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写给“女神”的书法,已达“字圣”级别,打脸“俗书”的批评!

 墨品书法网 2023-07-15 发布于北京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可以说是书坛最后一位开宗立派,能与晋唐名家分庭抗礼的大师,《元史·赵孟頫传》记载:“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上一位能受到中外一致追捧的还是王羲之和颜真卿。

赵孟頫不仅各种书体都能写,而且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他的好友鲜于枢曾评价:“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这并非过誉之词,“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是唐朝人,唐代楷书之辉煌繁盛大家都了解,而他能与这三位并列,足见真章。

作为宋代皇族后裔,赵孟頫并没有选择在元建立后隐居,而是非常配合的出来效力,这份经历也让他被不少文人指责。受“字如其人”影响,他的书法也被冠以“俗书”“无骨字”的蔑称,清代书法家包世臣骂他:“子昂如挟瑟燕姬,矜宠善狎”。

但是,真正懂书法的人,都知道这是“因人废书”,只要学魏晋笔法,都会佩服赵孟頫的成就,董其昌、傅山、王铎都能批评过他,但晚年无不幡然醒悟、佩服不已。赵孟頫有一件小楷,书法、文辞如同“双璧”,打脸“俗书”之说,它就是小楷《洛神赋》。

《洛神赋》是三国文学家曹植的千古名篇,写给他梦中所见的“女神”。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以华美无比的文辞、天马行空的想象,尽情抒发对洛水之神的爱意。此赋一经完成,历代书家无不书写,王献之、苏轼、米芾、赵构是其中代表,赵孟頫更是痴迷,前后书写数十遍,写得炉火纯青,俨然“字圣”级别。

《小楷洛神赋》书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全文53行、1000余字,单字大小约1厘米。此帖起笔以尖锋和逆锋为主,行笔中锋,点画自然流畅。勾挑、收笔出锋,撇捺舒展,提按较为分明,看得出受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影响。撇捺外拓,但在横画处理上,赵孟頫则运用羲之内擫处理,以此平衡重心、稳定字体。

此作楷中带有行书笔意,多次出现的“之”字,点、捺、撇三笔笔断意连,变化生动。结字圆润遒媚,转折和提勾中不乏骨力,点画呼应、揖让富有变化,行书笔意又让结体自然多变,章法中和平雅,颇有魏晋风韵,文章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形容赵孟頫这一小楷也极为合适。

《小楷洛神赋》是赵孟頫晚年之作,笔法精妙,神完气足,是学习“赵楷”的绝佳法帖,美文配好字,值得好好欣赏与临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