段珺豪又嘟囔——班规里又没写不能扯树叶。哈哈,这个家伙,可真能“扯”啊。不能损坏花草树木是常识,还想用班规的漏洞来自我保护呢。我很快把他的观点批驳回去,然后问他李东灿描述的是不是事实,他点头说是。

我请李东灿回教室,然后请他描述事情经过。

他一边哭一边说:“我看到窗外的树上有花,就想摘一朵,因为摘不到,我就扯树叶,想把花拉近一点。树叶扯断了,我只好拉树枝,好不容易要摘到花了,李东灿却叫我不要摘。这时候,李东灿又说我已经被记下来两次,我一下就生气了,问李东灿为什么有两次。李东灿说刚刚就是第二次。我很生气,就发脾气了。好多人都来看热闹,嘲讽我,我就更气了……”

我一边听他说,一边给他递纸巾。听完他说的话,我大致明白了他的内心变化。好不容易要摘到花了却被制止,心里已经有了小火苗。这时候纪律委员告知他已经被记下两次,火气升级,于是行为难以自控,就摔打周围的东西。下课后同学的围观,让怒火进一步燃烧。

我表扬他,虽然情绪失控,但跟以往比起来有了很大的进步,能清楚地把事情描述出来。

我问他:“那你觉得有必要跟某些同学道歉吗?”

他说要道歉,并列出道歉对象——陈文杰、沈小雅、李东灿、卿洲瀚等。

我表扬他勇于认错、道歉,并问他现在能不能去上数学课,他说能。

目送他走出办公室,我心中有数了,准备放学的时候开个微班会。

【附当晚目击者记录的事件始末】

(作者:向以当)

PART.2

【目标】

1.学习理解他人的情绪。

2.练习发现他人的优点。

3.认识到在别人尴尬、难堪、沮丧、痛苦的时候不要去围观、看热闹,更不要去嘲讽他人。

PART.3

【过程】


放学时间到,我把与段珺豪扯树叶的事情告诉了大家,帮助大家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段珺豪内心的变化。

这件事中,我要表扬李东灿,你们猜我表扬她什么?

A说

表扬她当纪律委员很负责任,认真督促大家认真做眼保健操。

B说

段珺豪冲她大发脾气,她也没有生气。

C说

她很快就原谅了段珺豪,心胸宽广。

师小结:因为当纪律委员,有的同学不理解李东灿的严格,她受了很多委屈,但只偶尔在日记里吐吐槽,第二天照常按原则办事,为班级的有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我还要表扬卿洲瀚,猜猜表扬他什么?

A说

他在段珺豪情绪激动的时候,不是围观看热闹,而是担心同学有过激行为,赶过去拉住同学,结果被段珺豪误解,还被打了一下。

B说

他被段珺豪误会了,却没有打回去。

师小结:是啊,上学期有段时间卿洲瀚也是个暴脾气呢,今天因为担心同学做出危险举动,主动去拉住同学,而且被误打了也只选择悻悻地离开,更没有动手。

今天段珺豪闹出的动静不小,我却要表扬他,猜猜为什么?

A说

因为他情绪恢复得快,不像以往哭闹很久。

B说

他回教室的时候就很平静了。

C说

他一下课就主动给我们几个道歉了。

师小结:是的,要是放在以前,发生这样的事情,段珺豪不知道要哭多久闹多久呢,更别说给别人道歉了。看来他在情绪管理上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生自发鼓掌)

你们最后猜猜,段珺豪当时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

A说

因为李东灿不让他扯树叶。

B说

因为他没有摘到想要的花。

C说

是因为李东灿说他被记下来两次。

都不对。

A说

我猜,因为我们大家都围着他看热闹。

猜对了,真正让段珺豪的情绪爆发升级到最高程度的不是李东灿,也不是没有摘到花,而是大家的围观。是你们的围观,你们的嘲讽,推动了他的情绪升级,让他愤怒到无法自控。爱看热闹,是中国人的一大陋习,关于这一点,鲁迅在他的作品里也多次批判了这种现象。看热闹,甚至冷嘲热讽,都等同于火上浇油、落井下石,不是真正的善良之举。真正的善良是看到别人伤心难过、难堪尴尬时,选择若无其事,不关注,不打扰,更不能冷嘲热讽。暗地里留意对方的情绪变化,等对方平静下来了,试探一下,如果对方默许你去关心他,再适度关心和帮助。

(皆呈若有所思状)

师总结:大家可以各自想一想,在这件事中,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对,对照刚才的讨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PART.4

【后记】


当学生情绪失控后,如果选择暴风骤雨般批评他的错误,指责其他同学不该围观,甚至请家长到学校,只会进一步激怒当事人,引起其他同学内心的抵触,很难收到教育效果。采用让学生猜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件中相关人员值得欣赏的部分,深度参与到思考中来,教育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发生。

当晚,段珺豪主动写了一篇日记,题目是《另一个“我”》。日记里记录了这件事,并写出了自己对情绪的思考:

有两个我,一个是理智的我,一个是不理智的我。学会控制情绪,对于我而言就是去压住另一个我,时刻要保持清醒,不然那个我,就控制住了身体……

星期三那件事大多是不理智的我,让我犯下了那些错误,我十分后悔当时发生的事,后悔当时的所作所为……

这件事,让另一个我重新出现。我恨情绪,你让我生气时,失去了理智。情绪,我必须把你控制得好好的,管理得像个乖娃娃。

于每个人而言,管理情绪都是巨大的挑战,甚至需要花一生的时间练习。希望经过这件事,孩子们更加懂得管理情绪是人生的一大课题,也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在他人情绪失控的时候保持尊重、善意、得体。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