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落榜,荐举遇冷的杜甫 [转载]

 关东老圃 2023-07-18 发布于吉林

科举落榜,荐举遇冷,杜甫饥不择食求人推荐,险些惹来杀身之祸

文史细节说

古代文人,学习的目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必须走仕途,否则根本就无法获得平台,施展才干。杜甫自然也是怀有这样的抱负,所以求官动作从未间断,有时候甚至都做出违心之事。没办法,不这样做,就不能出人头地。

在唐代,一个人要进官场,除了世袭以外,有三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即可为官;二是直接向皇帝上书,希望以才华获得垂青;三是通过达官显贵的推荐走上仕途。

杜甫这三条路都走过,跟杜甫一样伟大的李白,走过两条路,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杜甫参加过两次,第一次没考上,第二次被玩弄,当时李林甫为相,举行了一次奇葩的考试,一个都没有录取。李林甫向皇帝报告说“野无遗贤”,就是民间已经没有有才能的人了,都已经选尽了。

考不上,杜甫就直接向皇帝上书,前后上了三次,写的都是赋,第一次写的是《雕赋》,送上去就没有任何消息了。第二次是《三大礼赋》,这次倒是被唐玄宗看上了,命待招集贤院,后来又让写了几篇文章,送到有关部门等候选用,结果也没了消息。第三次写的是《封西岳赋》,也是泥牛入海。

这条路又没走通,杜甫就开始走第三条路,就是找有权势的人推荐自己,当时李白都是走这条路,也是没走通。讽刺的是,李白找了好多权贵都没人理他,后来玄宗听了道士吴筠的推荐,竟然进入翰林。

这条路其实不好走,当官的人把你推荐上去了,就有可能把自己给挤掉了,所以都不愿意推荐。这个制度到了北宋倒是很有用,像欧阳修,就推荐了好多人,苏轼父子、王安石、曾巩都经他推荐过。北宋政治比较开明,而李白杜甫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弄权的朝臣太监,根本不想让其他人进入官场。

杜甫跟李白一样,到处找人推荐,写诗写文赞美人家,想得到器重,然后推荐给朝廷,但是吃闭门羹是经常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就饥不择食了。开始选择的推荐人,都是品德比较好,名声比较好,又有学问的人,后来,只要是权贵,就是心里瞧不上的,也一样写诗呈上去,希望能得到重视,进而得到推荐。

就这样,杜甫结识了比他小14岁的严武。严武也是文人,诗写的挺好,所以跟杜甫能走到一起,两人虽然也有不睦的时候,但交往了一辈子。严武因病死亡后,杜甫很悲痛,写了好几首悼念他。

杜甫跟严武走近,是因为当时的宰相房琯,二人都是房琯的人。房琯失势后,严武不到二年卷土重来,而杜甫因为处于底层,根本就没有机会,人家也看不到他。杜甫在48岁时,严武第二次入川任剑南节度使,领成都尹。严武第一次入川时,杜甫还不在成都。这段时间,严武跟杜甫关系特好,对杜甫照顾有加。

但是,时间不长,玄宗和肃宗相隔半个月都死了,严武被朝廷调去为两个死鬼皇帝修陵墓。这时候高适入川接替剑南节度使。本来,高适跟杜甫李白关系特别好,杜甫33岁李白44岁那年,曾跟高适一起游玩一起喝酒十几天,无话不谈,关系十分密切。

但是,后来因为李白入幕永王李璘王府,肃宗跟永王矛盾爆发,李璘惨败身亡,李白无辜成了叛逆。而剿灭永王的统帅就是高适,所以,双方变成了敌对方。李白被捕下狱后,高适没有营救他。因为这个原因,杜甫和李白,跟高适之间矛盾很深,不再交往。

高适入川做节度使,杜甫就带着一家去了梓州,梓州的长官叫章彝,原本是严武部属,但是,跟严武不同。此人飞扬跋扈,一副军阀作风,人品也极差。杜甫此时真正的饥不择食,连这样的人也攀上了。杜甫此时已经五十出头了,自然是识得人的。但是,他求官心切,就管不了许多了。

据统计,为了得到章彝的推荐,杜甫写过十一首诗,极尽对章彝的赞美之词,这成为杜甫晚年的污点,颇受后人诟病。估计杜甫写了这些诗后,连自己都不好意思再读一遍,心里明明鄙视人家,还要那样吹捧赞美,这是很难受的事。我们来选几首看看杜甫对这位军阀是怎么吹捧的。

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

——《奉寄章十侍御》

章彝是扬州人,杜甫称赞他是淮海维扬的英才,有着扭转乾坤的雄才大略,训练的军队能够让鬼神敬畏。把一个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的军阀,跟刘备的五虎上将之首关羽相提并论,说章彝深得民众敬爱,可以跟光武帝倚重的寇恂媲美。最后两句,把自己比成姜太公,希望章彝推荐自己。

