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中医学习笔记 | 《关于咳嗽这件事》

 我是一瀛 2023-07-18 发布于北京

《关于咳嗽这件事》

文:一瀛

都说中医见这两个问题“皮肤病”和“咳嗽”,就想逃得远远。“内不治喘,外不治癣”是一条不成文的避讳。咳嗽,是一个如果不清晰辨证确实就不容易治好的问题。因为引起咳嗽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到每个医案,看似主诉都是咳嗽,但都各个各的治疗方案,所秉承的原则只有一个,辨证施治。

先来看看这几个医案。

医案一

主诉:咳嗽

脉浮,回弹偏弱,怕冷怕风,遇冷咳嗽,汗出正常。

取大局,汗出恶风,设方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和炙甘草。

一剂桂枝汤后,咳嗽不再。

医案二

主诉:咳嗽

脉浮数,回弹有力,高烧,仅头部出汗,胃口不好不想吃饭,剧烈咳嗽,胸部热,身上滚烫,鼻息烫,口苦咽干。

取大局,高烧,鼻息烫,口苦咽干,胸部热,身上滚烫,热为大局,且在表。

设方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和炙甘草。

半剂而解。

医案三

主诉:咳嗽

脉沉而有力,高烧,剧烈咳嗽,口苦,放屁臭,几天未解大便,肚子按痛不按不痛,下午四点感受到身体一阵阵的热。

取大局为里实,从放屁臭,几天未解大便,肚子按痛不按不痛,下午四点感受到身体一阵阵的热这几个证推断出。

设方大承气汤加生石膏,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和生石膏。

一剂后,排出带血的羊屎球便而高烧退,咳嗽止,肚子按痛消。

医案四

主诉:咳嗽

脉回弹一般,头晕,咳嗽频繁,一会冷一会热,胸闷肋痛,心烦喜呕。

有典型证:一会冷一会热,胸闷肋痛,心烦喜呕,此为柴胡汤证,取此大局。

设方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和党参。

一剂而愈。

医案五

主诉:咳嗽

脉浮弦,咳嗽,咽痛有痰,恶风恶寒,双手肿胀,平时不易出汗,烦躁,望诊这人形体盛壮。

取大局为津液虚,表不解,有轻微里热。从恶风恶寒,脉弦断为津液虚,从不易出汗,断为表不解,从烦躁断为轻微里热。

设方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生石膏、炙甘草、生姜和大枣。

服药后汗出,一剂好大半,两剂而解。

医案六

主诉:咳嗽

脉弦紧,脸色发青,舌头胖大有齿痕,感冒几日,咳嗽,喉咙感觉有痰但不易咳出,咳出的是黄痰,流清涕,口干苦,后背部有一拳头大的地方发冷,容易口渴,喝水多,小便有时少,有时又尿频。

取外寒内饮为大局,从后背有一拳头大的地方发冷,这个是湿证内伏的表现,从脉弦紧,指内有瘀滞,舌头胖大齿痕,脸色发青,指向内有水饮,从喝水多,但小便有时少,有时又尿频,指向喝水多又小便不利,也是指向内有饮。

设方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半夏、白芍、细辛、干姜、炙甘草和五味子。

服药后,一剂诸症减轻,口苦明显减轻,口干、鼻涕、口渴均减轻,三剂后,诸证而解。

大小青龙汤在治咳嗽比较常见,大青龙汤治外寒内有微热的,小青龙汤是治外寒内有饮的。尤其是小青龙汤治咳嗽很常见,用对了往往有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这是因为咳嗽的时候外寒内饮这种局面很常见。

上述六个医案,都指向一个——看似都是咳嗽为主诉,但细细琢磨都是大循环出现了问题。那么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承气汤和柴胡汤,大小青龙汤,这几个方都是在调整整体的循环,当大循环打通,咳嗽就好了。

因此当遇到咳嗽这件事,不是上来就是理肺,就是杏仁加持。而是着眼于人体的大循环,看看是不是大循环出了问题。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身体在寒热上出问题了,比如像身体发热,肺就会通过咳喘来排邪排热,再比如身体一片阴寒,也可能通过咳嗽来排邪排寒。像医案二,身热咳嗽,像医案六,外寒内饮,寒而咳嗽。

