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陷阱

 我的教育人生 2023-07-18 发布于北京

数据陷阱

作者:李广生

“信息茧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概念。因为人们倾向于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互动,于是形成一个封闭的信息环境,这便是“信息茧房”。在“信息茧房”中,人们往往只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和意见,而忽视或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这种现象导致了信息的过滤和筛选,使得人们更加坚定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和政治的极化。
信息茧房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加剧了信息的片面性,使得我们只接触到有限的信息来源,难以获得全面和客观的信息。其次,信息茧房强化了人们的群体认同和偏见,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对话和理解变得更加困难。此外,信息茧房还可能导致人们对其他观点的敌意和攻击,助长社会的紧张和分裂。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要时时警惕“信息茧房”的存在,要特别警惕自己可能正处于“信息茧房”之中。身处高位或社会底层的人,更容易被“信息茧房”所控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大量的数据被不断产生和积累,涵盖了各个领域和方面,包括个人行为、社交媒体、商业交易、科学研究等。所以,这个时代可以被称为“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关联,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大数据”还可以用于预测和优化,帮助企业和组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用户体验等。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和它在各个领域展现的“魔力”让人们产生对数据的依赖和迷信,把数据视为唯一的真理,在决策和判断时唯数据而定, 忽视数据的背景和局限性, 忽视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忽视数据中可能存在噪声、错误和偏差,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清洗和验证等问题,从而产生误解和偏见。我称之为“数据陷阱”。
数据不是万能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数据本身可能存在偏差和错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偏差、测量误差、数据篡改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此外,数据的解读和分析也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可能会对同一组数据得出不同的结论。
其次,数据往往只能提供事实和表象,而无法完全反映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某个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但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和变化。如果我们只看到数据,而忽视了背后的复杂因素和背景信息,就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
此外,数据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也可能影响我们的偏见。数据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或组织的目的和立场进行筛选,从而呈现出一种有利于自己观点的结果。同时,数据的呈现方式(如图表、统计指标等)也可能对我们的理解和判断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在使用数据时应该保持批判的思维,不仅要关注数据本身,还要考虑数据的来源、收集和分析过程,以及数据的背景和局限性,避免落入“数据陷阱”。
教育正在面临着落入“数据陷阱”的危险。谈及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人们立即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数据,也会拿出各种各样的数据。但是,这些冷冰冰的数据真的能够全面而客观的反映这个地区或这所学校的质量吗,就真的能够得出高或低、好或坏、进步或退步的结论吗,怎么保证这个结论不是误解和偏见呢?
用分数评价学生的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用数据评价教育可能面临同样问题。这并不是说数据不重要,而是我们如何看待数据。
首先要全面看待数据。教育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包括各种各样的指标。2018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参加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测试,阅读、数学、科学三个科目的成绩均获世界第一。能够因此断定我们的教育质量就是世界第一吗?综合其他数据可以发现,我们为这个第一付出了极大代价。全面看待数据能够有效避免“以成败论英雄”的错误认识。教育一旦建立这样的价值观,紧跟着就会出现“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现象。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其次是要客观看待数据。对数据的局限性——只能提供事实和表象而无法完全反映背后的原因和动机——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通过一组数据可以得出关于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结论,但这只是表象,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互动和极其微妙的连锁反应。大数据所展示的往往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这一点也需要我们客观看待。总之,针对教育问题,积极面对未来,才是智慧的选择。因为面向未来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期末考试结束了,各位老师们,你们是否进行了试卷分析,你们是否抱着一堆数据冥思苦想?希望你不要陷入“数据陷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