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修德 | 缅怀恩师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7-19 发布于浙江




缅怀恩师




文/叶修德


一九七五年,胡陈港堵口工程,我是一个民工。有幸从力洋工地政工组抽调到指挥部政工科,因有一名政工科搞文字工作的青年陈尚法应征入伍,我填补空缺。政工科领导都是从县级机关抽调的有名声的笔杆子。科长是县革委会常委潘公豹,副科长是县团委书记冯萍,其他领导县文化馆郭学良,县委组织部马君贤,县电影站水鑫,县广播站刘世英,县教育局吴长森,抽调上来的民工也有一定文才,书法较好的张家掌,从南京中山陵转业的警卫排长陈绍兴,能写稿又能播音的胡小仙,修理广播线的胡鹏飞。我是毛头小伙,毛干作丈杆,文化水平最低。没过一个月,潘公豹科长调走,陈去生老师担任政工科长。领导上决定,建立指挥部文艺宣传队,陈去生,郭学良,水鑫三领导细化搭建文宣队的细则,由我担任文宣队创作员,我连连推辞,写写广播稿尚要拄拐棍,创作文艺节目,是赶鸭子到舞台表演,一窍不通,还是让我回到工地去,自由自在。可陈去生科长不同意,他讲:我看过你写的广播稿及工地会演创作的小节目,基础有一点,可慢慢学习。郭学良老师也讲 :小节目创作看似深奥,但掌握规律也不烦难。

于是我成了第一名指挥部文宣队队员。

经过短短的筹建工作,以青珠大队文宣队为骨干基础,青珠大队文宣队骨干苏才金,苏才兴,陈孝秋,葛荣桂,苏才能,王月华吸收进文宣队,力洋工地冯全根,伍山工地伍觉非,山头工地奚四良,谢昌水,东仓工地夏可德,赖其华,长亭工地刘浙东,阮春芬,胡巧鸯,岳井工地蒋倩霞组成一个小型文宣队。由苏才金,夏可德二名共产党员担任正,副队长。

当时条件很艰苦,我们住在油毛毡棚里,大雪纷飞时,陈老师半夜起床,查看我们住宿,并问我们冷不冷,住宿进不进风。

我创作的一些快板,对口词,小戏小节目,实在自已心里无数帐,就写一篇给陈去生老师审一篇,郭学良,水鑫老师还动笔修改,小戏由长街文化站冯允千老师作曲,一些小节目由伍觉非,葛荣桂作曲。因为文宣队员都是农民,表演艺术水平差,为提高文宣队员的表演水平,陈去生老师还骋请骆爱珍老师指导,县文化馆黄永清老师也数次到文宣队指导唱腔艺术。看看别人上台表演,唱唱蛮简单,一入门,花样经实在很多。

陈去生生前照片

经过一个月左右准备,文宣队在长亭工地演出,打响第一炮,节目全是结合堵口工程实际创作的,虽然土得很、却结合实际,对堵口先进人物的描绘,对工程工地有情感的发掘,并且尽量揉进艺术的色彩。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快板专写龙浦工地女民工林海燕先进亊迹,是我与陈绍兴采访得来的第一手资料,由我编写,郭学良老师修改,陈去生老师审核。由蒋倩霞表演,倩霞口腔吐字清晰,表演得法。受到观看节目指挥部领导徐涨厚,(县委副书记,县长),胡相经,(副县长),张学渊,(长街区委书记),胡奎星(力洋区委书记)的鼓掌。第二天夜里,龙浦工地立即邀请我们去龙浦工地演出,七六年夏天,我们到龙浦公社演出,公社领导要求这个快板必须演出,我精心重新修改,袁哲飞老师审核,为撑文宣队的棚面,化了一番心血。

七六年,是苦战三年,堵好胡陈港决定性的一年,由于政工科与文宣队人员进出,调整了人员,县文化馆郭学良老师调走,袁哲飞老师调入政工科。文宣队正副队长苏才金,夏可德回所在大队担任领导,奚四良,谢昌水,王月华离队,后刘浙东,阮春芬又离队,文宣队力量弱了。从岳井工地调入林邦德,朱天海,力洋工地袁素香,前横土地陈美华,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叶汉明和范爱菊,为健全巩固文宣队,陈去生老师及政工科领导是下了一番心血与苦功的。

当时政工科宣传工作比较紧,陈去生老师还在五月十三日举办诗词朗诵会,七一歌咏大会,我在陈去生,袁哲飞老师指导下除编写文宣队小节目外,还撰写领导发言稿,《工地战报》,广播站部分稿件。

我现在农闲时写点小作品自乐,基础就是那时打下的,归功于陈去生等老师的精心指导。

陈去生老师为使我们民工身份的文宣队员,得到见识度的广阔,又在全县宣传胡陈港堵口的重要性,以袁哲飞老师创作的小戏《朝阳路》为重头戏,精选我创作的部分小节目,到全县各乡镇演出,因我没有登台演出的任务,后勤工作又有其他同志。每到一地,我都四出走走,领略风景,探研人情,用现在时髦话来讲,是独自旅游。特别是古庵古庙,虽然那时破四旧泥菩萨被毁,但部分房屋尚在,对其建筑风格独领风骚。印象最深的是伍山石窟,石窟内还住有人家,养着鸡,猪。天然的,不用翻瓦片,不漏雨,光线也很充足,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造型奇持的山脉,潺潺流水积累一只只溪潭,只要问老人,老人就会告诉我潭名,溪名,山名,这些走访,对于我现在创作民间故事书写地理风貌有很大的帮助。

陈去生出版书籍


七七年一月,胡陈港堵口成功后,文宣队解散,七七,七八二年,我抽调到县委工作队,七七年夏天,在招侍所培训时,我去看望一次陈去生老师,时间很短。后我身体差,在清山界时,起先尚能拄'竹棍上山,后来就不想上山了。不愿出门访友,也不愿动笔涂鸦,就与诸位老师及文宣队队员逐渐失去联系。

九十年代初,我身体稍好,在担任村会计多年时又被选为村党支委,村委,后又担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为吃饭的饭碗滿一点,又到华山一私企小厂兼任会计。到文化馆,全部都是陌生面孔,找陈老师,原住的房屋已搬,物是人非,无处可打听,再者,钱袋空瘪,虽天是同县,且住是各方。大家都心存安耽,不想再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年青时的痴想虽仍然新鲜,唇依旧滚热,但眼晴举止迷离,大脑日趋痴呆,我笨,依旧三不识,不识麻将赌博,不识名牌酒,不识风月场,偶尔抽枝烟,涂点满纸错别字,逻辑不顺的小作品自乐。

突闻陈老师仙逝,老师的沤心辅导已含笑汇入苍茫,什么儒道佛都沾不上边。涂上一篇纪念文章,也算是回忆录吧!

作者简介

叶修德 

叶修德,笔名时光不染,宁波市民间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会员。农民,农闲时写点小作品自乐。有作品在中央,省,市,县文艺刊物,广播电台发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集(宁海民俗故事),被县档案馆编印成册,因忙于农活,作品都是小儿科。

□编辑:白色花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