临证时,我治过的主诉为咳嗽的病人,其身体的局面为气滞导致的咳嗽,水饮导致的咳嗽,瘀血导致的咳嗽。那气滞导致的咳嗽治疗方案就是去气滞。水饮导致的咳嗽,那就去水饮。瘀血导致的咳嗽,那就去瘀血。把大局解决了,咳嗽也顺带好了。

当然还有局部瘀堵导致的咳嗽,比如肺痈,就是肺部积聚了垃圾,人体会启动咳嗽来排邪。也有能量导致的咳嗽,比如有阴虚阳亢那种阳亢导致的咳嗽,比如麦门冬汤的这种,比如虚寒型肺萎,用甘草干姜汤的这种。(刘希彦老师《大医至简解读金匮要略》的第七章专门讲了这个部分,非常推荐)

在这里还有一个常用的治咳嗽的方子,尤其是小孩子的外感咳嗽,桑菊饮加生石膏的概率相对来说会大一点。桑菊饮有八味药,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芦根、薄荷和生甘草。

这是一个相对温柔的方子。轻轻地柔柔地推一下,把外邪推出去。如何说是温柔,就是这八味药都相对比较柔和。首先是薄荷,香香的凉凉的,闻起来心里就生清凉之感。在宣散药里,桑叶,杏仁,还有菊花都很柔和。桔梗和芦根清上焦尤其是肺里的瘀堵,连翘清热。方子的整体方向都偏柔和。

柔和的药适合小孩子,也适合症状轻还没往严重的温病上走的阶段。

有时遇到孩子温病严重一点,咳嗽,能不用麻杏石甘汤的话,那我就在桑菊饮加生石膏。遇到咳嗽时间一长,还是温病,咳久了津液有点虚,那就加点麦冬。麦冬这味药既补充上焦的能量,同时也有宣散之力。有时我还用桑菊饮加大黄,如果孩子还有点里热的话。

临证时就是根据病家的情况进行灵活加减化裁。

有一次,是一个孩子发烧,剧烈咳嗽,辨证是里实,用的是大承气汤加生石膏,反馈是排了好几次大便,但反而温度高了,咳嗽更频繁和剧烈了一些。我复盘整个医案,觉得方向没有错,所以就让对方先观察一下。对方特别信任我,于是又熬了第二剂,喝完继续排了几次大便,再反馈时就说已经不咳嗽了。

在这之后,如果我开了泻下这个方向的方子,我就会跟对方说,虽然是治咳嗽的,但吃了药,咳嗽也许反而会咳得更严重,这个时候不要慌张,这是因为这个方子是把导致咳嗽的着火点清理了,身体有了力量来集中排邪,咳嗽就更剧烈或者频繁,就是人体要把病邪排出去。

当然大多数时候,开下去的方子对证,也是效如桴鼓。

还有一个也蛮重要的,我们需要知道,咳嗽是人体往上往外排邪,咳得久了,身体有了一个往上往表亢奋的惯性。生活中我们如果想要一个惯性下行驶的车子停下来,如果反方向推一下就能很快停下来。身体也是如此,建一点能量,身体惯性地往上往表亢,那么反方向用一点酸收向下的力,咳嗽就能很快停下来。建能量可以选择人参和麦冬,麦冬这味药既能补充津液,又有微微的宣散,有滋阴去亢的作用。五味子呢,能增加肺的敛降之力,让它下行。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就组成了一个方子叫“生脉饮”。在咳嗽治得七七八八,还剩一点尾巴,我们可以考虑用生脉饮让身体收一收,作为善后之用。

说了这么多,感觉咳嗽真的是一个太容易发生的事情。寒有可能会导致咳嗽,热也有可能会导致咳嗽,能量弱有可能会导致咳嗽,能量足也有可能会导致咳嗽,肺里有实有可能会导致咳嗽,肺里虚寒也有可能会导致咳嗽。气滞有可能会导致咳嗽,水饮有可能会导致咳嗽,瘀血也有可能导致咳嗽。等等。

反过去说,既然这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咳嗽,那遇到临证时,是不是就可以把咳嗽放一边了?我觉得是可以的。因为咳嗽只是一个结果。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内不治咳了,因为导致的原因之多,要想治好咳嗽,就得细致地分析,给人体最需要的一个助力。我们仍然要回到这里来——能量,病位和瘀堵这六字真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