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晚年,一定要过“高配”的生活

 昵称28795736 2023-07-19 发布于山东

贾平凹曾在一本书中写到:

“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

人生转瞬几十载,经历过无数风雨坎坷,方才明白,所谓苦乐其实是一种心态,所谓得失也不过是一种境界。

人到中年才明白,最高配的生活,不过是俭以养德、善以养身、静以养心。

人到晚年,一定要过“高配”的生活

01

俭以养德

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有言:“人君当神器之重……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意思是国君掌握着大权,处于至尊地位,不居安思危,戒除奢侈,厉行节俭,就会像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

东汉末年,袁术是曹操、刘备最强有劲的争雄对手之一,却因骄奢过度,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袁术曾占据有数百万子民的南阳,在一方称王称霸,他对百姓大肆敛财,生活极尽奢靡。后被曹操打败后,又盘踞扬州,趁天下大乱时,抢先僭号称尊。亦出现“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余梁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之状。

袁术在最后一次逃亡中,被刘备打得落花流水,即便已死到临头,吃饭还嫌饭粗,难以下咽,喝水还命人取蜜水止渴,最终弹尽粮绝,呕血身亡。

司马光说:“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诸葛亮才把“俭以养德”作为自己修身的座右铭;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齐家训言。

俭是一种态度,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品行和智慧。懂得俭能养德的人,往往心怀大爱,能担大责,能成大事。

在今天,有些人都把大肆消费当成了生活品质。殊不知,真正的品质并不全表现在物质上,精神富有,用勤俭来涵养自己的品德,其实更高一筹。

人到晚年,一定要过“高配”的生活

02

善以养身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黄,年轻时曾被算命大师判定,一生科举不顺,仕途黯淡,膝下无子,寿命很短。他听后沮丧消沉,大有破罐子破摔之势。幸得大师良言,一句“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点醒了他。

自那之后,了凡把做善事作为人生第一要事,时时处处积德行善,曾立下过一生必行三千好事的誓言。但后来,他不再行善计数,为善而善,而是每日行善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后来,了凡不仅考取进士,顺利结婚生子,还活到了74岁高龄,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清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现在医学也认为,善行能使人的大脑分泌一种天然镇静剂,人因获得内心的温馨,有效解除心中常有的烦恼,坦然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增强人的免疫功能。

善良的人,内心温暖宽容,宽容的人不容易大愤大怒,内心的善意,犹如细密春雨,默默滋养着身体。这善意能让整个人平心静气,让血液流得通畅。

《寿世保元》中说:“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

人这一生,常存善心,与善为伴,内心必温暖愉悦。

人活一世,德高为贵,俭以养德,德必出众;

行走一生,每个人都在追求圆满,以善养身,顺心顺意,终得圆满;

愿我们都能悟透这些生活的真谛,从此将日子过得舒心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