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后记 | 知方法用方法获取信息——《宇宙之谜》阅读记录

 新用户75266912 2023-07-18 发布于重庆

《宇宙之谜》这篇说明文,是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读第一篇课文《竹节人》,学生基本明确了带着目的阅读,要通过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内容细读,从中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最终完成阅读任务。

带着阅读目的读文章,如何准确快速地获得信息呢?可以用到哪些阅读方法呢?编者在文章旁编写了六处旁批,在课后题设计了两个泡泡里的提示,意在把之前学习过的阅读方法呈现出来,暗示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阅读。

备课时,仔细阅读旁批和课后提示,梳理出了阅读方法有:浏览课文、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查找资料法。教学参考书里提示还有比对筛选法、概括段意法。

教学中,我把教材提供的阅读方法和获取每个段的关键信息相结合,引导学生既提炼出方法名称,又运用这种方法读懂对应的自然段。

以第2自然段为例。先读旁批,然后提炼出“找中心句”这种阅读方法。接着用这个方法找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从而明确这一段主要写人们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再如第3自然段。读旁批后提炼出阅读方法是“画关键词”,然后学生细读第3段,画出本段的关键词:适合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从而迅速明确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

但是第6、7、8自然段如何来获取信息呢?这三个段没有像前面几个自然段有旁批。其中第8自然段的旁批,要结合课后第一题第二个泡泡,可以提炼出方法——查找资料法。但查找资料法并不能用来获取6-8自然段的信息。我提示学生综合运用学习小伙伴提示的阅读方法来读。

比如第7自然段,有的学生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明白了这一段主要写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有的学生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了解了科学家的发现,即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的原因。

把提炼出阅读方法,和运用阅读方法读懂文章结合起来,阅读方法就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实战操作的策略。当然这些方法要转换成能力,从不会,到有点会,到会,之间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领悟。

最后,填写思维导图,梳理获取的信息,明晰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关键的信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