而实际上,章彝这样一个军阀,在梓州可以说是为所欲为,在国家危亡之际,屡屡组织大型狩猎,说不扰民,根本就没人相信。民众怎么可能对他敬爱,会像寇恂那样舍不得他走呢,应该是一直祈祷他早走早好吧。

关于章彝组织狩猎,杜甫也写了诗来赞美,诗里也稍微带了那么一点讽喻,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校猎亦似观成功。 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围步骤同。禽兽已毙十七八, 杀声落日回苍穹。幕前生致九青兕,骆驼罴峞垂玄熊。 东西南北百里间,仿佛蹴踏寒山空。有鸟名鸲鹆, 力不能高飞逐走蓬。肉味不足登鼎俎,何为见羁虞罗中。 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马一马骢。况今摄行大将权, 号令颇有前贤风。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 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回辔擒西戎。草中狐兔尽何益, 天子不在咸阳宫。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 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

这次狩猎是什么时候?是天子不在咸阳宫,不在咸阳宫去哪了呢,因为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陕州了。这这样的时候,动用部队,夜发猛士三千人,发起如此浩大的狩猎行动,显然不是时候。但是,杜甫却大加恭维,赞美章彝有前贤之风。虽然有“得不哀痛尘再蒙”这样的句子,微微进行了讽谏,但主要是在歌颂这样的活动,描写壮观的场面。

按照杜甫对下层人民的态度,是肯定反对这样的狩猎的,心里是不愿看到这样的场景的,但是,为了得到章彝的推荐,真的不管不顾了。

不过,杜甫跟章彝的蜜月期并不长,因为他也知道,跟这种人在一起,时刻都充满危险。再说,章彝一直也不表态推荐。既危险又失望,所以杜甫决定离开。他准备出陕,另寻别处。但是,他没走成,因为这时候,严武又回来了,还是剑南节度使,高适因为屡屡失地,被调走,严武第三次入川。

杜甫太高兴了,赶紧去投靠严武。严武也特别高兴,这次向朝廷推荐,杜甫在严武府里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唐朝的官员,根据大小,赐不同颜色的鱼袋,一眼就可以看出官阶,跟现在的军衔一样。

杜甫终于做了干部,还有了鱼袋。所以,后来称杜甫为杜工部,就是从这里来的。但是,杜甫在严武这里做官时间并不长,还险些惹来杀身之祸。

原来,章彝跋扈成性,不把严武放在眼里,多次违反军令,自行其是,被严武抓起来了。因为杜甫写了那么多诗称赞他。从这些诗里看到的是,杜甫跟章彝交情过密。本来,这也不会令严武动杀机,但这中间发生了一件事。

就在章彝被抓后,严武安排了一个酒局,杜甫也在场。因为喝酒多了,杜甫就开始乱说话。平常,杜甫对严武很尊重,严武也很尊重杜甫。而这一天,杜甫喝多了,因为他比严武大十四岁,就托大了。

喝多了,就躺到了节度使的床上,这本来就犯了大忌。杜甫呢,还瞪着严武说:“严挺之乃有此儿”。直呼严武父亲的名字了,这在古代是极为不尊重的行为。所以严武当时就不高兴了,直接就准备把杜甫和章彝一起宰了。

这时候,严武的母亲听到了风声,她对杜甫挺崇拜的,知道杜甫大才,生怕儿子杀了贤才,所以赶紧赶来了,设法救了杜甫。怎么救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严母劝说了儿子,严武一笑泯恩仇。一说是严母偷偷把杜甫带上节度使府后面,弄来了一条小船,杜甫得以脱逃。

笔者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因为杜甫跟严武的交情深厚,不会因为一句话就杀了杜甫的。杜甫确实在严武这里只干了半年多就离开了。但是,杜甫离开后,跟严武并没有断绝关系,而是一直都有联系,直到严武因病身亡。

而且,得知严武死讯后,杜甫放声大哭,后来,杜甫写了《八哀诗》,悼念他心目中最尊敬的八位人物,其中对严武的评价最高,把严武比作诸葛亮,比作贾谊,比作颜回,反复咏叹,真正的一往情深。所以,严武肯定不是真的想杀杜甫,杜甫也知道了自己的冒犯,所以不如离开。即使是离开后,严武对杜甫还是经常照顾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杜甫跟章彝有一段蜜月期,但是,实际上并不是真心的,不过是想得到推荐,饥不择食,病急乱投医罢了。但是,杜甫跟严武的友谊是贯穿终生的,跟他与李白一样。在杜甫的生命中,李白和严武,是最重要的人,没有人比这两人更重要了。

我们对于古人,不能苛求他们尽善尽美,即使是杜甫违心地吹捧章彝,也只是一种手段,想通过这条路出仕报国,从骨子里,杜甫不会跟这样的人同流合污。杜甫成为伟大的诗人,跟其做人也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他所做的我们不看好的事,我们可以选择无视,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杜甫的诗,那是一个时代的高峰,跟李白双峰对峙,至今无人能超越。

参考文献:

1、欧阳修,《新唐书》

2、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